到了年尾,每个人都忍不住问:未来会好吗?
每当这个时候,公众号都要争着推一篇《请回答》。电视台也要花式迎新,推出各种跨年演唱会。去年开始,知识类节目越来越多,比如浙江卫视联合吴晓波马东等人,搞了场思想跨年。今年又有新的阵容,而罗振宇又要办跨年演讲了。
未来到底会不会好,其实可以倒推来看。
01
十年前,北京到上海坐绿皮车要24个小时,今天,坐高铁只要4个小时;十年前,人们出门都还带着零钱。今天,楼下炸油条的大叔,都有好几个收钱码了;十年前,互联网还没有双11。今年,天猫成交额破10亿,只花了21秒。
你可能经常听到,中国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年年增速破八之类的数字。但是,不做上述场景的比较,任何人都无法想象,十年间发生了什么。
很多年轻人抱怨,老一代企业家赶上好时候,填补了所有市场空白。吴晓波却说,今天马云最羡慕的,却是年轻人的蓬勃朝气。十年间,财经作家变成人们口中的“知识网红”。继《激荡三十年》后,今年他又以2008年为起点,出了一本《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中国每天有一万家新的创业公司诞生,它们中90%会在18个月里失败。淘宝上,活跃着600万名大大小小的卖家,它们不分昼夜地叫卖自己的商品。企业鼓励之下,全国各地出现了8000多家创业孵化器。”
这本书出版于2017年12月,一年过后数据又有更新。但是,藏在数字下面的,并非繁花似锦。事实上,谁都知道,2018是一个相对糟糕的年份。这一年,中美贸易战打响,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从P2P爆雷,到影视行业税改,再到互联网企业裁员,这个冬天,太冷了。
今年,吴晓波和马东还会出席浙江卫视的思想跨年。从目前放出的信息来看,他们会提到一个“穿越周期”的理念。西方金融学有“均值回归”原则,中国古代有“否极泰来”一说。理论上,不管人、产业还是社会,都会经历一个起伏的周期。相比经济学,这更像是一个哲学规律。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一直在起飞。现代社会的主力人群,都未曾经历过这种周期。所以我们会迷茫,会焦虑,会恐惧。可每当这时,总有人穿越经济周期,笑到最后。比如巴菲特,比如李嘉诚。我们可能无法像他们那样,站得高望得远,但至少面对经济周期时,可以更冷静、乐观和保持敬畏。
02
没人可以逃过经济周期。但是,大环境并没有直接作用于个体。
今年的“跨年演讲”都把目光投向了更具体的情境。浙江卫视请来《奇葩说》四届BBking,想要谈一谈年轻人的焦虑。去年对未来开了六个脑洞的罗振宇,今年想关注一小波人的处境和共识,即所谓的“小趋势”。
具体到个人,有人焦虑,有人佛系,有人,则放眼未来。
一方面,年轻人职场话题,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数据显示,这届95后的平均跳槽周期是7个月。主播、网红,成为他们最想做的职业之一。极光大数据显示,北京的单程平均通勤路程为13km,耗时56分钟。通勤,正在“杀死”1000万北京青年。
现代人的焦虑,到底是不是多余的?
《浙江卫视2019思想跨年》上,黄执中和马薇薇,将就这个辩题“开杠”。大家都同意,人生在世不是只追求幸福,还要开拓视野,有好奇心、求知欲。但是,有人认为,因为不认命,所以焦虑。有人却认为,成功的人凤毛麟角,还不如走走停停,慢慢体验世界。
焦虑多不多余,是一个无论何时,正反两面都能说的绝佳辩题。美国心理学家RolloMay,曾出版《焦虑的意义》一书。二战后,美国经济萧条、人心惶惶,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书中从哲学、生物、心理等多个角度,阐释了焦虑对人的积极影响,同时给出了管理焦虑的方法。
今年中国“佛系”非常流行,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也是一本畅销书。全书描述了一个现象:因为物质发达、人口减少,日本失去欲望和上进心的青年越来越多。在一期《圆桌派》里,窦文涛、马家辉等人也谈到,“低欲望”是因为人们追求更自由、多元的生活。“断舍离”、“家徒四壁”,反而是最贵的。
回到2018年的中国,“锦鲤文化”非常流行。人们纷纷拜着杨超越和王思聪,一篇描写自己“锦鲤人生”的公众号推文,甚至解锁了千万级的阅读量。
这种文化背后,其实包含焦虑和佛系两种状态。方可成在一篇文章中,分析指出这种“迷信”行为,其实是对人生失去控制的表现。它看似没有作为非常佛系,其实蕴藏着很深的焦虑。这种现象或许并不好,但还能求神拜佛,意味着大家对未来仍然抱有期许。
最后你会发现,所有的事情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度量里,都不是事。“焦虑”这个辩题,结论并不重要。时刻保持思考,积极探索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03
2019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点,人类也只是宇宙中一粒尘埃,但却是年轻人定义了未来的样子。浙江卫视“跨年演讲”最后一趴,请来了阿里的王坚博士,以及今年两个综艺的冠军——陈铭和韩雪。想聊一聊,科学家和年轻人眼中的未来。
畅想未来,其实是件奢侈的事。毕竟,很多人每天还在纠结早餐吃什么,还在为没法按时完成作业操心,还在盘算周末去哪里玩。这就是我们庸常的人生,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但是,人生总有一些时刻,你会停下来仰望星空。
19世纪工业革命之后,科幻小说家们登场。如今,法国人凡尔纳的很多设想已经变成现实,比如八十天环游地球、人类登月等等。现代中国,年轻人最爱捧着大刘的《三体》,如痴如醉地读上三天三夜。《西部世界》、《黑镜》等国外科幻剧,也成为年轻人“确认眼神”的信物。
大家相信,对未来保持好奇心、愿意思考和探索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只是,丢开科学理论,畅想不过是空想。王坚,这位让马云相见恨晚的博士,这两年一直专注于做“城市大脑”。去年,他在杭州聚集了2万年轻人,一起畅想2050年到底是什么样。据说,以2019思想跨年为起点,王坚还会开启一个通往“2050”的倒计时:32年后,世界将变成怎样?
王坚曾下判断,城市可能是人类发明创造出来,最重要的东西。很多人喜欢把社区比作城市,比如知乎的周源。就是因为人需要以族群的方式聚集,而这个聚集地反过来又会用各种形式,约束或塑造人类。城市其实就是以前的部落,现代文明加持下,它的内涵会更丰富。
人们总是担心自然资源会被耗尽,其实在资源枯竭之前,总有新能源被发现;人们总是担心AI会造成高失业率,其实人就是橡皮泥,可以把自己捏成社会需要的样子。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但人们的幸福指数真的增长了吗?
科技解放人力,理论上可以省时间,但人们其实更忙了。“城市大脑”想通过精准计算水电煤,描摹预测人类每个行为动作,帮助人类节省不可再生的时间资源。数据,正是这个时代的“石油”。未来,城市规划师的工作,不是拿结论找数据,而是根据数据,自然而然得出结论。
除了这些理论性的东西,今年浙江卫视思想跨年,还请到开飞机、坐火箭的人。年轻人一派,有歌手尤长靖、哈佛女神鲁林希等。不同行业的人,会基于各自的经历,讲述自己的焦虑和想象。阵容混搭,主题演讲只是开头,后面思想碰撞的讨论,才是重心。
去年晚会上,高晓松说担心人类毁灭都是杞人忧天,马东希望被人工智能“解放”,吴晓波说,“如果你有50万,不要买房不要炒股,2018要有更多选择机会”。今年,依然有经济学家告诉我们,如何穿越经济周期;有奇葩说BBKing辩论,要不要和焦虑共处;还有技术博士释疑,未来城市如何演变,人类如何生存。
过去、现在,未来,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娱乐节目也可以带有知识性,或许站在这些“异类”的肩膀上看远一点,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