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荣耀Magic首次提出AI Phone概念,如今,AIPhone已经成为行业标配。越来越多手机开始强调自己的AI能力,不只是都推出了语音助理,也在拍照、优化等应用上融入AI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和进行功能创新,AI将与5G、IoT并列共同驱动智能手机,在行业内已得到广泛共识。作为AIPhone概念提出者,荣耀一直走在行业前面,从最近的一些动作可以看出它对AI Phone的最新思考。
10月31日,荣耀发布年度旗舰AI手机 Magic2,在发布会上荣耀还展示了用Maigc2操控大疆无人机。11月19日,在一个特别活动上,荣耀又展示了Magic2的AI能力:操控无人驾驶汽车。
很多人看介绍认为是噱头,用手机作为无人车中控短期内不可能成为现实,不过,在我看来,更值得关注的是,荣耀Magic2展示的对AI Phone的最新思考。
荣耀Magic 2如何驱动无人车?
在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与红旗宣布联合研发的L4级无人车将在2020年大规模量产。与此同时,谷歌旗下Waymo和百度无人车,也即将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看上去无人车很快就会普及。
不过,在技术、成本、政策、市场诸多限制下,无人车短时间内很难普及到大街小巷,在可见的未来,更多会在特定场景如园区出现,抑或以无人清洁车等特别方式小范围普及。
正是因为此目前行业对无人车依然在探索中,荣耀Magic 2的尝试是用智能手机做无人车中控:负责无人车的视觉输入、核心计算、智能决策和人车交互,这看上去非常不可思议。
汽车要实现自动驾驶,需要两个核心能力,一个是感知,能看路识路、感知环境变化、避开障碍物,目前业界主要采取三种方案:极光雷达、机器视觉或者两者结合,现在最大难度是道路所有标志要让机器识别难度很大,因为这些标志是设计了给人看的,所以百度等无人车巨头提出了车路协同战略,希望让道路也变得智能化,可与汽车智能交互;第二是决策,基于感知层的输入进行大量计算,给出实时决策,由于不能有延时,所以现在计算都放在本地,无人车上都自带主机,普通电脑主机无法满足大量快速计算要求,因此要用专门主机,未来5G普及,云端决策将变得可能。
荣耀Magic2尝试在手机端来实现上述两个能力。感知上,荣耀Magic2搭载了超广角AI三摄,可以看到更多路面信息决策上,荣耀Magic2搭载AI芯片麒麟980,其基于7nm制程工艺打造,集成了首次商用的Mali-G76 GPU以及独立双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 AI运算能力是上一代处理器的两倍,可以完全满足无人车的AI计算要求。麒麟980芯片在接收到超广角所看到的路况信息后,能极短时间内经过大量计算,快速判断分析路面状况,并迅速作出反应控制汽车成功规避路障,包括刹车、转向等。与一般计算不同,无人车需要精准、快速地进行大量计算,不允许出错和卡顿,麒麟980可以满足无人车计算要求,体现出强大的AI计算能力。
智能人机交互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另一个亮点,自动驾驶汽车同时是智能汽车,人与汽车的交互不再是基于现有按钮模式,而是智能感知和对话模式。这一点荣耀Magic2展现得淋漓尽致,荣耀Magic2不只是可以让汽车具备感知和操控能力,内置的生命体YOYO可以与乘客直接沟通,通过接收语音指令来启动/暂停汽车、调节汽车行驶的速度、方向转换等。与此同时,麒麟980处理器的存在,可以帮助YOYO接收驾驶者指令,快速分析,迅速将指令“传达”给汽车,操控汽车加速行驶,整个流畅程度跟人操控方向盘一样。
荣耀Magic2给无人驾驶汽车提供了从交互到感知到计算的软硬件结合的解决方案,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开脑洞的跨界探索。
荣耀Magic2的无人车理念
短期内,让智能手机去做无人车的控制中枢并不现实。在我看来,荣耀Magic2这一举措,一方面是要验证其AI计算能力、交互能力和感知能力;另一方面,则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索,这样的跨界探索本身就是面向未来的,而不是短期内就会成为现实,荣耀Magic2也自称是一款来自于未来的手机。
我认为,对无人驾驶汽车行业来说,这样的面向未来的探索,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第一,无人驾驶汽车可能真的会有一个控制中枢。
现在的无人车感知部分、中控部分、交互部分是完全分开的,我们看到的无人车照片,都比普通汽车要复杂得多,比如顶部有激光雷达,后备箱有中控主机,这增加了汽车负载,减小了用车空间,影响了汽车美观。未来,这些部分是否可能集成到一个类似于Magic2的中心设备中?随着AI计算力、感知力和交互力的增加,不是没有可能。
第二,无人驾驶汽车与智能手机一定会更好搭配。
无人驾驶汽车与智能手机没有非此即彼的取代关系,人们在无人车里也要用手机,从荣耀Magic2的探索来看,无人车未来与手机有更多的协同空间,不只是可以成为人与无人车的交互设备,也可以承担部分感知和计算功能,当然,短期内让智能手机直接成为无人车的中控并不现实。
第三,无人驾驶汽车的智能化能力可以不断进化。
荣耀Magic2引入了生命体YOYO,这不是另一个Siri,用荣耀总裁赵明的话说,YOYO是“一个具象化的,越来越实体化的、越来越真实的一个人工智能的生命体,可以向未来演进。”将YOYO与无人车结合,意味着无人车可以像生命体一样,不只是可以无人驾驶,也能成为人们的旅途伴侣,不只是可以帮助人们完成各种任务,也让一个人的驾驶不孤单,马云就曾说过,未来汽车80%的功能与交通没有关系。
第四,无人驾驶汽车未来一定会用AI芯片。
荣耀Magic2可以满足无人车大量的精准、快速计算,是因为其搭载了麒麟980处理器,麒麟980是专为AIPhone打造的AI处理器,跟传统CPU不同,搭载了双核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拥有强大的AI计算能力,擅长图像处理、智能决策、 学习等计算,这些计算也是无人车最需要的,正是因为此,可以预见未来无人车都会搭载AI芯片,而且是针对自动驾驶场景定制的AI芯片。
华为已经在为此布局。2018年10月11日,华为年度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发布了能够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计算平台——MDC600,首先兼容奥迪自动驾驶汽车,MDC600算力高达352TOPS(TOPS:万亿次/秒),整体系统的功耗算力比是1 TOPS/W,在行业领先,能做到是因为其拥有8颗华为公司最新推出的AI芯片昇腾310,同时还整合了CPU和相应的ISP模块,昇腾310也是华为参展乌镇互联网大会推出的明星产品。
不论是昇腾310还是麒麟980,背后都基于华为领先的AI芯片技术,它不只是可以驱动AIPhone、自动驾驶汽车,未来还会驱动更多智能设备。
荣耀Magic 2驱动自动驾驶汽车,给自动驾驶产业带来了很多启发。深层次来看,荣耀Magic2与无人车的跨界探索,展示出来的是一种开放的理念,开放将是AI Phone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荣耀上车体现出AI Phone“要开放”
荣耀探索跨界控制无人车前,还与大疆携手实现了通过荣耀Magic2YOYO对无人机的操控。相对于实质性价值而言,这些动作更多是向外界传递荣耀AI Phone的开放理念。
首先,AI Phone的功能只有开放才能被定义。
作为唯一的紧随用户的个人助理类设备,AI Phone一定不会只承载通信、信息、娱乐、工作、购物、支付等功能,正如我此前所言,功能手机、智能手机和AIPhone,每一代手机都会有定位的改变和功能的叠加。AI可以让智能手机变得真正智能起来,不只是带来全新的使用体验,也会成为人们的智能生活助理,这是智能手机原先不具备的价值。
AIPhone如何成为智能生活助理,需要叠加什么功能?这需要开发者来定义,正如荣耀总裁赵明此前所介绍的那样,YOYO的功能更多是被外部赋予的,围绕YOYO已经有40几万的开发人员。
其次,AI Phone要变得更聪明一定要开放。
AI Phone要变得更加聪明,不只是说算法不断进化就可以,而是要大量的知识输入,算法对这些知识不断学习实现自我进化,知识图谱是AI的基础。如何获得更多的知识?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具备所有知识,只有开放,才能让全社会一起来补充更多知识给AIPhone。
这一点赵明进行过阐述,其认为“YOYO的能力需要整个行业和业界更加开放。”比如YOYO输入法能够智能,就需要互联网公司开放天气、餐馆、电影等知识库。“(开放)是未来YOYO和人工智能演进的商业层次和方向,让更多的生态合作伙伴加入进来,共同推进AI生态的发展。”荣耀希望AIPhone第一步可以缩小普通用户和专家间的距离,比如拍照、翻译等等,要实现这一点需要第三方知识。
任何AI Phone想要变得真正智能化,都不能闭门造车,单凭一己之力,而是要构建AI生态。
最后,AI Phone一定会成为IoT的中心。
5G商用在即,IoT很快会普及到我们的身边,给我们全方位的智能生活体验,手机则会成为IoT设备的认证入口、管理平台和交互窗口。用赵明的话说,IoT时代,“手机将作为一个入口起到把现实和虚拟的世界连接的作用”。
荣耀与华为拥有大量的智能手机用户,与此同时形成了自己的IoT生态,荣耀还基于IoT生态启动了新零售3.0战略,以手机为入口,打造品牌共生IoT新生态。简单地说,荣耀手机本身也希望通过华为HiLink协议这样的机制,来与平板、可穿戴设备、智能电视、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互联互通。让荣耀Magic2可以操控无人机和无人车,是荣耀在IoT生态构建上的探索,短时间内无人车不会普及,但荣耀Magic2未来与汽车和车载设备一定会有更多交互机制,让用户可以更好地与汽车交互。
荣耀Magic2控制智能汽车的跨界探索,体现出荣耀对AIPhone的最新思考,AI Phone不只是对手机本身的打磨,而是要以AI技术进行AI全生态链布局,只有这样才能让AI在智能手机上发挥价值,让AI Phone有着跟智能手机截然不同的功能定位和使用价值。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