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最痛苦最紧张的时候在1-2月份,感觉世界的经济出了问题,那时候比较紧张,我是全面的作防守准备。你判断经济出问题的时候,你必须很理性的作全面的准备工作。”马云表示,“当然看到了不作准备,你会后悔死,看到做了准备它没来,你不会后悔”。
看到这段文字,很多人以为是今年的事。然而,这是马云于2008年10月27日在一个公开活动说的话,十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再次给人感觉“出了问题”,马云于10月30日发表的今年的致股东信也再次给出了相似的警示,距离上一次说类似的话刚好十年。
马云表示:
“最近,全球经济正在遇到困难,贸易、消费、股市、制造业一切开始变得不确定,中美贸易摩擦也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的慌乱,阿里巴巴在19年间,已经第三次经历这样的全球性的波折,过去的经历告诉我们,这些波折,焦虑,摩擦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机会,问题是如何改变自己。没有历史性挑战,何来历史性机遇?阿里巴巴是一家善于把握逆境的公司。
生意难做之时,正是我们兑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之时。”
阿里巴巴的底气
在当下这个变动时代,阿里巴巴强调自身的使命,源于其良好的基本面和逆势增长的强劲动力。
11月2日晚间,阿里巴巴发布了2019财年第二季度即2018年三季度财报,从三个维度可以看到阿里巴巴没有受到经济大环境显著影响:
1、营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超出同等体量互联网巨头增速,相对此前没有明显下滑,最近五个季度分别为61%、56%、61%、61%和54%。
三季度54%的增速已连续五个季度超过同等体量的巨头,三季度FAANG(Facebook、亚马逊、苹果、Netflix与谷歌)五大硅谷巨头的增速分别为33%、29%、20%、34%和21%。国内三巨头,百度三季度增速为27%,腾讯一二季度增速分别为48%和30%,三季度超过50%是小概率事件,而此前四个季度阿里巴巴营收增速均已领先于百度和腾讯(2017年三季度与腾讯持平)。
2、核心业务数据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用户和GMV两大电商平台关键指标。
驱动阿里巴巴营收增长的有两大核心业务,一个是大本营业务核心电商保持了56%的增速,超过阿里整体营收增速,实物类电商GMV增长30%跑赢中国零售业大盘,天猫以59.5%市场份额牢牢占据电商老大交椅(易观数据);另一个则是接棒电商扮演“现金小牛”的云计算业务,实现90%增长,上半财年(二季度和三季度)整体收入首次超过100亿元。
核心用户数据同样保持强劲增长,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截至9月底止年度活跃消费者增加2500万,达到6.01亿——即过去12个月内有6.01亿用户在阿里巴巴完成过零售订单;移动月度活跃用户达6.66亿,较上季度净增加3200万;蚂蚁金服国内年度活跃用户已超过7亿。
3、战略新兴业务落地没有放缓,大多数公司在有压力时会省下粮食过冬,率先被波及的就是尚未成为现金牛的战略新兴业务,阿里战略新兴业务新零售没受到影响,落地正在加速。
外界最关注的是决定阿里下一个二十年的新零售业务的布局,从财报可以看到阿里新零售已进入深水区。
三季度饿了么+口碑、天猫、菜鸟均从各自维度来落地新零售,帮助传统商家从“旧零售”升级到“新零售”,其中天猫新零售已实现对全行业全业态全场景的覆盖,涉及到逛购吃喝住用行诸多场景,帮助20万门店升级到智慧门店,大润发350+实体店也已实现数字化升级,饿了么+口碑服务了350万注册商户,菜鸟智能物流骨干网则提供最全面的物流解决方案,基于此,即将上演的第十个天猫双十一也将首次集结阿里巴巴全生态,覆盖线上线下衣食住行和吃喝玩乐全场景。
大环境的困难和阿里巴巴的从容
跳出阿里巴巴的亮眼成绩,似乎这个世界并不那么好。贸易摩擦、经济周期、制造业转移、货币政策,种种因素下出现了股市震荡、消费分级、楼市交易量萎缩等现象,让人感觉经济不再一马平川,而是崎岖蜿蜒。
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犹存向好趋势不改》《稳定宏观经济重心在支持民营企业》等新闻标题也能够感受到经济环境的一丝丝寒意。不只是中国,全球经济都遇到了困难,所以我们会看到《英国央行行长卡尼: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贸易下滑》这样的新闻。
互联网行业同样受到大环境的波及。资本市场,已上市的中概股无一例外市值出现缩水,部分企业今年市值更是腰斩;一级市场融资困难使得独角兽不得不争先恐后IPO,然而破发却成为新常态,小米、美团点评等明星公司IPO后均已破发;缺乏造血能力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也难为无米之炊。业绩层面,近日发布财报的百度、阿里等巨头都考虑到大环境因素调低了四季度预期,也有新闻称某些互联网年终奖将大幅缩水。
2018年经济大环境不好,已是事实。今天是最坏的时候吗?冬天什么时候过去?究竟底在哪里?谁都不知道。当然,各国政府、银行和企业都在努力维护经济秩序稳定,积极让大环境变好。
这样的场景在历史上不止一次上演。今年马云感受到全球经济遇到困难;十年前全球经济大调整,马云感受到“世界经济出了问题”;二十年前的1998年则发生了起源于泰国的亚洲金融风暴。
十年一次经济危机,体现出经济周期这只“无形之手”的巨大能量。然而正如马云所说,“没有历史性挑战,何来历史性机遇”,挑战与机遇从来都是并存的,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全球经济遇到困难,正是重构经济秩序的洗牌机会。
阿里巴巴一直在为未来布局,也一直在捕捉每一个重大的历史性机会。今天阿里的财报,不只是投资人的定心丸,也是互联网行业的一注强心剂,经济不行?消费降级?互联网行业不景气?在阿里巴巴身上看不到任何影子。
阿里巴巴不只是一家科技公司,也是一个新经济体。其一边服务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以制造业品牌和服务业商户为主),另一边服务覆盖中国近半人口的消费者(年度活跃6.01亿),成为中国商品/服务供给侧和消费端的最大连接器,体现出供给和消费水平。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覆盖零售、制造、金融、物流、技术和线下等场景,是社会经济的一个缩影。因此我认为阿里巴巴业绩一定程度上已是经济的一块晴雨表,其三季度财报表现亮眼,表明中国经济本身依然充满活力和潜力。
过冬经验十分丰富
阿里巴巴不是中国最老牌的企业,不过阿里巴巴却是市值最高的民营企业。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也是成长最快的企业,而且回顾阿里巴巴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其对于应对宏观环境的挑战颇有经验。很多企业都扛过了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不过却往往是“不死也脱了一层皮”,只有阿里巴巴将每一次宏观挑战变为发展机会,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转危为机”。
马云在致股东信中回顾了这段历程,结合其发展历程我总结了阿里巴巴的“取暖”方法论。
1、经济环境的“天气预报”。
首先是接受环境一定会变化的事实。阿里巴巴价值观里最重要的一条是“拥抱变化”,要应对环境的变化,首先要认可环境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这个真理,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但是后天很美好”,以及阿里巴巴要活过101岁,就体现出认可变化的意识。
如何拥抱一定会出现的变化?先是准确判断未来、及时发现变化。这非常难,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在发生后才被总结为经济危机的,预测的更多是“狼来了”的故事。然而阿里巴巴做到了准确预测。
2007年下半年美国开始出现后来被总结为次贷危机的现象,不过没有人确定全球经济危机已到来。2008年初,阿里巴巴平台根据询盘数据(全球贸易商的浏览数据、搜索数据、点击数据、询价数据)的下降准确做出了全球经济危机的预警,如果询盘数据下降,说明未来交易量肯定会下降。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的破产使次贷危机升级为全球金融危机,阿里巴巴后来根据交易数据(购买数量、购买产品种类)的下降,确认了全球经济危机。
或许正是这个过程,让马云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2008年阿里巴巴云计算业务起步,2009年阿里云正式上线,当时很多人无法理解云计算模式,马云四处布道,有了一个“Data Ma”的别号,他当时给阿里制定了“数据、金融和平台”三大战略,事实上都与数据有关,金融本质是处理数据,平台让数据流通和交易。2016年提出“五新”时,马云说未来三十年数据将取代石油,成为最强大能源。
如果说曾经人们预测经济危机是“夜观天象”的经验式判断,那么用数据判断经济环境变化,就是现代天气预报,后者将更加科学和准确,作为新经济体阿里巴巴拥有海量经济大数据,结合日益成熟的技术,自然有越来越强的经济环境走向判断预测能力。
事实上,这一次经济环境变得糟糕前,马云就早有预见。在2017年1月的浙商大会上,马云就表示,“未来三五年,经济不好的可能性很大”。
2、“阳光灿烂的时候修屋顶”。
判断经济出现问题时,就要做准备,2008年马云就说“判断经济出问题的时候,你必须很理性的作全面的准备工作。当然看到了不做准备,你会后悔死,看到做了准备它没来,你不会后悔”。
而且不能只是为这一次经济问题做准备,而是为下一次甚至更多次,未雨绸缪,这被马云总结为一句商界名言:
“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修屋顶,不要到下大雨去修屋顶。”
阿里巴巴自身一直都在布局未来,“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修屋顶”,应对下一场狂风暴雨。马云说,有的人因为看见而相信,有的人因为相信而看见,阿里巴巴属于后者,在公开信中马云也表示,“阿里巴巴从来不为看得见的机会布局,永远只为未来投入。”
不是所有宏观环境的变化都能被准确预测,很多都是突发而至。马云在公开信中没有提到的是,本世纪初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非典在中国肆虐这些不断出现的宏观环境的变化。当时就连腾讯都有了打算低价出售给电信运营商的想法,阿里巴巴却成为国内首家通过B2B赚钱的互联网企业,顺利过冬。2002年非典时期街上空空荡荡,线下零售遇到困境,阿里开始秘密研发淘宝,马云让员工在家里办公,线上沟通工作。2003年“万能的淘宝”正式上线。
正是在做B2B网站和淘宝的时候,阿里巴巴意识到只有线上能力远远不够,中国更需要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淘宝有了,要解决付款问题,于是2004年支付宝横空出世,支付宝又延伸出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事实上,此后的菜鸟、阿里云等重量级业务都是伴随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应运而生的,核心都是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阿里巴巴同样不只是解决眼前的“紧急”问题,而是为未来“重要”的事情布局,天猫前身淘宝商城创立,阿里巴巴从C2C市场走向B2C,天猫已成阿里最核心的零售平台,2009年,天猫商城第一个“双11”面世,已成为全世界的现象级商业盛事;阿里云也在这一年上线,成为阿里从电商公司转型到科技公司的关键布局。
2018年全球经济再度遇到困难,阿里巴巴却在面向未来的布局上更加大胆,不只是战略新业务新零售进入深水区,阿里巴巴也积极布局AI、芯片、物联网、区块链等核心前沿技术,在达摩院后成立了罗汉堂广聚天下技术大牛,明确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战略,AI和芯片领域也频繁出手。
不只是自己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修屋顶”,阿里巴巴一直努力将这样的理念传递出去,提醒“邻居们”修缮屋顶。
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发生时,马云就给提醒外贸企业家要有清醒认识:“必须走向小规模、附加值、有特色,假如还像以前一来低劳动力成本,来料加工型的企业,结果将会很悲惨。”“我相信扩大内需是个时间问题,中国不可能一直以出口为导向。”现在看来马云当时富有远见,过去十年间积极从出口转向内需、注重附加值的制造品牌在今天有了更强的过冬能力。
2016年经济环境一片大好,马云却提出了醍醐灌顶的“五新”,给零售、制造、金融、物流等行业提出了警示,事实证明,拥抱五新的企业今天面临的挑战也会小很多。
只有平时做好重要的事情,才不会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手足无措,这个道理不难理解,然而阿里巴巴是持续地在做,在短期内不能变现的事情上投入,甚至今天就开始为二十年后的经济体进行投入。
3、“为众人抱薪”的使命感。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发生时,阿里巴巴尚未诞生,然而正是这次金融风暴让中国中小企业陷入困境,急需打开销路。阿里巴巴看准这个机会,上线了免费的信息发布平台阿里巴巴,陆续推出“中国供应商” 、“诚信通”等服务,帮助中国中小企业获得国际订单。阿里巴巴上线第一天就有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延续至今的愿景。
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阿里巴巴继续跟中小企业和客户坚定地站在一起,当年的7月23日晚间,马云给阿里巴巴员工发出了一则题为《冬天的使命》的邮件,马云指出了当前阿里面临的严峻考验,他要求员工肩负比以往更大的责任,“我们不仅不能让自己倒下,还有责任保护我们的客户”,客户第一、股东第二和员工第三也是阿里巴巴注明的一则企业价值观。当时阿里巴巴旗下的“出口通”、“春雷计划”等项目,付出许多努力帮助许多中小企业获取订单、解决资金和管理难题,阿里也逐步成为服务中小企业的商业基础设施。
2018年,全球经济再遇困难,马云在公开信中表示,阿里巴巴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上的全面布局和准备,正是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制造业进行变革打下基础,将帮助制造业变革,帮助千千万万的制造业企业应对未来的挑战。“这是我们和制造业共同的挑战,也是共同的机遇。”
不论是平时还是每一次宏观环境遇到压力时,阿里巴巴都坚定地与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客户站在一起。“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马云说阿里要成为国家企业,阿里巴巴一直强调社会责任感,在社会遇到经济困难时,更需要它来承担对应的社会责任,正如马云所说:
“生意难做之时,正是我们兑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之时。”
阿里巴巴不只是坚定地与中小企业站在一起,也一直在拉动消费、创造就业,进而履行更大的社会责任,2018财年其零售平台GMV达到4.82万亿人民币,其生态2017年创造就业机会达到3681万个。
在刚刚发布的季报中,阿里巴巴表示,主动调低营收指标,给中小企业和商家提供更多支持,帮助他们渡过全球经济难关。这再度展现阿里巴巴的担当感。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扼于风雪,有着担当感的阿里巴巴在解决经济问题、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社会也给予其回馈,让其获得长期价值。对于阿里巴巴而言,绝不为短期的财务指标牺牲长期利益,始终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绑定,是给投资者最好的承诺。
总结:
历史上阿里巴巴成功度过了多次宏观环境的变化,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过冬方法论:积极拥抱变化、准确判断变化、未雨绸缪布局未来、任何时候都有履行社会责任的担当,这让它每一次都能将经济环境的挑战转危为机,与中小企业和全社会一起应对每一次经济环境变化,从中发现新的机遇,在我看来这也是阿里巴巴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
相信在新一轮经济挑战面前,阿里巴巴也能与中小企业和生态伙伴一起不仅顺利过关,而且逆势增长,实现新的突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