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百万企业上云,企业转型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8月10日,工信部印发了《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从实施上云路径、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支撑服务等层面为推进企业上云提出了指导。鼓励各地加快推动开展云上创新创业,支持各类企业和创业者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指南》提出到2020年,云计算要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100个以上,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云平台和企业上云体验中心。
《指南》印发后,各级政府跟进,几乎每个省都发布了“万家企业上云”的相关规划。经济情况好企业数量多的地域,至少会启动“万家企业”上云计划,个别省已启动10万家企业级别的上云计划。企业数量少的地方,至少也得有个千家企业上云的部署。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就频频有地方启动相关的“企业上云”政策,浙江、江苏等省已经走在了的前列。
当前,全国一盘棋,各地都在大力推进“企业上云”。对于为企业为什么要上云,大家可以自行百度,这里不再赘述。这篇文章,我想跟大家聊的是,企业要想快速转型,一定要抓住“企业上云”这个政策红利。
在各地政府推动的企业上云大趋势下,每个地方都给予企业很大的优惠政策。虽然优惠政策各有不同,但总体上都会比企业单独与某些云计算企业谈业务要便宜一些。
譬如山东政府在“企业上云”的推动上,建立了“上云企业出一点、云服务商让一点、各级财政补一点”的联合激励机制。这种政策下,企业自己掏的钱就要少的多,且还有财政补贴,是非常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
企业上云政策实则就是政府这个大买家与云计算机企业谈业务,动辄就是几千万乃至上亿大单,这些企业要么会给予价格优惠,要么会提供更多服务。
当然,企业信息化是建立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之上的,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可能需要选择具备不同优势的云计算服务商。出于对社交、电商、物流、渠道等未来发展需求的考量,企业不一定非要跟随政策上云。
企业上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降本增效。如果企业当前在信息化上的费用主要集中于网络基础设施上,可以根据政府合作的云计算的企业情况,再决定是否享受上云政策。
在国内,基础设施(IaaS)上云这一块儿,企业可选的云计算服务商无非就是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等企业。至于国外的AWS、IBM、Google、Azure等业务,当不是各地政府首选,但可能会是外向型大企业的必选。毕竟,国外云计算厂商的业务主要在国外,这有利于企业全球化战略的深层拓展。
从这个角度,企业可以先享受“企业上云”红利,将基础设施搬到网上。如果云计算企业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企业以后发展所需,那是最好的。如果企业还有在SaaS、PaaS等平台、软件层面的需求,后期还可以找其他云计算商家二次开发。至少,节省了IaaS的费用。
8月份,IDC发布了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2017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厂商如下。
在当前企业上云的大潮中,每个云计算企业都有可能拿到政府级别的大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享受政府给予的“企业上云”红利。
事实上,“企业上云”的进程是不可逆的。不管企业上不上云,政府都要推进。未来的智慧城市,从政务到业务都将以信息化的方式连接起来,政务实现了互联网+,企业自然不能落后。企业都上了云,政府职能机构与企业间实现信息化对接,不上云的企业甚至无法正常经营。
同时,也只有倒逼企业加速信息化建设,才能促就企业生产制造的升级,中国大量制造型企业才有可能从工业2.0向工业4.0推进。
另一方面,企业亦应该考虑为何各级政府要推动这个进程。对政府而言,企业上云不是目的,上云的最终目标是推进各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是每个地域经济的根本,企业实现了信息化可实现增效降本,盈利能力提升,企业规模扩大,能给与地方的经济和就业贡献也就越大。
但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因为信息化所需价值不菲的费用,在信息化并未给企业带来明显效率提升的情况下,放弃了这个想法。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牵头推动“企业上云”,可以让企业以更小的成本实现初步信息化,相信很少有企业放弃这个机会。
而从企业对信息化工具的使用层面来看,不管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是否已经实现信息化,至少在业务沟通交流上,企业都在大量使用微信、钉钉等工具。很多企业都使用了办公OA,这意味着企业已经初步实现了办公信息化。你看,企业已经在走这一步,政府出面只是在加速这一进程。
最后,再说几句。在跟一些中小企业沟通的时候,很多都表示上不上云都可,因为这对他们基本没啥影响。对这类企业,我的建议是,不管现在是否理解为何要上云,先上了云再说。上云之后,你就自然晓得上云的好处了。
就说这些。
【关注TMT与IOT,专注互联网+及企业转型研究。公号ID:jiwei1122】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