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互联网圈传闻已久的腾讯组织架构调整正式官宣,架构的调整让业内看到了腾讯做好to B业务的决心,当然除了此前被忽视的大文化产业外,皓哥还想再说一个雪藏很久的秘密武器——腾讯金融科技。
9月26日,腾讯携手银联“进军”香港金融市场,微信钱包面向香港用户开放内地市场,10月起香港用户便可在内地“自由”消费,微信钱包将自动把人民币金额换算成港币进行支付。
结合前段时间与宁波轨道交通合作推出腾讯乘车码一事,腾讯金融科技最近可谓动作频频,且每一招都快准狠。马化腾曾说:金融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要看谁跑得稳。
看来这位“不显山不露水”的低调玩家——腾讯金融科技已然打磨好各项实力,逐渐“浮出水面”。
撰文 | 钱皓,平梦菲亦有贡献
排版 | 七寒谷
一、揭开神秘面纱,腾讯金融科技正式“出道”
最近,QQ-AR扫人民币的活动一度刷爆朋友圈:凤鸟展翅,茶花盛开,人民大会堂立体呈现……可以说,借助黑科技手段,腾讯QQ、腾讯金融科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联手打造了“人民币防伪知识”的互动体验。而此次互动体验,也让腾讯金融科技走进大众的视野。
蛰伏十余载,如影一般的腾讯金融科技,悄然搭建起移动支付、金融应用、金融科技创新产品三大业务,全方位满足金融需求。
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曾指出,腾讯将通过连接战略,把好的金融机构、金融团队、金融产品和海量用户连接起来。在此愿景下,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需求,都将获得有效满足。
所以,腾讯金融科技从财付通起家并不断进化,逐渐厘清2C、2B两条业务主线,版图日趋成熟。据了解,在三大业务之下,其还面向C端用户推出理财、证券、支付、创新金融四个维度的金融服务,对于B端则突出腾讯金融生态、腾讯安全两大板块,整个腾讯金融科技版图愈发立体化。
定位“金融科技”,可见“科技”属性将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起到重要指导意义。
作为互联网巨头,腾讯科技能力业内首屈一指,而作为其大生态中的一份子,腾讯金融科技同样继承了科技基因,并以此巩固自身金融服务实力。以风控产品为例,传统金融机构往往面临着数据、算法、算力的不足,而腾讯金融科技则能运用大数据、AI等前沿技术手段,让安全系数呈指数级增长,提高用户理财的安全体验。
据了解,腾讯金融科技业务所有的合作,以“连接”为中心,坚持开放、合作战略,通过连接战略把好的金融机构、金融团队、金融产品和海量的用户连接起来。同时集合腾讯科技力量助力金融机构,为合作伙伴创造更多价值,致力成为金融与用户的连接器。
二、移动支付,串联城市智慧生活
自古以来,货币会随着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交织作用下发生演变,汉代的五铢钱、北宋的交子、元代的中统钞……而当下移动支付以电子化交易方式创造了新的形态。
依托线下智慧零售、社交支付等消费场景,移动支付快速普及,腾讯金融科技以此为支点撬动更大的市场蛋糕。
无论“吃穿住行游购娱”哪一消费场景,移动支付都在渗透其中。益普索数据显示,移动支付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即在最近三个月内使用过的比例)达到92.4%,较2017年11月调查上升1.6个百分点,移动支付用户规模推算约为8.9亿,移动支付呈现出了不可逆之势。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便是推动此趋势的重要推手。据其Q2季报公布,凭借庞大的社交用户基础优势,腾讯移动支付用户持续增长,截至2018年6月底月活已超8亿,接近中国拥有移动智能终端的用户总量。此外,移动支付日均成交量同比上升逾40%,潜力之大不可小觑。
同时,腾讯金融科技以移动支付托底,不断迭代进化其金融实力,目前已陆续推出钱包、手机充值、信用卡还款、腾讯乘车码、港菲汇款等多种移动支付产品,有效覆盖各类线上交易需求。
本质上,支付背后更具价值的是沉淀的高价值数据,这也是智能风控和决策系统的基础,有了数据就能实现智能风控与决策系统,并衍生出更多金融科技服务来,所以其在腾讯金融科技版图中的入口地位也就更不言而喻了。
其中,马化腾多次亲自出面“教学”的腾讯乘车码,无疑是移动支付之战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一方面,作为小额、高频、广受众的消费场景,公共交通出行意味着更大的流量入口,腾讯乘车码成为了移动支付的最佳使用和推广场景,并以更高的获客效率,助力腾讯金融科技获得更大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基于微信小程序用完即走的特性,腾讯乘车码使用便捷且门槛较低,而双离线技术及私钥签名、证书加密等安全保障机制则能实现“0.2秒极速验证技术”、“先乘车后付费”,完美的解决忘带交通卡带来的不便。换言之,腾讯乘车码将带来出行体验的颠覆,从而增强拉新、留存能力。
在此基础上,腾讯金融科技也将沉淀高价值的用户数据,进而完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推动智慧城市布局。
腾讯一贯以来秉持的理念是:“科技向善,创造美好生活”。腾讯金融科技以腾讯乘车码为核心,利用多种移动支付手段有效串联公交、地铁、索道、轮渡等交通出行场景,提供最优路线规划等服务,让出行更安全便捷。
同时,依托出行大数据的沉淀与分析,运用金融科技力量能够精准把握城市路况,可以通过科学治堵缓解交通压力,优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并借助实名化排除安全隐患。
可以说,腾讯金融科技以行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持续推动智慧城市的愿景落地。
三、多点开花,实现金融应用全场景覆盖
纵观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探索业务的延展空间,并通过搭建生态平台,积攒更多弹药武器。
腾讯金融科技依托微信平台打造线上“金融超市”,满足用户多元化金融需求。
腾讯Q2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已达10.58亿,而凭此流量基础作为营养土壤的腾讯金融科技,也正以一日千里速度发展。目前,其不断加快对财富管理、互联网证券、信用授权等应用场景的渗透,并推出了丰富的金融应用产品,解决用户多元化的长尾需求。
皓哥认为,作为一站式金融服务的提供者,腾讯金融科技也将以此实现优势富集效应,通过生态内各业务的强协同减少用户外溢,进一步强化腾讯在金融领域“开放”、“连接”的价值,成为难以超越的行业领跑者。
以理财通业务为例,腾讯金融科技立足用户理财需求,不断推出专业金融服务以及特色增值服务,挖掘理财服务的更多延展面。
业内公认,腾讯的产品经理是最懂用户的。而着眼用户需求,才是赋予产品抗周期性能力的关键所在。腾讯理财通便是如此,精耕四年,在快速迭代的科技浪潮中不仅没被淘汰出局,反而以精选理财平台的精准定位屹立不倒,让专业、安全、个性化的理财服务实现触手可及。
据了解,2017年底理财通资金保有量便达3000亿,截至目前更是激增至4800亿,用户数也已突破1.5亿。面对金融行业的激烈竞争,腾讯理财通能够脱颖而出并稳居头部,无外乎两大法宝。
牌照优势明显,目前腾讯是金融科技行业中牌照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今年年初更是获得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保证了理财通能够合规提供互联网理财服务。
拥抱科技创新,结合日常理财场景,腾讯理财通持续推动平台技术创新,基于大数据精准分析,针对用户的不同理财诉求,提供更多匹配用户需求的优质理财产品。
四、金融科技创新,区块链、云服务技术陆续落地
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已然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源动力,而在AI、大数据、云服务、区块链等前沿科技轮番上阵的当下,谁能真正利用技术赋能业务,也就意味着谁能成为行业王者。
腾讯金融科技以拓荒者姿态,积极探索区块链、云服务等前沿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之找到合适的场景落地。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技术,优势明显且备受关注,但是一直缺乏好的落地应用场景。今年8月,深圳税务局联合腾讯推出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期望利用区块链技术高效管理发票流转的全过程,“交易即开票,开票即报销”,让每张发票都能做到可查、可验、可信、可追溯。腾讯金融科技结合区块链不可篡改、唯一性的优势特点,找到了最适合的落地场景。
另一方面,金融云服务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业务。目前已联手银行、保险、金融监管机构等部署云上新生态,通过提供系列风控、监管产品,满足用户最高等级的安全需求。
腾讯金融科技定位“各行各业数字化的助手”,助力金融行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基于马化腾对去中心化赋能的追求,腾讯也一向保持着合作生态的开放性,并以一种谦虚平等的姿态给予合作伙伴足够的主导权。如此定位之下,腾讯金融科技秉持“开放、连接”的理念,充分尊重金融产业规律以及传统金融机构既有优势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完善且高效的数字化工具,助其实现升级转型。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随着跨界合作的铺开,腾讯金融科技于金融行业的“朋友圈”也将逐渐壮大,其也将以自身实力与助手姿态吸引到更多优秀企业前来合作。
五、结语
马化腾说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腾讯在国庆节前也宣布调整架构,积极进军B端市场。如此一来,腾讯金融科技业务所面对的数十万亿级的金融产业大市场,蕴含着巨大想象空间。
因此,即便当下腾讯金融科技还未爆发,但可以预见,其所构建的立体化大金融生态将逐渐成为继游戏之后的另一增长引擎,延续腾讯的傲人战力。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