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百度地图宣布,2018年国庆截至目前,用户使用百度地图智能语音助手功能的次数相比日常翻了一倍,使用百度地图智能语音助手的用户数累计突破1.4亿,其中港澳台和国际出行,百度地图语音调用量比日常大涨180%,港澳台和日本、韩国、泰国、美国、欧洲等都是使用百度地图高峰区域。联系百度地图战略来看,这组数据可谓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百度地图种瓜得瓜
今年国庆假期,我发现朋友圈小伙伴出国旅游的明显增多,亚洲、欧洲、美洲、澳洲,甚至非洲,都有人参加摄影主题大赛,丝毫感受不到所谓的消费降级。出去旅游,地图自然是不能离手。
作为百度国际化的先锋,百度地图从2014年开始国际化探索,截至目前已覆盖全球209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国庆假期我在日本旅游时就发现,百度地图在易用性、覆盖度和准确度上百度地图已经超过谷歌地图。正是因为此,百度地图海外使用度高,就不让人意外的。
相对于国际化成绩而言,更值得关注的数据是,百度地图语音助手用户突破1.4亿,在我看来这是百度地图成为AI地图的一个标志。
随着Siri类语音助理、智能手表、智能音箱的普及,语音交互技术的日益精进,用户越来越习惯通过语音来操作设备和应用,地图在很多场合都不方便通过传统的文字和点按来操作,用户可能在步行,可能手提行李,可能在驾驶汽车,这些都是语音交互的黄金场景,地图与语音可谓天造地设。
百度地图语音助手与百度地图结合,解决用户使用地图的交互问题。用户通过“小度小度”轻松唤醒百度地图,通过语音输入目的地、导航偏好、景点等,获得导航、天气、旅游、百科等服务。
百度地图抓住了语音交互的趋势,正是得益于百度地图的AI战略。早在2016年,百度地图就开始将AI规模化应用在地图数据的采集生产中,2017年百度地图开始尝试将AI与用户端功能结合,今年初百度地图并入AIG(AI技术平台体系),成为百度地图全面AI化的开始,百度地图提出了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图”的新目标,从国庆假期语音助手用户数破1.4亿这个数据来看,已成为现实。
百度地图的AI进化
百度语音助手与百度地图的结合,看似简单的功能却有大量AI技术在支撑。
在今年的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高级副总裁、AI技术平台体系总负责人王海峰对百度地图进行了一次特别的体验,他用语音输入了一段复杂的导航需求:
“我要从三里屯的团结湖地铁站出发路过望京的家乐福然后再去南锣鼓巷最后到我家,我要红绿灯少的不堵车的最快的路线,你帮我路线规划一下吧。”
百度地图对这段语音准确识别并给出了正确的导航路线,能够做到,正是因为百度语音技术针对地图的各种场景,包括车载环境下的噪音等特殊环境进行针对性处理,进而确保百度地图任何环境下都能听得清,再结合百度的 学习AI基础技术,听懂用户,最终再通过大数据积累和丰富的服务积累来满足,可以看到,一个语音导航命令背后有着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自然语言理解、路径智能规划等AI技术的加持。
百度地图的出行预测功能是国庆假期备受网友好评的特色亮点功能。简单地说,在用户出行前,百度地图就可以提醒用户,对应路线的拥堵情况,辅助用户做好规划,比如平时去高铁站只要40分钟,百度地图通过历史大数据和AI算法预测发现长假高峰期一般需要90分钟,就会提醒用户早些出发,进而避免用户错过高铁,也不用一大早就去高铁站等待太久。
AR步行导航则是另一个基于各种AI技术的黑科技功能。用户在步行导航时,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方位,不知道道路的名称,或者不大会看地图,一般需要走来走去才能发现正确的方向。像我这样的路痴,每次打开地图步行导航,往往都要走100来米才知道方向是正确的还是相反的(大多数时候是相反的)。使用百度地图的AR步行导航功能,打开手机对着环境就会自动叠加智能导航路线,今年百度地图还将AR能力用在目的地搜索等领域。而AR导航技术本身又是图像识别、方向识别、运动识别等AI技术的合体。
百度地图的AI功能远不止于此,智能导航、目的地预测、最佳拍照地推荐、景区语音导游诸多功能,均是基于AI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的功能,其中大多数功能都是百度地图独有的。百度地图也是率先基于AI技术驱动的地图平台,不只是将AI技术应用到各种用户看得到的功能,也早已将AI技术应用到地图数据的采集、生产和更新中,进而做到了以更低成本获取更加准确和丰富的地图基础数据。
作为新一代AI地图,百度地图左手用AI做好数据采集,右手用AI挖掘数据做出各种功能提升用户体验,百度地图变得越来越准确、丰富和易用,成为用户最聪明的出行助理,进而在同质化的地图App中具备了独特的竞争力,与此同时,AI化也让百度地图抓住了方兴未艾的智能交通机遇,成为智能城市的数据基础设施。
智能城市基础设施
智能交通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不同的是,这几年它已从概念变为现实。一个是车在变,特斯拉为代表的智能汽车已出现在大街小巷,中国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出现,自动驾驶汽车方兴未艾,路测已经全面展开;一个是路在变,交通基础设施变得愈发智能,从道路到信号灯到停车场到收费亭,各种交通基础设施都在与互联网、物联网和AI技术结合,比如停车场现在很多都不需要拿卡了,出入口设备可以自动识别车牌,这正是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
车和路后面的交通管理也在变得智能化,电子大屏幕、电子警察、智能调度平台等智能设备和技术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交通治理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智能交通时代全面来临,在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城市交通效率得以提升、拥堵得以缓解、出行更加便捷,智能交通也成为城市智能化最典型的应用场景,是很多城市AI化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环。
在智能交通的各个环节,不论是汽车等出行工具的智能化、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还是交通管理体系的智能化,地图都堪称基石。
智能汽车、无人车都需要地图,特别是无人车,高精地图更是扮演着着汽车的眼睛的角色,没有地图无人车就不能识路。基础设施智能化离不开地图支持,城市交通规划、建设、整治和优化在地图大数据支持下都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反过来基础设施智能化将给地图源源不断地贡献更多数据,减少人工数据采集。交通管理也需要地图的支持,比如有了地图大数据的预测,交通管理部门就可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而预防和分流。
可以说地图会是整个智能交通的基础设施,将给各个环节提供基础数据,长期来看,地图也将是智能城市的基础数据平台,从交通到规划到治安到绿化到市政到通信,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要基于地图数据开展。基于这一定位,AI化的百度地图也将成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平台。
百度地图很早就启动了开放平台,为政府、企业、个人开发者提供地图开放服务,包括定位、轨迹、影像、数据等服务。截至目前,百度地图日均位置服务请求达900亿次,占有75%开发者市场份额,每日服务活跃应用及网站达65万,为150万地图开发者共同选择,其中包括深圳交管局、成都交警、首都机场等交通管理部门,摩拜单车等出行平台,顺丰等快递物流企业。
百度地图也是百度与城市合作推进AI City的重要合作内容。早在2016年,百度就与宁波市达成合作,打造以CPS智造大脑、健康大脑、出行大脑、教育大脑、位置大脑等为核心的城市应用大脑。去年百度与雄安新区合作,助力雄安打造智能城市,百度地图则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达成合作,将相关大数据向中规院雄安新区规划工作组免费开放,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今年6月1日,百度与深圳高速达成战略合作,智能交通是第一项合作内容。
可以看到,百度AI City落地都与智能交通息息相关,百度地图也将在其中扮演基础数据平台和应用开放平台的角色,百度地图在未来的智能城市中也将扮演关键角色,不只是成为用户最聪明的出行助理,也将成为城市智慧治理,交通智能管理的得力帮手。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