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互联网到底改变了什么?
整个世界已经没有了不被互联网染指的存在,例如空气这个似乎与互联网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实际上也有联系,你会打开各种APP应用查看一下今天雾霾怎么样,然后跑到朋友圈或者微博上去抱怨下或者晒下好天气;再比如你回到家看到你爸又在看各种“神剧”时,也许你会立马跑到知乎上问“我爸老喜欢看手撕鬼子的神剧怎么办?怎么引导?”。
与水电煤公路等等这些基础设施不同,这些基础设施永远有无法染指无法改变的其他事物,但是互联网这头庞然巨兽却穿透了一切,改变了一切。
如果将互联网对这个世界上划分出一个维度,那么回到我们最熟悉的维度,无疑是时间与空间,而任何的互联网产品也其实也都是在这两件事情上下功夫。
改变空间
互联网并无法改变物品的空间位置,但是它却改变了我们与物品的关系,这种关系正在从物理空间向虚拟空间转变。
改变人与信息的空间
古人存储信息的方式非常困难,早期是石板,后来是竹简,而有了纸张之后则算是迈出了一大步。但实际上纸张存储的方式依然让人痛苦,存储与保存文字依然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而我们要在浩瀚的图书中寻找需要的知识,一直像是大海捞针。
在以前时代,信息是不容易存储的、信息也是不容易获取的、获取文本信息只是少部分人的特权。
而互联网让信息变成了云,它需要的介质极少,普通的一本txt格式的书仅为2M左右,每一个人从云端下载,云存储的边际成本为0,所有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不仅如此,我们想要获得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搜索获得,获得任何信息。
再到现在,有了今日头条这种资讯推荐模式,我们甚至不用主动去寻找信息,可以等着各种信息被推送给你,成千上万的信息,24小时只要你想要就会向你涌来。
也就是说,人与信息的空间,从遥不可及变成了触手可及,被一步跨越。
无处不在的信息正在充满我们的世界,什么是劣质的信息,优质的信息,一切价值需要被重估,需要我们重新去定义,人脑也将逐渐进化。
互联网让我们可以从一个有限的屏幕,进入一个无限的空间。
方寸之间,万千世界。
改变信息与信息的空间
信息之间也存在空间,即每两条信息之间的关联,以前依靠人来连接,就像学术研究一样,在纷繁的文献中找到各种信息,最后产生碰撞。
诚然,现在很多事情依然需要如此。
但在互联网时代,机器开始连接信息,搜索引擎诞生了一个叫做“超链接”的技术,用户轻轻一点,就从某个网页跳转到了另一个网页,不断的在相关信息中进行游走。
而移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智能推荐”,机器通过你的阅读记录,全力以赴的为你推荐感兴趣的文章、音乐、电影、电脑、手机、洗衣机等等信息.......马不停蹄的向你涌来。
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正在被机器重新定义距离,机器会根据每个人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年龄、兴趣、收入等信息,精准关联一切相关信息。
在数字化生存的世界里,你在互联网中的行为化身为数据,你也成为了信息本身,被其他信息所关联。
改变人与物的空间
在传统世界,物品就是物品,占据的就是物理空间。但是互联网世界,这些物品还拥有了互联网属性,这些属性占据了你的互联网空间。
例如一件衣服,你买的时候还会考虑,自拍的时候会不会好看,后面会传到朋友圈。再比如一张桌子、一张椅子、某个酒店、某个旅游景点等等,这些物统统会占领到你的互联网空间。
而你的互联网空间,一方面是无限的,因为云盘几乎可以无限存储,但另一方同样也是有限的,因为在朋友圈的信息流之中,你朋友们注意到你的时间有限。
另一方面,借助于互联网,任何物品也都实现了数字化生存,所有一切你看到的商品,借助淘宝、京东、外卖平台、上面服务平台.......你都能够轻而易举的获得,而不需要跋山涉水的去到某家店才能获得服务。
互联网空间的物品,也在反过来占据你的物理空间。
因此,现在的物品已经跨越了实体与虚拟的概念,可以在我们的虚拟与实体空间随意游走,再无边界,只要人类需要,它们就随时出现或者消失。
改变物与物的空间
这里我主要谈的是物联网,未来的物品将会越来越智能,随时随地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语音召唤,而物品之间的空间除了物理上的距离之外,还多加了一层互联网的空间,通过人工智能调度中心,两个物品之间的距离与位置随时会发生变化。
简而言之,过去的物品都是静止的,需要依靠人工移动,而未来的物品则是活动的,根据人类需求随时移动,例如智能扫地机器人,通过智能手机操作,他们就定时启动,不辞劳苦的把家打扫干净,没有抱怨。
物与物的空间,从静态变成了动态,从与人无关变成了只与人有关,借助于互联网,物与物的空间因为人而随时改变。
改变人与人的空间
试想一下,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是如何向周围人传递信息的。
今天放学后,你买了一本杂志,结果发现一篇文章写得太好了,那么你要告诉你的朋友,你就需要第二天,把这本杂志带到学校,然后再给你朋友看,最后再交流。
但是现在可不是了哦,现在你一旦在微信上看到某篇好文章,可以不用跑到学校,不用带上一本杂志、一本书、一张纸条,也不用等上半天时间,可以在一瞬间发送给你的朋友,如果你发到朋友圈,那么可以在这一瞬间发送给所有的朋友。
这种改变是极为深刻的,人与人之间的物理空间彻底消失了。
同时消失的还有时间
在PC时代,我们使用QQ或者聊天室,经常会说“再见”、“明天见”等等,是因为下线就是下线,那时的互联网只能占用我们部分的时间,但是现在的互联网却占据了我们全部时间。
此前手机QQ取消了隐身功能,腾讯遭遇了自3Q大战之后,最强大的用户压力。但是腾讯并没有做错,移动互联网让我们进入了一个全天在线的世界,24小时在线随时接收消息的世界。
同样转变的还有身份
PC时代的互联网是虚拟的,每个QQ后面都是一个虚拟的,不真实的人。但是现在的微信,我们已经很难感受到对方是个不真实的人,在微信中,我们其实已经变现建立起了一个实名制世界。
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进入到了随时随地的年代,我们将会越来越难以感觉到彼此空间的距离,取而代之感受到的是那个24小时在线的人。
改变时间
时间的改变,即一切建立在人之上,人为时间赋予意义,而互联网正在改变这种意义。
时间被缩短
以前的厨房是父母用来做饭的,父母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菜场挑菜、与人讨价还价,回来洗菜,做菜,洗碗.......耗费大量的时间。
但是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厨房也许是用来拍照的,偶尔下一次厨,必须拍好看些,因为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点外卖,吃完也不用洗,直接扔小区垃圾桶。
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通过理性的计算,我们发现自己做饭的成本其实远远高于外卖,这个世界最伟大的就是分工协作,而移动互联网让整个厨房也分工了出去。
此外,还有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帮你扫地,智能空调会帮你恒温......
越来越多不得不做的事情,开始可以放手,越来越多重复性的工作开始消失。我们的父辈会经常因为小孩偷懒而进行各种责备,批评其不努力,不上进,因为在他们那个没有人工智能的世界,不劳动就会饿死,而努力与勤奋则是适应世界的最好方式。
而未来,即使你想要用这样的方式去适应世界,或许这种连机会也已经没有了。
时间被解放
作为时间的消费者,互联网让时间的消费方式不再被空间约束。
父母辈的时间被大量的安排在了工厂、组织的各种基于地理位置的集体活动中,时间被约束在了空间中,时间必须在空间中消费。
而80、90这代人,我们通过互联网解放了这种空间约束,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加入各种组织,贴吧、B站、微信群、QQ群......
你可以去你任何想去的地方,只要你打开Earthcam这个网站,他帮你实时直播全球的风景。
而移动互联网,同样让时间从任何不必要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见缝插针的出现。
在农业工业时代,我们依然是整块时间的消费者,我们唯有在下班之后才能拥有自己的时间,去消费。
而这个时代,你已经处于一个24小时在线的状态,时间消费的机会无处不在,可以看个短片,刷个朋友圈微博、吐个槽、晒只猫......
每一秒钟,我们都可能成为不同的人,上一秒是公司职员,下一秒是学习者,再下一秒又是女权都是,我们随时切换着自己的身份,态度,情绪,立场。
医学界有一个词叫ADD,注意力缺失综合征。似乎用来形容现代人再合适不过,而碎片化的时间消费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成为ADD。
这一切,是不可逆的化学反应。
时间开始值钱
过去我们都将注意力放到钱上,因为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时间不值钱,所有人都极为拼命的用时间去换钱,所以资本主义才能榨取每个人的剩余价值。
但机器正在让我们解放,技术之下,活在未来的人类,可能只需要工作一个月的时间,就足以养活自己一年。
而在分工之下,我们再也不需要自己买菜、做饭、洗衣服,能够消费的时间开始越来越多。那么这些剩下的时间,我又该如何消费好?
于是可以看到的是,时间与金钱的交换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开始愿意为内容付费,而不愿意为了省钱,去花费时间搜索各种盗版内容,因为时间开始值钱了。
两年前《罗辑思维》的跨年演讲有一个洞察非常准确,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开始放缓,一切饱和之后,未来一切商业的战场都是时间的战场。
未来的商业世界,再无边界,游戏商家的对手不再是同行,还有一切与时间有关的一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