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开AR两重门之后,腾讯看到了什么?
从1948年至今,人民币已经发行了70周年。在今年人民币70岁的“生日”时,一向擅长于QQ-AR黑科技玩法的腾讯,就献上了一份极具创新意味的献礼。
在国务院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监制下,腾讯QQ、腾讯金融科技和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联合出品了QQ-AR“人民币防伪知识普及”互动体验。打开手机QQ对着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正面“扫一扫”,就会看到纸币上的凤鸟纹样动了起来,化身成一只凤凰“飞向”用户,AR效果活灵活现,仿佛要从屏幕中飞进现实。接下来,便向用户播放视频,展示 “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雕刻凹版印刷”、 “双色冠字号码”、“胶印对印图案”、“光彩光变数字”等等人民币防伪知识。
用黑科技满满的AR技术宣传人民币防伪知识,在新技术与“老朋友”亲密结合上,腾讯的QQ-AR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从这一案例中,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探索,怎样的AR技术,才能真正将Augmented与Reality融合?
“增强不现实”,AR行业的突破点究竟在哪?
自从PokemonGO大火之后,本来就火热的AR又被填了一把柴。以腾讯、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巨头,以苹果、谷歌为代表的手机厂商和以MagicLeap为代表的硬件创业企业一同入局。三方势力所共同发力的,正是“Put the A in the R”——让视觉效果更好地与物理世界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对现实的增强。
而“增强不现实”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可以简单列出几点:
1、数据上传下载缓慢
我们应用手机摄像头进行AR互动时,常常出现不贴合、丢帧的状况。这大多是因为数据上传下载速度缓慢、卡顿,从而造成图像识别等算法模型的计算结果难以及时得到反馈,3D贴图相应也因此出现迟缓。
2、识别技术的落后
我们在应用人脸识别、体态识别等等AR应用时,常常出现手部、发丝等细节效果丢失的状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图像识别技术的不足,不能实现对手部、身体姿势等等范围的识别。同样识别技术的落后也带来了AR应用形态的匮乏——由于人脸识别技术门槛越来越低,随之出现的与人脸相关的AR应用也快烂大街了。
3、配套技术的不足
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会常常遇到一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像是拿着手机走了几步,3D贴图却毫无变化,或是3D贴图本身的粗糙辣眼睛等等。要让AR应用更真实、更美观,还需要陀螺仪追踪、LBS、3D动画等等一系列配套技术,并不是仅仅靠制作一个贴图就能实现。
寻找黄金钥匙:我们究竟需要“封闭AR”还是“开放AR”?
而以上几点,自然也就成为了通往AR行业突破点的黄金钥匙。社交媒体巨头、手机厂商和创业公司这三派势力,所选择的解决方式也并不一样。
在今天看来,行业AR解决方案可以分为“封闭AR”和“开放AR”两种。
封闭AR的代表,就是苹果这样的手机厂商和MagicLeap这样自己制造硬件的创业企业。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得知,数据传输缓慢和配套技术不足是AR效果差的两个重要原因。而这些厂商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通过硬件来弥补。
以苹果为例,最近两年的iPhone X和iPhone Xs在芯片算力、摄像头 传感器和陀螺仪上都有不少显著的更新,为的就是提升算力、缩短运算时间来弥补数据传输问题,再通过其他硬件的提升进而提升细节效果。
但这样的问题在于,AR应用的效果完全依赖于硬件,一旦脱离固定设备,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拿苹果设备来说,相信同样的应用在iPhone Xs和iPhone6上都会有不同的效果。对于开发者来说,这自然是很难接受的事情:我费那么大力研发出来的App,只能在一部分设备上有好的效果?
也正是这个原因,根据Apptopia在今年1月的调查,自打去年9月份发布iOS 11之后,苹果AR应用的数量一直在下降。AppStore中先后有300款左右ARKit应用,从10月开始下降,数量减少至200,而11月数量持续下滑降至150。
而腾讯、Facebook这些社交媒体巨头自身不涉足硬件,自然也选择了更开放的AR生态之路。
双方都在人工智能方面有着极大投入,这种投入正在体现于AR应用之中。就拿这次QQ-AR“人民币防伪知识普及”互动体验的案例来说,就能看到分别运用了即通产品部平台研发中心和腾讯优图室验室先进的AR识别技术。
即通产品部平台研发中心基础研发组聚焦在基于AI技术的视觉产品研发,紧密结合AI和实际业务场景需求完善AR体验。本次的百元钞图像识别技术基于 学习技术,利用 神经网络的强大学习能力,自动获取数据的表示与多个抽象级别,从海量数据中发现识别目标的隐含的复杂结构。同时支持对多种目标类别识别的复杂任务,大如长隆欢乐场景、深圳湾门、天空等场景识别,小到团徽、鸡蛋等物体识别。通过对抗学习技术、在线难样例挖掘、注意力机制等技术达到准确的识别效果。
同时,腾讯优图室验室成熟的图像识别技术也为本次AR体验提供了强大、准确的识别能力。不久前,腾讯优图实验室升级为腾讯计算机视觉研发中心,聚焦并加强图像识别、人脸识别等计算机视觉技术研发和应用落地。目前,腾讯优图研发的一整套AR 2D/3D解决方案,支持AR目标的海量注册和检索、实时精准的识别和追踪,其召回率和准确率都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可抵抗旋转、遮挡、光照、各种终端机型的干扰。
这样一来,腾讯QQ-AR就把应用效果押宝在了AI技术上,而不限于某一样硬件,就能让更多机型在更丰富的网络条件下体会到精致、富有创意的AR应用,也就让更多用户可以享受AR应用、给予开发者更多激励。
应用条件上的开放性,加上技术平台的开放,让腾讯坚定地打开了“开放AR”之路。
打开两重门,看到AR最本质的模样?
如果说技术开放本身是腾讯打开A与R融合的第一重门,那么托起QQ-AR的腾讯生态,就成了腾讯打开A与R融合的第二重门。
我们知道,腾讯对于自身AI技术研发的进展相对低调,技术能力可以算是腾讯的隐性基因,那么腾讯的显性基因自然是社交媒体带来的庞大用户量。
庞大用户量给QQ-AR的发展带来了至少两项好处,一是有更多用户可以对QQ-AR的技术进行反复校验,让QQ-AR可以快速更迭技术细节;二是对于AR适用的营销领域来说,可以通过大用户基数、简单快捷的打开方式来推动传播。
想象一下,当品牌方想要做一场AR营销互动,最后却发现用户想参与AR互动时却需要下载App,打开之后又发现由于App用户基数太小、并不能累积足够的数据来优化AR技术,不能实现品牌方想要的效果……如果现实是这样,恐怕AR在中国真的很难走下去。
正因如此,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AR产业发展正在迅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开放AR愈加开放,不光用户体验门槛低,开发方式也越来越快捷简便。这就让开放AR更加适应互动体验、AR营销等等注重传播、短平快的AR应用。而封闭AR则开始越来越依赖硬件,依赖定制化开发。如此之高的成本下,封闭AR的应用开始越来越“硬核”,偏重于游戏等等生命周期更长,一次投入长久收益的应用。像苹果这几次在发布会上都展示了AR游戏,显然也是意识到了自身的掣肘。
而腾讯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此,且不说腾讯本身就掌握着移动游戏生态,难保在未来不会将更多AR技术加入游戏当中,横跨到AR硬核应用中去。更重要的是腾讯“技术+社交产品巨大流量”的组合优势是独有的,在以营销和体验为主的AR应用上,在中国很难找到另外一家同样拥有这两样优势的企业与之匹敌。
这在QQ-AR“人民币防伪知识普及”互动体验中就得到了极好的体现,通过QQ的社交流量,不仅民众获得了人民币的防伪知识和文化内涵,更是极大地推动了AR技术在我国的普及。从媒体到身边的朋友家人,每个人都能获得优秀的AR体验。AR和国民级社交入口的加乘让行业看到了AR未来的真正可能。
与此同时,腾讯此前还发布了“QQ-AR开放平台”, 这是面向任何企业、开发者甚至普通用户的平台,只要一张图片、一个视频,通过创建任务、帐号认证、发布任务的简单三步,都可通过“QQ-AR开放平台”实现AR创意,具有零技术门槛、无需额外下载应用、稳定成熟三大技术优势,进一步推进了AR行业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和Facebook或苹果这些企业都不同,腾讯自身的技术和企业生态构建的特殊性,让腾讯AR真的可以实现“无处不在”,不仅横跨虚拟与现实,还跨越了AR行业中的种种限制和定义。不论腾讯未来在AR上进行哪种布局,都能够将优势排列组合,打出一手好牌。
或许这种超脱了行业现状的无限可能性,就是打开两重门之后的风景。用一项虚拟技术,在现实世界塑造出他人无法想象的模样,这不就是AR最本真的概念吗?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