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电商让位给新零售,弯道超车意味着什么?
文/孟永辉
从马云提出“新零售”的那一刻开始,这个新概念便开始了自己的一轮狂奔。巨头的加持、资本的推动让这个看似并不被外界看好的概念开始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如何以新零售的概念来激活日渐沉寂的用户、如何以新零售的思维来赋能传统行业的发展、如何以新零售为原点构建新的生态体系成为所有积极拥抱新零售的人们都在思考的话题。
不愿改变、不敢改变的固定思维模式让人们开始习惯电商思维,并持续用电商衍生出来的内容去供应已经出现新需求的人们。一味地供应用户并无兴趣的商品和内容所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用户的漠视与冷淡,活跃度下降,转化率降低开始成为人们普遍遭遇的痛点和难题。正如马云提出“新零售”时被人们嗤之以鼻一样,当下新零售行业的发展依然步履蹒跚。在习惯了电商逻辑约定俗成的运作之后,人们开始接纳并享受这种模式带给自己的巨大便利,对于新零售仅仅只是口头上的迎合与奉承。
其实,人们对于新零售并非无动于衷,很多人的确参与到了新零售的洪流中,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等新零售模式都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正如所有的概念都要经过现实的考验后才能真正落地一样,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并未经受住考验,最后落了个一地鸡毛。于是,思考究竟什么是新零售,如何才能推动新零售的落地成为几乎所有人都在思考的话题。
互联网落幕背景下,传统电商让位新零售成为必然
互联网红利的行将结束注定了传统电商同样将会走向没落,B端和C端的新需求都让传统电商难以担纲重任。新零售便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而之所以会有马云率先提出“新零售”的概念,这与阿里巴巴长期精耕电商行业有着莫大联系。正是由于他们对传统电商行业的深刻理解,所以才会预知到单纯地借助电商的手段难以满足B端和C端用户的新需求,创新新的商业模式,刮骨疗毒,成为未来新的发展方向。
以互联网技术为肇始的发展红利退却,互联网技术在改造传统行业过程中显得苍白无力。传统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获取用户的成本高昂,商品供需两端的沟通成本过高,实现商品供需两端的高效对接是破解传统行业困境的关键所在。互联网技术的去中间化最终让传统行业的这一痛点得到了根本解决,用户和商家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能够实现完美对接,行业运行效率也能获得提升。
随着互联网技术逐渐沦为一种基础设施,简单地依靠搭建一个平台,再将行业所有元素聚集到这个平台上的做法已经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互联网技术不再是一种稀缺品,而是变成了一种标配品。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有互联网的影子在,互联网已经如同血液一样浸淫到了行业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当中。
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单纯地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搭建一个平台,通过将用户与商家汇聚到这个平台上,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高效对接,这种简单的做法已经难以起到真正实质性的作用,只有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来满足用户和商家的新需求,才能获得新的增长势能。如果仅仅只是单纯地借助互联网技术,必然难以真正实现有效推动,互联网技术的苍白无力最终让我们不得不选择新的方式和手段。
以B2B为代表的电商模式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传统电商的经典模式是B2B模式,这种模式简单地理解就是通过流量输送的方式来实现传统商家销售量的提升,平台仅仅只是平台而已,并不参与到行业的实际运作过程当中。随着越来越多的B端商家聚集到大型电商平台上,最终导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B端商家的泛滥。用户开始在平台上无法在短时间找到心仪的商家,线上购物对于用户来讲不再是一件轻松的事,而是变成了一个痛点百出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创新新的商业模式,改变以B2B为主的平台模式成为行业发展的新需求。
另外,在B2B的商业模式里,平台所承担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将用户吸引到平台上,并不参与到实际对接和后续的相关工作。对于商家来讲,尽管平台会出台相关的措施来对其行为进行规范,但是由于平台对于商家的控制力并不是那样大,最终还是导致了不少不良商家的出现。
以满足用户和商家需求而缘起的B2B模式最终却遭遇到了来自两者的“反水”,平台在整个流程当中非但难以起到真正实质性的影响,而且开始遭受诸多质疑。这其实正是B2B模式的简单、粗暴所导致的,改变当前的发展模式或许对于平台和用户来讲都显得至关重要。
互联网改造的是“如何买到商品”,但并未改变商品本身。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手段改造的是“如何买到商品”的痛点和难题,但商品本身并未发生太多变化,很多商品依然是在按照传统的逻辑进行生产和配送。这就注定了借助互联网的方式和手段来改造行业痛点和难题的看法仅仅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终点。因为等到借助互联网技术解决了“如何买到商品”的痛点之后,用户必然需要买到高品质的商品。
仅仅借助电商的模式只能解决用户和商家的对接难题,但是无法真正改变商品本身。在互联网红利落幕的情况下,这种痛点和难题变得更加明显。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如何为用户提供从商品生产、配送到后期的维保等全流程的产品和服务。在这种背景下,仅仅只是借助互联网的手段是难以达成的,必须通过新技术的手段才能完成。
互联网技术仅仅只是改变了用户买到商品的方式,而无法改变商品的生产方式的做法决定了它仅仅只是一个中间状态,无法真正满足用户的终极需求。无论是国内的淘宝、京东,还是国外的亚马逊其实都面临同样的难题,未来如何 地影响和改变商品本身或许才是新的发展方向。
新的赛道里,新零售该如何接棒传统电商?
尽管“新零售”的概念是传统电商巨头提出并持续落地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够简单地将新零售看做是传统电商的产物。因为新零售是一个区别于传统电商的全新存在,新零售所开拓的是一个全新赛道,它对于行业的 介入,对于用户的 影响都决定了其不能简单地用传统电商的模式生搬硬套。那么,在新的赛道里,新零售该如何才能接棒传统电商呢?
角色的转换与重建。在传统电商时代,大型电商平台的角色仅仅只是平台而已,他们并不会过多地参与到商品的生产、配送等具体环节。这就导致了大型的电商平台对于商品缺少一个相对完整的监控体系,最终让假货泛滥,用户受伤。尽管后期大型电商平台对于规范商品品质出台了诸多规定,但是面对海量的商品,这些规定可谓是杯水车薪。
进入到新零售时代,想要从根本上破解传统电商遭遇的困境和难题,实现在新赛道的强势逆袭,需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对于自身角色的转换和重建。在新零售时代,平台不仅仅要承担实现商家和用户高效对接的任务,而且还要 参与到商品的生产、配送等环节当中,确保用户能够快速、方便地获得高质量的商品。相对于互联网时代仅仅只是搭建一个平台,新零售时代的这种 参与必然能够给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只有实现了电商平台向新零售平台的这种角色转换和重建,在新的赛道里,新零售才能真正取代传统电商成为未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工具。告别平台模式和流量思维,真正 参与到行业具体流程和环节过程当中,才能真正实现新赛道里的高速驾驶。
创新新零售时代的驱动“燃料”。传统电商的驱动“燃料”其实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本原料的,这种推动力仅仅能够解决商家和用户对接的痛点和难题,并不能改变商品本身。另外,在传统电商阻塞的背景下,仅仅只是借助互联网的“燃料”难以实现弯道超车。如何创新新零售时代的驱动“燃料”,再借助这些新型“燃料”实现“超车”成为新零售接棒传统电商的关键所在。
在新零售的赛道里,推动行业发展的不再是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基础“能源”,仅仅只是推动行业的常规发展速度。如何将新技术创新成为新零售时代的驱动“燃料”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新零售是否能够取代电商的关键所在。
纵观当下的新技术,大数据、AI、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有望成为驱动新零售发展的新型“燃料”,这些“燃料”不仅足够新,而且能够带来强大的势能和推动力。如何将这些“燃料”注入到新零售这搜新型飞船里,或许才是在新的赛道里,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以S2b取代B2B,重塑商业模式。基于B2B的商业模式所建构起来的传统电商开始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仅仅只是搭建一个平台,难以起到推动行业发展和变革的作用,甚至还将会给用户体验带来诸多消极影响。在新的赛道里,新零售若想取代传统电商必须要重塑原有的商业模式。
同B2B模式仅仅只是搭建平台不同,S2b模式更加在乎的是如何对行业进行 赋能,通过对行业内不同流程和环节的 赋能,实现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型的电商平台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平台,而是要转变成为一个大“S”,通过不断给小“b”进行 赋能,才能实现破解行业痛点,真正实现行业的快速发展。
B2B模式供应的是流量,S2b模式供应的是技术。相对于流量的短暂与快速,S2b模式的后劲更足,更加能够实现新零售在新赛道里获得持续恒久的推动力。因此,重塑商业模式对于实现新赛道下的快速发展显得异常重要。
互联网时代的落幕最终让传统电商让位于新零售成为必然。当传统电商的赛道拥挤不堪时,新零售的赛道正畅通无阻。相对于传统电商的简单和浅度,新零售时代更加侧重于对于行业的 赋能和介入,通过角色转换与重建、“燃料”的创新、模式的重塑才能在新的赛道里实现换道超车。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