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互联网金融终将落幕,BAT加持下的金融科技如何赋能行业?
文/孟永辉
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创业浪潮在P2P平台跑路引爆的政策监管中渐行渐远,仅仅只是单纯地搭建一个平台,而不去 参与到金融实际运作过程的做法愈发找不到新的发展突破口。人们在思索互联网金融未来走向的同时,同样在探索新技术与金融行业最佳结合点。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率先嗅到了这股味道,他们纷纷投身金融科技的洪流之中,试图通过发掘金融与科技的结合点,寻找有关金融科技的非金融属性。
于是,金融科技开始大行其道,除了互联网公司之外,一些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开始进行有关金融科技的相关探索,想要以此来改变传统金融机构当中效率低下的现状。同互联网金融仅仅只是将“互联网”和“金融”两种属性进行简单相加不同,金融科技更加侧重于金融与科技的 融合,并通过去金融化的处理和进化,真正将金融科技变成一个赋能金融机构的全新物种。
正是由于金融科技较为彻底的去金融化,由它所演进出来的诸多概念和技术比较底层,并且能够通过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相关流程与环节进行 融合来实现其对金融机构的再度赋能。毋庸置疑的是,金融科技将会取代互联网金融成为下一个阶段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全新突破口,而找到科技与金融的最佳结合点则决定着未来的金融科技到底能够走多远。
01
由于互联网思维的作祟最终导致很多人认为所谓的金融科技仅仅只是将“科技”和“金融”两种元素进行简单相加,但是忽略了科技适用于金融,金融依赖于科技的本质。如果按照这种思考逻辑去推进金融科技的相关工作势必会导致金融科技又将会陷入到互联网金融的怪圈之中,最终金融科技将会沦为一种概念,无法真正带来新的本质性变革。
技术,而非金融才是金融科技的本质。金融科技时代的来临其实是将驱动金融行业运作的动力由互联网转变为新技术的过程。这些新技术包括大数据、AI、云计算和区块链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技术并非仅仅只是外部技术与金融行业进行简单相加,而是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到金融行业,再将融合后的新技术反向赋能金融科技的过程。
基于这种逻辑,我们可以断定金融科技的本质应当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只是这些技术具有非常鲜明的金融属性而已。把握好金融科技的这一本质,我们才能真正将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区分开来,而非将金融科技仅仅看作是互联网金融被质疑和否定之后的替代品。
金融科技通过底层赋能来改变互联网金融无法改变的痛点和难题,从而给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会。这或许才是金融科技区别于互联网金融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与金融产生 融合的技术才是真正驱动金融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技术而非金融才是金融科技的本质所在。盲目地将新技术与金融行业进行简单粗暴地相加,而不去做好两者之间的 融合势必又将会把金融科技的发展带入到一个新的“死胡同”。
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区别在于它能够带来金融行业的本质变革。我们知道,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仅仅只是用户获取渠道的变化,并未真正改变金融行业本身,这就是当下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在遭遇监管和流量红利结束之后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流量获取方式的改变开始与传统金融机构进行用户流量的争夺,而金融科技则更加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来优化金融行业本身的运作逻辑,从而带来金融行业的本质改变。
我们看到,无论是由金融科技衍生出来的数字金融、普惠金融、智能金融等概念,还是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对传统金融机构进行赋能,它们都是通过技术的力量来给金融行业带来本质性的改变,从而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新物种。这些新物种相对于传统金融形态来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非仅仅只是将新技术与金融行业进行简单相加,然后再去打一个新概念。
因此,金融科技绝非仅仅只是将金融与新科技进行简单相加,而是通过新技术与金融行业的 融合带来了的是金融行业的本质变革。这样,金融科技才能够真正回归到技术本身,而非仅仅只是金融与科技的简单相加,金融科技也不会沦为概念,而是可以变成一个真正能够给行业带来改变的存在。
互联网金融 to C,金融科技 to B。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的对象同样有很大区别。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对象是C端用户,而金融科技的服务对象更多的是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代表的B端用户。服务C端用户考验的是一个平台不断获取流量的能力,而服务B端用户则考验的是对于底层技术的研发和升级能力。
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的这种本质区别决定了我们不能按照互联网时代的流量思维和平台模式来进行相关操作,必须通过对金融机构进行赋能,才能找到金融科技的盈利点,并且能够将金融科技的发展带入到正规。金融科技之所以会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就是因为它能够从底层改变金融行业本身,并且能够给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能量。
相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直接面对用户,金融科技更加在乎的是其对于自身对于外部行业的底层赋能,从而可以推动金融行业朝着更加 的方向发展。从这个逻辑上来看,在金融科技时代,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底层技术的研发能力,通过将这些底层技术与金融行业进行 融合来改变金融行业的原有运作逻辑,从而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
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的这些本质区别最终决定了我们不能按照互联网思维进行来推进金融科技的相关工作。未来,随着金融科技时代的发展成熟,我们同样要找到一个适合的方式来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才能让金融科技的发展进入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
02
传统金融机构和新生互联网巨头的不断加持最终让金融科技衍变成为一个全新风口。同互联网金融仅仅只是单纯地获取流量不同,金融科技的发展需要加入更多的元素,需要投入更多,才能够研发出真正能够推动行业发展的力量,从而给金融行业的发展持续输送能量。
金融科技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与融合。从本质上来看,金融科技其实是一种全新的技术类型,只是这种技术诞生于金融行业,并且具有鲜明的金融属性而已。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看待金融科技的时候需要更加关注科技的创新和与金融的融合上面。
缺少了科技的创新,仅仅只是让技术与金融进行简单的融合带来的必然只是一些较为浅层的东西,无法真正从根本上改变金融行业本身。比如,大数据与金融行业的融合不能仅仅只是从金融行业身上获取数据,还要找到这些底层数据背后的内在规律和逻辑,让大数据本身具备鲜明的金融属性,不再仅仅只是数据本身;除了大数据之外,以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同样需要按照这样的逻辑来推进。找到金融创新的关键点,以此作为突破口,打破传统金融行业的运作逻辑,才能让金融行业重新回归到新的发展轨道上。
金融科技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赋能能力决定着其到底能够走多远。金融科技能否走得长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点在于其对传统金融机构的赋能能力。因为相对于互联网金融的C端用户,金融科技的服务对象是B端的证券、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如果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无法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持续的发展能量,那么它的客户势必会越来越少,最终将会陷入到相对被动的境地。
如何快速、有效地对传统金融机构进行赋能决定着金融科技公司未来的发展走向和盈利空间。如果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仅仅只是依靠概念来为传统金融机构进行流量供给,而不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金融机构的运作逻辑的话,那么这个金融科技公司势必将会给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痛点,最终让自身的发展路子越来越窄。
找准传统金融机构的痛点和难题,再通过新技术的力量对这些金融机构进行赋能,直接决定着这些金融科技公司是否能够真正演变成为一个全新的物种。而它们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赋能能力则决定着它的盈利点是否足够多,足够广,生态体系是否足够完善。
金融科技仅是大概念,自我进化能力决定落地的可能性。金融科技仅仅只是“金融”与“科技”两种元素 融合的一个大概念,随着科技元素当中的新事物不断出现,金融科技需要不断进化,才能借新技术之势,不断迎合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给金融行业发展进行 赋能。
不断做好金融科技的自我进化,通过将新技术不断加入到金融科技的阵营当中,才能满足金融行业发展的需要。如果当金融行业已经完成与新技术结合的时候,我们再借助这些新技术试图给金融行业进行 赋能的话,那么金融科技的赋能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从而将金融科技的发展路子带入到死胡同。
金融科技仅仅只是一个大的概念,未来金融科技想要对金融行业进行 赋能必须不断进化,才能与金融行业的发展同步,最终做好金融科技赋能金融行业的落地工作,让金融科技不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能够给行业发展带来正向驱动的东西。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落幕让人们开始寻找金融与科技的全新结合点,金融科技无疑是一个正确方向。由于汲取了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痛点和难题,所以,我们在思考金融科技的时候不再仅仅只是简单相加,更多的是底层的驱动与融合。坚持金融科技的创新与融合、做好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底层赋能、实现金融科技的自我进化,才能让金融科技走得更加长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