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小米音乐看,小米离互联网公司还差多远?
39.6倍市盈率让小米摆脱了硬件公司的“帽子”,硬件公司代表苹果当时市盈率也才16.1倍,即使苹果现在获得了科技行业“万亿美金第一股”的称号,其市盈率也才22.49倍,市盈率近40倍的公司代表是腾讯和阿里,从市盈率来看,小米非常像互联网公司。
招股书显示,小米2017年互联网服务收入为98.96亿元,截至2018年3月,MIUI月活跃用户约1.9亿,公司拥有38个月活跃用户超过1000万的应用程序,以及18个月活跃用户超过5000万的应用程序,包含小米应用商店、小米浏览器、小米音乐和小米视频等。尽管小米并未公布各个互联网业务的详细营收情况,但小米音乐显然也是其互联网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38款月活超过千万的App之一,小米音乐也是小米内置的应用之一,小米手机用户无法卸载该App。
然而与庞大用户基数、月度活跃用户对应的是,小米并未用互联网公司的玩法来对待小米音乐,小米音乐更像是一款“防守型”应用,只是为了给小米手机用户提供便利而存在,而不是一款典型的互联网公司类型App。互联网公司能获得的市盈率更高,而硬件公司的市盈率普遍偏低,这就能理解为何小米试图让外界将其当成一家“互联网公司”了。但从小米音乐来看,就知道小米离互联网公司还差多远了。
1.运营思路差距
手机厂商在互联网层面玩的最溜的是苹果,虽然它并没有用互联网公司来标榜自己,但App Store、Apple Pay、Apple Music等互联网业务收入却是在每年递增,App Store更是成为苹果非常稳定的现金奶牛,App Store 多年来累计为苹果带来的利润近300亿美元(估算数据),Apple Music 在全球范围内的付费订阅用户超过 4500万。
苹果带来的标杆意义在于,它不仅为手机厂商提供硬件模板,同时还为手机厂商提供软件盈利模板。
华为、小米、vivo、OPPO等厂商在应用商店上的表现有点儿后知后觉,但好歹算是跟上了,通过各方潜在的同力制约,手机厂商一同将第三方应用商店赶出自家应用商店平台,并且手机厂商自己也开阔了运营思路,与开发者一起玩,这才让华为、小米、vivo、OPPO等手机厂商应用商店也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与应用宝、百度手机助手、360手机助手、豌豆荚等分庭抗礼。
而在音乐这一品类上,手机厂商彻底没转过弯儿来,基本上没啥特别的运营思路,就是为用户提供基础听歌服务,按照小米MIUI 1.9亿月活基数,千万级别的月活根本算不上出彩。同向对比酷我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QQ音乐、虾米音乐等在线音乐平台,小米音乐就像是PC时代的音乐播放器产品,小米音乐与几大主流在线音乐平台运营思路的差距表现在:
第一,对版权的重视程度不够。自2014年起,国内在线音乐平台便纷纷开启了版权大战,各家都在抢夺数字音乐版权资源,酷我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QQ音乐、虾米音乐、千千音乐(原百度音乐)手里都有自己的独家版权资源,后来酷我音乐、酷狗音乐、QQ音乐三家合并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在版权资源上,就变成TME一家独大,不过,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千千音乐也有自己的独家曲库。
受版权大战冲击,用户量曾经达到千万级别的多米音乐最终被迫关停,而曾经依靠盗版起家的中小型音乐类网站也有不少被倒闭。
手机厂商被因版权问题被起诉的情况近几年也有出现,今年5月份,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就在公众号上发布文章称,“小米音乐”App违法传播音乐作品构成侵权,索赔32万。
据公开资料显示,小米音乐先后和华纳、索尼、滚石、杰威尔、太合音乐、福茂唱片等多家唱片公司签订版权合作协议,今年先是跟太合音乐集团(千千音乐母公司)签订版权合作协议,最近又是跟网易云音乐达成音乐版权转授权合作。
而小米虽然先后和这些版权方签约,但更多的还是转授权,并没有像酷我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QQ音乐、虾米音乐、千千音乐们签订独家内容,这样就很难保证平台的竞争力,虽然内容维度广,可随手搜索一首歌,都有可能因版权方问题而付费,用户固然也能付费购买收费音乐包,但要知道的是,用户万一换非小米系手机,该付费功能包就完全失效了,因为小米音乐只能在小米手机设备里使用。
如果小米音乐真正重视音乐版权运营,就应该签订一些独家版权内容,保证用户的免费曲库量,再去想办法收费,而不是只做用户和版权方的渠道。
第二,局限性。酷我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QQ音乐、虾米音乐、千千音乐的做法是跨终端、跨平台,用户可以在任意手机上用同一个ID来使用这些在线音乐App,甚至在电视、电脑、智能音箱等设备上也可以使用。
而小米音乐看似是一款在线音乐软件,但其渠道却仅限于小米手机,只有小米手机用户可以使用,苹果、华为、三星、vivo、OPPO等用户均无法使用小米音乐App。据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小米音乐App并不提供公开渠道下载,在小米音乐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及小米应用商店里均没有“小米音乐”App的公开下载渠道。
小米音乐的局限性太强,这一点跟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完全相悖,微信、手机天猫、手机百度、爱奇艺、酷我音乐、网易云音乐等App肯定不会限制用户机型的,这方面小米音乐很不互联网。
第三,深入音乐产业。2016年11月,网易云音乐宣布将投入2亿元资金规模启动“石头计划”的独立音乐人扶持计划;2017年12月份,酷我音乐宣布推出中国校园乐队扶持计划,;2017年7月,TME集团宣布推出腾讯音乐人计划,助力中国原创音乐发展。
在线音乐平台通过自身能力不断向音乐产业的上下游进发,共同改变行业生态,改善行业的生存环境,而小米音乐在这方面的动作几乎空白。
2.盈利模式差距
小米音乐的主要盈利点是广告和内容付费,广告方面主要包括开屏广告和首页头部以及内页的banner广告,而内容付费主要是歌曲订阅付费,有8元/月、12元/月两种方式。
单从盈利模式来看,小米音乐非常单一。另外,小米音乐跟华纳、索尼、滚石、杰威尔、太合音乐、网易云音乐、太合音乐等签订的版权合作费用并不算低,在这个内容成本之下,小米音乐要想靠广告和内容付费赚钱,非常困难,须知,整个在线音乐行业的盈利状况都不乐观,一方面是内容成本太高了,另一方面则是用户付费习惯还有待养成,小米音乐本身又非知名产品,高净值用户群跟酷我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QQ音乐们比起来更低,能够吸引用户付费的概率就更低了。
而广告方面,小米音乐的千万级别月活,放大到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算是不错的数据,可横向跟酷我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QQ音乐们们比起来,千万级别的月活算是很低了,小米音乐千万级别的月活,在广告的议价能力上也还不够,单个广告费用更低的情况下,其总体广告营收也会受到影响。
相对而言,酷我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QQ音乐们的盈利模式就比较多元化了,除广告、内容付费外,比如酷我音乐的硬件付费,数据显示,酷我音乐售价99元的酷我K1耳机,销量已经超过了76万条,也就是说,光是酷我K1耳机,就为酷我音乐带来超过7500万元收入;网易云音乐、QQ音乐的数字专辑模式,毛不易售价25元的《平凡的一天》数字专辑在网易云音乐上销量超过700万,截止到2018年3月31日, QQ音乐累计发行355张数字专辑,销量大约6000万张,销售额近4亿元。
数字专辑、音乐周边硬件、音频付费、直播、K歌、演出周边等,都是在线音乐平台的盈利点之一,小米音乐就相形见绌。
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5.12亿,网民使用率达68%,系用户最常用的应用之一。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量,小米音乐如果仅收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吸引小米手机用户不成为通用型音乐产品,那么,其永远也不会成为一款互联网型产品,在有限的框架里能够施展的空间实在太有限。
TME集团的估值在250亿美元——300亿美元之间。网易云音乐在去年3月份就获得过7.5亿元A轮融资,估值80亿元,当时网易云音乐的用户量仅为3亿,仅仅过了7个月,网易云音乐便宣布用户量突破4亿,网易云音乐增速如此之快,此时的估值想必也不会低。今年6月份,千千音乐的母公司太合音乐宣布完成10亿元融资。资本市场的动作频频,充分显示出在线音乐的商业价值,而小米音乐在这方面的感知度似乎并不高。
近期,齐家网、爱奇艺、优信二手车、51信用卡、虎牙直播等垂直领域的巨头们纷纷开启上市之路,在线音乐作为拥有多年历史的互联网服务,诞生出几个商业巨擘,是完全有可能的。小米音乐要是学酷我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QQ音乐们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做法,兴许是有机会的,毕竟坐拥1.9亿月活基数,但小米对小米音乐的重视程度还是太弱了,当然啦,华为、vivo、OPPO这些手机厂商在对各自互联网业务的重视程度都不够,除了应用商店外,其它的,都被“靠边站”。
学互联网公司的赚钱套路并不难,关键是要重视,要真干。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