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干倒了市值刚过万亿的苹果。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日前发布的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华为以5420万台的出货量、15.8%的市场份额超过了苹果,排在三星之后,位居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的第二位。
“很正常,一点也不吃惊。”杭州市电信营业厅某负责人向锌财经吐露了她的看法。
走进位于杭州余杭区通运街的这家营业厅,墙壁上悬挂着的大幅led广告牌,展示柜里覆盖面近80%的样品机,华为几乎用完胜碾压的姿态宣告着:这里是它的主场。
苹果呢?没有展示机,仓库里甚至不预留库存,要买只能提前预约调货。如今在营业厅的受冷,与曾经举着信仰灯的疯狂抢购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甚至显得有些讽刺。
“14年,iPhone6刚上市的时候一机难求,最夸张的时候要加价1200块才能买到。”负责人说完后翻出18年第二季度的销量表,华为104台,而苹果,仅1台。
营业厅并不是苹果和华为争锋的主战场,但这一次华为的胜利,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1
任正非的华为
1987年,任正非下海。那一年,他43岁,比同时期的王石还年长7岁。
但他是被迫的。
那个年代讲究“根正苗红”,但任正非却是“根不正,苗不红”。他的父亲曾在KMT兵工厂做过工。上个世纪60年代的风气之下,没少被拉出来批斗。父母亲也因此丢了饭碗,他的弟妹们也甚至丧失了念书的权利。
好在身为家中长子的任正非,还是完成了大学学业,并被分配到了部队。但上天的眷顾也仅仅是点到为止,受到家庭成分的影响,就算任正非再怎么努力,都与“进步”无缘。
青年时代的任正非
当时的任正非,担心的是自己的饭碗。他用疯狂的工作来隐藏自己的焦虑:牵头了几项重大发明、自学三门外语。在那个年代,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70年代末,阴霾散去。时年34岁的任正非由于做过几次重大发明,成为了当时参加全国科学大学最年轻的技术人才代表,并受到了首长的接见和握手。
“好好干!”首长一句话,让任正非红袍加身。被授予军衔,与首长的合影被挂在了家里的正中央。当时的任正非,也已经做好了起飞的姿态。
但他不知道,国家已经把重心转移到了经济上。80年代,大裁军。任正非也在列,注定了无法在体制内飞黄腾达。
于是,他来到了改革开放的深圳。在这里,所有的荣耀均已成过往。能否保住饭碗的焦虑感再次袭来,就像20年前一样,但不同的是,任正非已经40岁了。
这一次,上天根本没有丝毫的眷顾。
在部队近20年的任正非,只懂研究,不懂生意。在被骗了200万之后,任正非被辞退。在欲望的都市里,任正非也在放纵之后失去了发妻。
43岁,失业,离婚。“乜都无”,用这句广东话来形容当时的任正非正合适不过。
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上天又再一次垂怜了任正非呢?仅仅两年,任正非又翻身了。
不得已之下,他拉着几个人凑了2.1万元开了一家叫做“华为”的设备公司。对,当时的规模,根本无法叫做“开创”,公司选址也在“城中村”。
但,这就是任正非的华为。
刚刚改革开放的深圳,遍地是黄金。头脑灵活的任正非发现靠倒卖设备就能赚大钱,这个中间商的钱赚的过瘾。
但是,任正非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倒卖设备的“小代理商”,仅一年之后,他就必须决定华为的轨迹。有人劝他去做房地产,毕竟当时的王石已经在房地产板块向他招手。
当然,任正非并没有走这条路,要不然也不会有后来的华为了。自主研发通讯设备,任正非选择了这个他根本不懂的行业。
不过,不懂不要紧,那就高薪聘请大学生来做研究。任正非给钱,大学生加班,这是当时华为最好的写照。
任正非慷慨,只要大学生肯干,就给钱、给股份,一定超过深圳房价上涨的速度。给钱,玩命。当时任正非的团队就像一群狼,为了食物,行动高调一致,而任正非,就是“狼王”。
狼性的华为,也是任正非的华为。
2
华为的任正非
顺风顺水的华为在90年代中期,由于任正非的失误,兵败如山倒。
当时的国内,小灵通盛行,中兴当时果断选择重压,几年之内就赚了过百亿。但任正非却断定这只是一个日本过时的技术,蹦跶不了几天,依然把宝押在更先进的2.5G和3G技术。
任正非对技术的追求,终究败给了市场的实际需求。
进军国际市场的临时性战略,也因为没有任何准备,丝毫没起到实质性作用:根本没有人知道华为是谁!2000年,华为的营销收入应声下跌39%。
伴随着癌症和抑郁症的折磨,任正非在焦虑之中写下了《华为的冬天》。文中,大半的篇幅放在了“管理”和“规范”两个词上。
进入新世纪,华为所聚集起来的规模已经超过万人。聚焦在万人的目光之下,没有人会觉得好受,任正非也是。
任正非曾在回忆里这样描述当时自己的状态:
IT泡沫的破灭,公司内外矛盾的交集,我却无能为力控制这个公司,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梦醒时常常哭。
但任正非依然是“狼王”。
这时候的华为,早已不是靠传话就能运作起来的公司。在《相约98》响彻神州大地的前夕,任正非特地前往美国参观了休斯、IBM、惠普等公司。在参观IBM之后,IBM的副总裁送了一本哈佛出版的管理类书籍,回去之前,任正非又买了几百本,回国之后送给了各部门的高管。
在进行了两天的高层研讨之后,确立了华为公司的唯一目的就是“为客户服务”。
那时候,在任正非眼里,领导成了“最不待见”的人。他开始经常跟下属讲:“脑袋对着客户,屁股对着领导。要舍得为客户花钱,但不要招待领导。最拼命的服务,是华为的第二大法宝(第一大法宝是给员工最大胆的回报)。”
任正非也说:“我们不能什么都学,不然会像个白痴。”因此,IBM成了华为唯一的对标公司。
在写下《华为的冬天》之前,任正非早已开始对公司进行改革。只是,他没想到,这个冬天会来的如此之快,但这也加快了这场变革的速度。
可能是小灵通战略的阴影还没过去,任正非已经不再允许研发人员闭门造车,对自己的技术盲目自信。他希望在“工程师”这个词的后面再加上“商人”二字——做的技术,必须要有市场。
甚至,他还让那些决策失误的工程师把卖不出去的材料放在自己家里的客厅,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许犯错。
在已经运营了近5年的《华为基本法》中,还声明了“压强原则”,即超过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么就以压死对手为目的。
任正非的狼性,被写进了华为的规章制度之中。
重压之下,加班成了狼群常态。一个产品,客户要求30天,市场部到了产品经理那儿就剩25天,产品经理给到项目部就剩下20天,再到一线的基层就只剩下15天了。
1999年,中国移动启动了预付费业务。华为早已做好准备,并且第一时间接触了中国移动,以两年0利润的承诺抢下合同。到第二期,已是钵满盆满。
虽然,任正非从未说加班重压就是狼文化,但依然还是有人受不了这样的制度。但狼王任正非,雷厉风行,毫不手软。
首先,杯酒释兵权,以各种姿态拿走了“不服气”的高管们的权利。当然,这些高管也不是吃素的,出去之后,他们成了华为的劲敌。但此时的华为,家大业大,仍然是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姿态干翻了自己的绊脚石。
在2004年之后,华为又在一家美国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建立了轮值主席制度。八位主席轮流执政,任期半年。
从人治,到法制。“任正非的华为”,也逐渐变成了“华为的任正非”。
3
KO苹果
2008年,华为以放血的姿态,以6.9亿的“白送价”抢下了光设备成本就超过百亿的中国电信CDMA网络招标单。
此役,华为完胜当时的霸主中兴,抢下CDMA1/4的市场份额,奠定了3G前夜的市场基础。次年初,华为再次碾压中兴,又拿下WCDMA31%的订单。2009年,华为排在爱立信之后,跃居成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2010年,对华为来说又是灾难的一年。4月,印度禁止进口华为产品;6月,欧盟对华为无线路由器进行反倾销调查;7月,华为的名字进入世界500强,在海外机构的“默契”抵制下,华为海外并购业务连续失败。
此时的华为,必须把重心从海外重新转回国内,但这并非一件易事。根据华为的财报,2009年华为营收1491亿元。其中,2B的业务占了大部分,海外市场占比超过60%。
2010年底,华为将终端业务与运营商业务以及企业业务列为同等级的核心业务,并由重将上任。这是一场没有民心的战斗,从内而外,都充斥着反对声。
2C业务的高歌猛进,引起了运营商的不满,他们希望华为继续提供定制机型。即便在内部,要砍掉3000万低端机型的业务,也显然动了终端运营商业务部门的奶酪。华为的频频越界,引得运营商们坐立不安。
又隔一年,在和沃达丰、法国电信等运营商相继闹掰之后,华为又将所有的2C业务组成了消费者业务集团。
自此,华为的2C业务战略初步形成。
在研发上,华为终端依然坚持着大手笔的投入。2012年,华为终端的研发投入超过9亿元,超过营收的10%;同年新招研发人员5000人,总数近万人,规模超过竞争公司人数的总和。
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有人向任正非表达了华为的研发收益比低于苹果,而降低研发费用的担忧。但任正非告诉他,华为依然在前进的路上,不用做这么没有意义的比较。华为在走的依然是高端的2C路线。荣耀、Mate、P系列,在硬件指标上,已经远远甩对手几条街。
三个多月前,美国宣布“断粮”中兴,中兴立刻被扼住咽喉,无法动弹。但华为,凭借自己麒麟芯片安然不动。
实际上,在2014-2015的两年时间里,高通芯片在国内的供应出现问题,各大手机厂商纷纷落水,但华为却凭借旗下的海思芯片平稳过渡。
从华为消费者业务部刚刚公布的自家今年上半年业绩来看,上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了9500万台,可穿戴设备实现147%的增长。
与此同时,华为的云服务已经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全球注册用户超过4亿人,开发者数量超过45万,预计开发者全年收益将比2017年翻一倍;在渠道上,华为在全球零售点已经超过53000个,体验门店3500多家;全球服务网络覆盖已经超过110个国家地区,线上满意度超过91%。
而在今年的规划中,华为将新开10000家零售店、700家体验店。
在中美贸易战正酣的眼下,华为能够脱颖而出,也并不算太意外。对狼性的华为来说,抢地盘并不能依赖别人,最锋利的武器一定是自己的爪牙。
狼性华为,KO万亿苹果,不足为奇。
文章 ∣ 单一 奕琦
责编 ∣ 冉遗
摄影 ∣ 黄硕
©本文版权归“锌财经”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