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还有人在做APP?APP实在太笨重了。”连咖啡创始人王江说,连咖啡的主阵地是小程序和服务号。
7月4日,百度正式对外发布了智能小程序,BAT终于全线入场。头部平台的小程序大量替代高达数百万的长尾APP,或许已成定局。
但后入场的百度,显然不想复制微信路径——微信小程序打造的是类似IOS的封闭城池,用户和流量从微信中来到微信中去,只进不出。但晚了一年多出场的百度智能小程序,却走了开放的路子,打造的是类似安卓系统的开放生态,其半径覆盖百度体系内外,无边无界,用之即来,来去自由。
流量稀缺时代,小程序替代长尾APP
连咖啡放弃APP,是因为APP拉新太贵,留存度也不好,很多用户一换机,APP就不装了。
易观3月份的报告显示,移动电商APP 的拉新成本高达120-200 元,而且这些还只是下载用户,后期未必能形成转化。互金、二手车电商APP的拉新成本,更是动辄高达数千元。
在高达400多万APP中,大多数都是用户数量极小的僵尸APP,稀缺的流量越来越向头部APP集中。Thinkdata的统计显示,2017年全年,在通讯社交、网络购物行业应用中,TOP5应用覆盖到了80%的行业用户。另据统计显示,中国日活过亿的APP只有13款,大量流量集中于少数头部APP。
对于很多非高频、垂直市场的中长尾APP来说,昂贵的流量和拉新成本,已经成为了不可承受之重。
再从用户体验来看,APP挤占了手机用户极为有限的界面和内存。
而APP的孤岛效应,人为割裂了现实世界里用户原本连贯的服务需求。因此,APP并非完美产品。
小程序则让用户无需在不同产品、不同界面之间跳转,一次性解决复杂、连贯的需求。假如用户有一次出差会议,与此相关的需求包括选择航班,预订机票和酒店,接送机服务,设置行程提醒,甚至挑选目的地城市餐厅等等,未来,这些复杂连贯的需求,可以通过头部平台的丰富小程序生态,一次性解决,不用多次下载、跳转APP。
综上,无论从B端还是C端,APP都非完美产品,与其独立做一个激活度很低的僵尸APP,不如攀附于BAT这类的超级APP上,小程序成了流量稀缺时代,大量中长尾APP的完美替代品。
最先上线的微信小程序,借助先发优势,已经占据小程序的第一战场。根据阿拉丁2018年上半年白皮书,截至今年6月底,微信小程序C端用户达到2.8亿、小程序数量达到100万,而在2018年1月中旬,两者的数据分别只有1.7亿和58万。
微信小程序爆发的最佳案例,无疑是拼多多,招股书显示,拼多多一季度月活用户2.95亿,其中,APP的独立月活只有1.03亿,另外三分之二的用户大多由微信小程序和公众号贡献。
后来者百度的智能小程序,也让尝鲜者享受到了第一波红利。
在内测阶段,已经有近百家企业接入百度智能小程序。
百度大客户、交叉持股的携程接入百度智能小程序之后,活跃用户成本降低了40%,页面性能和速度提升了30%,这个数据让携程CMO孙波很是惊喜。
而轻量级的低频工具类APP,天然适配小程序。接入百度智能小程序后 “查违章智能小程序”全网的DAU在50天内增长了370%,火车票智能小程序订单转化率在20天内提升了44%。百度贴吧小程序上线以来,用户人均使用时长也增加了30%以上。
对于微信和百度来说,小程序的战略价值大同小异,前者是从“人—人”进化到“人—服务”,后者则是从“人—信息”,“人—场景”进化到“人—服务”,小程序丰满了其产品和服务体系,让BAT的超级APP变得越来越万能,提供更多流量变现的机会,同时,增强了B、C两端对其的依赖度和忠诚度。
从这个维度来说,只有手握庞大的流量和打造平台的能力,才能筑巢引凤,成就小程序平台,符合这一标准的也就BATM等少数几家。
封闭的微信,开放的百度
都要打造小程序平台,但百度和微信路径完全相左,百度打造的是开放的“安卓”,微信打造的是闭环的“IOS”。
第一,百度进出自由,微信只进不出。
百度和微信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开放性,后者被百度副总裁沈抖DISS为封闭的“围墙花园。”
微信小程序“只进不出”。其进口大敞,目前已经有超过100万小程序,植入到了微信平台上。
但出口是关闭的。张小龙说,微信的小程序是用了即走——所谓走,指的是退出小程序,回到微信。小程序的用户从微信中来,再到微信中去,不仅对腾讯体系外的其他平台关门,甚至对同门的QQ等,也大门紧闭。
微信小程序之所以打造闭环,是因为其用户量和用户时长实在太可观了,已经成为比肩IOS和安卓的超级系统,足够支撑起几十万的小程序共生共存。
但百度的智能小程序完全不同,等到年底全面开源后,百度小程序将全面开放,实现彻底的进出自由。
从进口维度,开发者只要简单修改几行代码,就可以将自己在其他平台开发的小程序,直接接入百度智能小程序。
从出口维度来看,百度打造了一个智能小程序阵营,智能小程序支持多端运行,不仅可以在百度APP和百度贴吧等APP上运行,也可以在哔哩哔哩(B站)、58同城等合作伙伴的APP上无缝运行,一端开发,多端可运行,未来,甚至能在智能家居产品上运行。
这个开放联盟,很像百度的广告联盟,不同的是,广告联盟有很多长尾的小网站,比如站长网,前者则由头部的平台APP组成。
而且,这些平台型APP也无需打造新的小程序平台,就能一键接入所有的智能小程序。至于未来的利益分成模式,很有可能参照百度广告联盟。
为啥百度要开放?很简单,作为后来者,很多小程序已经在微信上线,百度只有降低移植成本,扩大流量池,才有机会和能力PK微信小程序。
至于小程序开发者,应该会对微信和百度小程序采取共存并行战略,一个都不会少。
第二,微信给流量,百度给“流量+AI”。
微信之于小程序开发者,毫无疑问,最大的价值就是流量和用户,10亿月活是微信手里最大的砝码和价值。
百度的日活月活自然是比不上微信的 ,但是其流量也很可观。目前,百度APP日活跃用户超过1.5亿,百度信息流日活跃用户也早在去年就突破1亿,再加上百度地图、百度贴吧等,千亿流量都将全部倾倒给小程序平台。
除了流量,百度小程序和微信最大的不同在于,百度还提供AI能力,和阿波罗一样,百度未来将从交互智能和数据智能两个层面给开发者赋能,来自百度大脑3.0的AI能力将全部开放给智能小程序开发者,这些能力包括语音、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增强现实以及情景感知等类别,其中部分能力甚至已经封装好,开发者直接调用即可。
例如,在交互和推荐环节环节,“百度智能小程序通过意图识别、兴趣识别、大数据标签等人工智能技术深层理解用户需求,通过自然语言分析、知识图谱、信息结构化等技术对内容进行理解,并利用场景感知、机器学习、大数据运算等技术进行智能推荐,完成用户-内容-智能小程序的智能推荐过程。”基于智能推荐,“查违章”百度智能小程序DAU增长达370%。
为啥说赋能重要?只有门槛越来越低,普及度才会越来越快。
第三,运营逻辑、分发机制不同:微信靠社交,百度的“搜索+分发+信息流”。
微信和百度的产品属性迥异,其小程序平台的运营逻辑和分发机制,也完全不同。
微信已经为小程序开放了64个场景入口。而据阿拉定白皮书显示,微信小程序的前五大入口分别是微信群聊、微信聊天界面下拉、APP分享消息卡片、发现栏小程序、发现栏小程序主入口搜索框。前三大入口都是基于社交场景,后两项则是分发和搜索。
而在百度,分发、搜索则是百度小程序的主要入口和匹配逻辑——比如在百度APP搜索查违章,排名第一的就是车轮查违章小程序,搜索是百度的强项,搜索小程序本质上搜索的是服务,其逻辑和过去搜索信息大同小异。
除了被动的搜索,还有“主动分发+个性化推荐”,百度信息流中的视频、图文都可以成为小程序的内容入口,除了信息流,百度智能小程序还将在内容相近的百家号文章中、文章的底部等处进行挂载分发,基于对用户兴趣点的探索、数据的分析等,最终实现个性化、场景化推荐。
第四,时代属性不同。
微信小程序,适配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精准一点,适配的其实是流量稀缺、拉新昂贵、APP供应过剩、用户换机动力不足的移动互联网中晚期。
但百度的小程序,之所以叫智能小程序,是因为其希望适配上AI时代,人工智能贯穿于小程序的开发、分发、应用等全部链条之中。
承接移动互联网是人工智能和万物互联时代,百度的智能小程序,也是把其内部AI能力对外普及化的过程,AI成为无处不在的基础设施,开发者有可能先人一步,拿到入场票。
说到最后,百度赶上了小程序的风口,但也会遭遇挑战,比如在百度的搜索里,内容和小程序到底如何排列次序,谁的优先级更强?基础的底层AI能力,如何实现与上百万小程序的个性需求无缝衔接?小程序交互的复杂度远高于内容展示,未来百度如何在上百万小程序中,为用户实现精准择优推荐?
总之,BATM的相继入场,标志着小程序飓风已至,小程序数量超过APP,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路径迥异的BAT小程序之路,基于对BC两端的差异化价值,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共同把风口吹大的并行关系,不存在你死我活的白热化竞争。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