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全民pick出的电影奖项还有多远?

我们离全民pick出的电影奖项还有多远?

资深影评人“赛人”在评价史东山和沈浮这两位第一代导演时说,他们的杰作不仅有着鲜明甚至迫切的时代讯息,还有着时代的帷幕撤离后更为持久的人心、人情。

上个世纪的电影和导演,更多体现在鸿蒙初开,对历史的记录和反思。到了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有三位重要的导演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是姜文、张艺谋和冯小刚。他们是第五代导演里的代表,也是承上启下的一辈。现在,他们仍有新作不断出炉,也依旧是中国电影界的符号性人物。

而对于贾樟柯、宁浩等第六代导演,以及徐峥这样演员跨界的新生代导演来说,互联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影的创作和传播。这些导演本身也在玩转社交网络,最重要的是,电影和电影人的评价体系越来越多元。

01

电影行业,属于用户的奖项仍是空白

电影行业,我们所熟知的奖项有金鸡百花奖、华表奖、台湾金马奖、香港金像奖等等。这些奖项大多都是从专业角度出发,来表彰为华语电影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电影和电影人。它们仍然代表着中国电影业界的认可,是电影人在业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伴随电影市场的繁荣,互联网开始渗透电影的制作、宣发、口碑、票房等方方面面,对于公众观影行为以及影片社会评价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不过,尚且没有一个标志性的奖项,来落地从用户出发的电影评价,这与互联网在电影行业日渐兴盛的影响力并不匹配。

作为中国的IMDB,豆瓣搞过一个豆瓣电影鑫像奖。这个奖项带着浓浓的豆瓣风,鑫豆单元评选年度最佳,豆渣单元评选年度最烂,特色单元评选年度特色奖项和小众佳片等等,奖项很多。不过,和豆瓣庞大的影迷用户和影评数据相比,鑫像奖是冷清的。

鑫像奖的投票人数以及所公布的奖项页面里用户互动数很少,使得其结果也很难代表豆瓣大部分豆友的评价。究其原因,与电影行业而言,豆瓣更像是一个观影决策平台,其对电影工业的渗透尚浅。所以,这个评选的影响力甚至弱于豆瓣的年度电影榜、年度歌曲榜。

同豆瓣的豆渣单元类似,《青年电影手册》的主编程青松创立了一个“金扫帚奖”,专门评选最令人失望的编剧、导演、男女演员、影片等等。这是对电影行业急功近利现象的抵制,带有一定的个人理想主义。最终,也只有部分获奖者会去现场,认领属于自己的“荣誉”。但必须承认的是,豆瓣和程青松的尝试,弥足珍贵。

用户参与广泛,从网络口碑维度出发,成系统、成规模的电影评价体系,如果要综合这些元素的话,其实微博一直是个被忽视的平台。

今年上海电影节期间举办的微博电影之夜,姜文、张艺谋两位第五代导演分别获得最受期待年度导演和最具影响力导演,宁浩和徐峥力挺的文牧野获得最受期待青年导演。影片方面,姜文的《邪不压正》当之无愧成为年度最受期待电影,徐克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则是最受期待华语系列电影。演员方面,也是从戏骨到新生代全面覆盖,刘嘉玲摘得最具影响力银幕人物,李冰冰夺国际影响力演员,彭于晏和周冬雨分获最佳男女演员,李易峰、娜扎收获突破表现演员。

我们离全民pick出的电影奖项还有多远?

这些奖项设置,以及对应的影片和电影人,维度其实已经覆盖到了电影行业的很多方面。比如对年轻导演的关注,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就被视为年轻导演的成长摇篮;比如鼓励创新和突破,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鼓励世界范围内的导演拍出题材新颖和手法独特的影片;比如记录时代,代际传承,张艺谋执导的《活着》、陈凯歌的《霸王别姬》都曾获得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这两部影片都是一个时代的反映。他们的电影精神或多或少也正传递给下一代电影人。

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离奥斯卡以及网络版的奥斯卡还有距离。历经近百年发展的奥斯卡金像奖,已然是电影行业的一座高峰。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年李安捧起小金人的时候,国人是何等激动。此后差距的缩小,有赖于电影工业和互联网行业共同努力。

02

社交媒体影评的价值:认知—口碑—售票

对于电影宣发和口碑营销来说,豆瓣评分、微博热度都是绕不过去的两个阵地。

豆瓣重在垂直,以及影评的 。即便优爱腾各大视频平台,以及猫眼、淘票票等在线票务平台也都推出电影评分体系,但仍旧难以取代豆瓣评分在影迷心中的地位。应该说,国产电影最有“发烧友”气质的质量和口碑体现,仍然反映在豆瓣评分上。

微博则不太一样。在社交媒体上,用户的共同点是更相信有共同经历或者三观的其他用户,他们习惯从社交关系链中获取信息,从而进行购买决策。用户针对电影某个细节的争论往往可能演变成为微博的热门话题,社交媒体口碑所承载的,不仅是内容,更是情绪。

去年的国产电影表现就是个例证:小众文艺电影因为持续走高的社交媒体口碑倒逼市场排片,商业电影借助社交媒体传播进而成就现象级票房。这些都说明,社交媒体已经形成“认知—口碑—票房”的闭环社区生态,电影口碑梯队传播模式在不少优秀电影得到验证。

具体来看,《路边野餐》、《二十二》、《冈仁波齐》,这三部电影因为在微博上收获大量“自来水”的支持,最终不仅收获好评,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回报。比如《二十二》,上映之初排片只有1.5%。后来经过冯小刚等一批影人大V发博呼吁,排片达到10.9%。

主旋律商业电影《战狼II》上映之前,海外撤侨行动激起国人的爱国情绪。《战狼Ⅱ》将电影和社会热点、公众情绪紧密结合。在强大的话题攻势下,用户开始从接受信息到主动传播,由此形成层级不断递进的正面信息网,甚至有很多关注开始二刷三刷。应该说《战狼Ⅱ》的票房军功章,有社交媒体的一半。好的故事自然是征战江湖的利器,而社交媒体口碑则是好故事的放大器。

03

需求端的变化:用户下沉

以电影票房趋势衡量,2017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5%,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2018年一季度,中国电影票房达到202.17亿,超过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

《2017年度微博电影白皮书》显示,电影兴趣用户中,00后增长5.93%,逐年增长态势明显,同时用户也正在向三四线城市下沉。这也和近年来电影票房的地域变化趋势接近。

智研咨询《2017年中国电影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银幕数量增速统计》提到,按国内分级城市票房占比来看,2013-2017年间,三四五线城市票房占比从31%提升至40%。随着渠道和观影习惯向三四五线城市的渗透,观影人群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相比一二线城市的存量市场,国内电影市场的增量机会将集中于此类区域。

我们离全民pick出的电影奖项还有多远?

用户需求端的变化,催生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他们的评价自然也应该受到应有的传播和尊重。这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用户评价促使电影制作往国际水准靠拢,良心电影收获更好的口碑和更高的票房。这个互动过程中,互联网平台是一个桥梁。

《2017年度微博电影白皮书》显示,微博电影兴趣用户中,三四线及以下地区的用户占比也越来越高,合计已经超过了60%。这种变化和电影票房的地域变化趋势接近。正是人群的高度重合,使微博上的热度能更全面的反映出一部电影的受关注程度。毕竟相对于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既是电影票房增量市场的主要来源,也更接近中国大众审美的平均水平。

我们离全民pick出的电影奖项还有多远?

写在最后

北岛在一篇散文中写道:人总是自以为经历的风暴是唯一的,且自喻为风暴,想把下一代也吹得东摇西晃。最后他说,下一代怎么个活法?这是他们自己要回答的问题。

和70后、80后相比,90后、00后的消费行为更个性化,他们愿意尝试新事物、愿意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愿意为偶像付费,这些都会对电影票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我们没有必要一切都从电影专业的角度去探讨这是否合理,因为大多数观众在观影时更关注的是好看、好玩、有喜欢的明星。在关注点高度分散化、注意力高度碎片化的时代,建立基于社交平台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可能才是对影片、对影人负责任的态度。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6-21
我们离全民pick出的电影奖项还有多远?
资深影评人“赛人”在评价史东山和沈浮这两位第一代导演时说,他们的杰作不仅有着鲜明甚至迫切的时代讯息,还有着时代的帷幕撤离后更为持久的人心、人情。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