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研发投入不及营销 华大基因核心竞争力是啥?
文/随辩 GPLP独家首发
本文来源于GPLP 微信公众号 gplpcn
顶着“基因第一股”出现的华大基因,号称医疗服务领域的高科技公司。
截至2018年一季度,华大基因实现营业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33.13%;实现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8.89%。从业绩上来看,华大基因处于同业公司中的头部。
只是,这个第一股在核心技术上貌似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华大基因的研发真相
众所周知高科技公司的生存之道就是其核心技术,华大基因作为医疗服务领域的高科技公司,那公司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也应该是“排的上号的”。
事实却让GPLP君大吃一惊。
据华大基因2017年报披露信息来看,华大基因在2017年全年的研发投入仅1.74亿元,同比减少1.36%。华大基因的研发支出占比仅8.32%,但是公司的营销支出占比却达到了19.18%,是研发支出的两倍还要多。
这真的是以技术研究开发为核心的高科技公司?
在这个数字的刺激之下,GPLP君开始认真研究起了华大基因。
据华大基因2017年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末,华大基因及其全资、控股子公司拥有的已获授权专利共计282项,其中发明专利26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9项;自有注册商标366项;研发人员占比达18.69%。 核心技术专利范围涵盖实验仪器、样品处理、测序文库构建、质量控制、生物信息分析等各个关键技术环节,其中生物信息分析等方面自主软件取得460项软件著作权,技术优势明显。
甚至在研究层面,华大基因曾对媒体公开表示,华大基因旗下除了做测序服务的华大科技、专门进行研发的华大研究院,以及用于人才培养的华大基因学院。
但GPLP君对基因行业内国内外相关企业进行对比发现,华大基因差距明显,比如Illumina,在2017年的研发投入达到5.46亿美元,其研发投入占比高达19.84%,对比华大基因1.74亿的研发收入,以及8.32%的研发占比,果真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华大基因的投入少得可怜。
图一:华大基因与同业公司的研发支出和营销支出情况
更值得一提的是,华大基因的专利数量在近年也屈指可数——截止到2018年5月17日,华大基因共拥有489个已审专利,但公司在2017年全年仅有8个专利的申请量。然而Illumina,在2017年专利申请数量达到240个之多,就更别提真正的基因科技公司Genentech了,完全没有可比性。
更加让人尴尬的是,在研发投入方面,其相关负责人尹烨在华大基因业绩发布后上表示,华大基因一直注重研发,2017年重点研发项目达到33个,并在2017年实现了新旧测序平台的更新迭代,新测序平台的表现不仅优于原有平台,而且在科研和临床转化等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尹烨透露,2018年华大基因研发投入预算数将比2017年度大幅增加,预计增长48%-53%,以推动生命科学研究进展和提高全球医疗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基于基因领域研究成果及生物技术在民生健康方面的应用,进行科研和产业布局。
尽管华大基因一直表示加大研发投入预算,然而,从事实来看,这值得商榷。
从华大基因年报和招股说明书中可以看出,2014年华大基因的无形资产原值为2.22亿元,但是2017年其无形资产原值仅达到2.32亿元,也就是说,华大基因的无形资产原值从2014年到2017年竟然几乎没有变化。
图二:华大基因无形资产情况(2014-2016)
这是什么概念?
账目原值是建立在软件、专利权及非专利技术上的一个价值统计数字,如图二所示。
如果这一数字变动不大,这就说明华大基因在这3年中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新研究出来的专利。
那么,华大基因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这是不是相当诡异?华大基因的研发投入都到哪里去了?其研发业绩体现在哪里?
事实上,华大基因还存在专利侵权问题,据2017年公司年报中披露,华大基因旗下的子公司香港医学专利侵权,最终以2017年支付原告方的费用低于公司2017年利润总额的3%以及2018年-2021年预计每年支付原告方的费用低于公司2017年利润总额的1%与雅士能基因、香港中文大学签署和解协议。
图三:华大基因专利申请情况(2001-2017年)
图四:Genentech专利申请情况(1978-2017年)
另一方面,从员工结构上来看,华大基因的研发人员数量也是少于国内其他同业公司,生产和销售员工数超过技术员工数的一倍不止。所以华大基因对外宣传所谓的高科技公司有点名不副实。
图五:华大基因与达安基因和迪安诊断技术人员数的对比情况
华大基因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作为认定的高新技术型企业,如果没有足够专利,那么,华大基因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
华大基因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谜。
财报显示:华大基因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与分析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主要包括生育健康类服务、基础科研类服务、复杂疾病类服务和药物研发类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其中生育健康类服务营收11.36亿占比54.21%;复杂疾病服务营收4.57亿占比21.79%;基础科研服务营收4.04亿占比19.29%。
简单而言,就是华大基因的主要业务集中为四大类——生育健康服务、复杂疾病服务、基础科研服务和药物研发服务。
从业务量上看,生育健康服务增长最为显著,其他三块业务也在期间有所增长。
图六:华大基因四块业务从2015-2017年的增长情况(亿人民币)
从毛利率的变化可以看出华大基因在产品和服务上的差异化程度。华大基因其2017年毛利率为56.95%,同比下滑2.56%。数据可以看出,近三年华大基因的销售毛利率稳定在56%左右,且相较于竞品公司而言也有比较好的表现。这说明华大基因在产品和服务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但是在2017年产品竞争力出现小幅下降。
图七:华大基因和竞品公司的销售毛利率情况(2015-2017年)
总而言之,从毛利率还是业务规模上来看,华大基因更像是一家生育健康服务的公司——基于国内人口红利以及二胎政策的落地都促使生育健康的需求大幅提升,华大基因的业务也同步增加。
图八:华大基因另外三块业务的毛利率情况(2012-2017年)
当然,除此之外,对于其核心优势,华大基因的对外表述为是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
这跟华大基因的过去有关。
在过去数年内,华大基因的经营涉及到基因产业的各个层面,从重大发现性研究、基因测序服务到临床医学诊断,再到农业新产品科研等等,并且自2008年起在全世界建立分支机构,这让华大基因具备了规模优势。
其二,从产品和团队上来讲,凭借多年积累的建库测序分析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团队,华大基因的产品也更丰富。
早期华大基因通过贷款一次性购买了137台Hi seq测序仪,这让华大基因的产品更为丰富,比如,在临床诊断领域,贝瑞和康仅能够做染色体疾病的诊断(3~4个产品),而华大的产品包括了病毒基因分型、单基因病检测在内的26项检测。
2013年,3月,华大基因通过旗下子公司Bet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以1.176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美国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下称CG)的收购,收购之后,华大基因将获得基因测序仪的生产能力。
2013年,华大基因以1.176亿美元收购CG,正式具备二代基因测序仪的生产能力。
具备规模及品牌,这或许是华大基因的所有优势。
但是,缺乏技术的问题一直困扰华大基因,并且使其在未来竞争当中的优势逐步滑落,华大基因的困境颇为明显——现有业务面临红海竞争,缺乏研发投入,高端及创新业务一时难以突破。
比如,2017年,伴随着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出现,整个行业又开始了新一轮洗牌。
资料显示,关于三代测序,在国外,Pacific Biosciences、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等公司早就开始布局,而在国内,早在几年前,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与浪潮基因组科学早就开始共同研制国产第三代基因测序仪,2015 年 10 月 27 日,瀚海基(DirectGenomics)则公布了基于 Helicos 技术研发的专门用于临床的第三代单分子测序仪 GenoCare 原理样机。
而华大基因则慢了半拍,据其财报显示,2017年,华大基因才开始布局了三代测序平台。
由于缺乏创新能力,华大基因在未来的竞争当中风险开始加大——事实上,2013年后,华大基因的核心技术及研发能力并没有伴随CG公司的收购而加大。
从华大基因2017年招股说明书中可以看出,业务为测序仪和试剂研发的主要是6家公司,分别为武汉生物科技、武汉生物工程、深圳生物科技、深圳生物工程、华大智造和Complete Genomics(CG)。
其中,CG公司净利润贡献最大,从2015年华大基因的招股书中可以看出,CG公司在2014年的净资产为453.9万美元,而到了2015年公司的净资产显著提升到了3,360.15万美元,这不难理解,从2013年收购CG华大正式布局上游,为了争夺一部分的市场份额,加大测序仪和试剂的研发投入,使得CG公司在这两年之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图九:CG公司2014-2015年财务情况
但是我们看看最新招股书中披露的信息,发现CG公司在2016年的净资产只有1.17亿人民币,以2015年年均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6.2284来算,CG公司在2015年的净资产应该有2.09亿人民币,几乎是2016年CG公司的1倍了。到底是什么造成CG公司业绩显著下滑?
图十:CG公司2016年财务情况
显然,经过3年的试水,华大也发现在上游端已经步入了瓶颈,无法继续在创新领域进行突破,如今的CG公司不论是核心技术还是研发能力都无法跟测序仪市场最大占有者Illumina相提并论——基因测序巨头illumina在此前技术领先,研发不断投入加大的基础之上,近期还吞并了和测序技术相关的企业,例如一些试剂公司和微液流技术提供商。这些为illumina的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近期illumina的Hi seq设备在搭载升级版的试剂之后,读长、测序的速度又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此外,作为基因行业营收规模最大的公司,华大基因营收的构成也值得探讨,比如,政府补贴一直是华大基因的一个重要构成。
资料显示,作为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型企业,华大基因享受10%的所得税优惠。公司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本期新增政策补助金额达到3,368.84万元,此外,
华大还因为测序仪研发这块业务获得了政府的大量补贴。
图十一:华大基因政府补助情况(CG测序仪)
在政府补贴方面,在会计处理上,华大基因将3915.57万元计入2017年营业外收入,2812.81万元计入其他收益中,合计6728.38万元相当于2017年净利润的15.88%。
图十二:华大基因政府补贴情况
图十三:华大基因政府补助情况(CG测序仪)
华大基因的上市之路
不缺钱的情况下上市,华大基因的上市之路颇为奇特,可谓是为了上市而上市。
从华大基因的招股书和2017年报中看出,华大基因在2015年和2016年的理财产品加利息分别为18.82亿元和17.26亿元,其利息收益分别为6,622.38万元和7,247.59万元。也就是说在上市之前华大基因账面上其实是有16亿以上的现金。
图十四:华大基因2014-2016年流动资产情况(理财产品及利息)
图十五:华大基因2014-2016年理财产品收益情况
对此上市,华大基因招股说明书显示,华大将募集不超过17.32亿元的资金用于现有的核心业务或未来业务发展方向。
然而,在上市前其实华大已经有能力去发展这些披露的项目,为何要等到上市募集资金来完成这些项目?
图十六:华大基因IPO募集资金投向情况
华大基因的上市之谜还待合理解释。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