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评不差,只是傲娇。”
这是锌财经创始人潘越飞对差评的评价。“傲娇”,这两个字里包含了整个媒体圈对差评的印象:年轻犀利、攻击性强,还有一点,就是独来独往的高冷。
这是一家不一样的媒体。
就在今天,这个不一样的差评,宣布完成了由腾讯TOPIC基金 (腾讯兴趣内容基金)领投,云启资本等跟投的A轮融资,融资金额为三千万。
引人关注的是,这是腾讯成立内容基金后,对科技新媒体赛道的首笔投资。
作为邻居的锌财经,也一直关注这家“科技第一自媒体”的发展。在近期,锌财经也深入采访了差评的内容、电商和市场团队,我们发现,和用户高度相符的是,这家公司的员工性别占比。这是一家属于直男的公司。
差评君
但是很遗憾,我们没有采访到差评的创始人“差评君”,原因是他业内知名的重度社交恐惧。
一个对媒体恐惧的媒体人,这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悖论。就像张小龙自称“一个社交失败的人”,居然做出了微信这款堪称完美的社交产品,而知名“社恐媒体人”居然做出了一个拥有600万粉丝,风格张扬的科技自媒体。
差评和微信的气质这么契合,似乎也能找到原因。
更巧的是,拨开“科技第一自媒体”的外衣,我们发现这个从微信生态里成长起来的差评,也继承了微信的野心:他们也要建立自己的生态。
1
我们是卖思想的,不是卖新闻的“完全不是记者的样”,一位业内资深媒体人用这句话来评价差评的主编,小黑胖。“记者不是那样的。”
或许,这位前辈的话可以理解为:记者不会这么愤世嫉俗,记者的表达欲不会这么强,记者没有这么强的攻击性。
总之,这个出生于1996年的理工男,在用一种科技直男的审美,批判的眼光,互联网产品的逻辑,打造出如今这个10w+和爆款频出的差评。
差评内容主编:小黑胖
一
我们很少做实地采访的选题,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们不算是那种一手新闻的那一线,因为我们不是专业媒体,也不是老媒体转行过来的,有很多资源,我们也知道,我们现在肯定不是第一个知道消息的人,但是我们是卖思想的,不是卖新闻的,我们会有事件评价,事件分析,事件科普,这是我们自认为其他媒体比我们弱的地方。
2.
我们很少用数据说话,比如谁盈利多少,因为我们又不是财经媒体,我们是科技媒体,我们是说这个行业怎么回事。
3.
大公司会有自己的电子博物馆,我们的所有资料都来自于他们的电子博物馆,还有维基百科。我们现在都是找公开资料,在国外有很多数字博物馆都是完全免费,并且可以用于商务。
有一件事很扯,前阵子我们也写了盛大陈天桥的事情,其他媒体都不知道我当时用了一张2001年还是1997年,又好像是1999年的网站截图,就是盛大第一个项目的截图,其实这张图网上是没有的,但是我发了那篇文章之后所有人都有了这张图。如果我质问他们知不知道来源,他们肯定都是不知道的,要么引擎,要么怎么样。但是我的出处就不说了,这是我的一个秘密,就算我们自己的一点小技巧。
4.
我们觉得世界发展,尤其是现在中国发展这么快,大家不应该只知道社会新闻。这个世界变得太快了,但是媒体明显没跟上,我们可能给大家一个跟上的渠道,我们现在每条有一个“小黑胖”,“小黑胖”是一个很短很快的新闻,标注会加一个自己好玩的评论。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因为我们标题起得特别长,是把所有事都汇成一句话。
当时就是想当一个产品做,好比我们是一个IP,我们为什么要做这套东西?我希望人们可以非常快速,简单地去获取到科技互联网的资讯,甚至你不用打开就可以知道这个事,所以我们才会把标题做成这个样子。我们做得一切都是有逻辑的,都是为用户,我们不是想开心一刻,互联网的梗变化非常快,我们想让大家及时抓住这个梗,不要被这个时代落下,别总搞那些万年老梗。
5.
我们做选题有点像做产品一样,公众号都被收纳到一起。第一眼我要让你感兴趣,也就是头条的标题一定要好,就算这个人可能对这件事没兴趣,但是总要好奇一下,这样就点进去了,点进去,就变成我的潜在用户,就能看到其他更多条。我们现在一天七条,我要保证我的选题里,有一条是他感兴趣,会点进去看的。所以我的内容要足够丰富,什么都有。
6.
我们的选题是头条制的,这个东西能不能做?把选题抛出来,大家一起投票。差评之所以受大家喜爱,是因为我们是有人味的,而不是机械地去追逐什么火我们就怎么样,我们是人为去控制的。我们编辑部里的每个人都担任差评君这个角色,我们必须要做到高度统一。
7.
我们在维护这个IP的时候,只有当我们足够像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做好,所以我们招人很难招。我们现在的写手大部分都是粉丝。要应聘的话,我们会先在微信上聊,其实这是在看我们是不是同类人,然后再看能力行不行。如果不是一类人就不用看能力了。我们微信上会聊聊兴趣爱好,平时刷不刷B站什么。
8.
其实,比相亲还难一点。
9.
我会问他,知道的科技公司有哪些?大的说一些,小的说一些,国内说一些,国外说一些。综合网站知道哪些?现在什么东西众筹比较火?谁又说过谁?你对他看法怎么样?我们其实对理科要求挺高的,会问一些物理类知识,数学类知识。
10.
我问他为什么量子力学和日力学要用统计来做,而不是直接研究某一个例子。因为这门学科是一个概率导向。现在大数据时代,算法里面跟数学、概率学上的东西关系很密切,会问他能简单说一下贝叶斯定理吗?能用来做什么?
11.
我们曾经因为广告吵过架,打过架。
12.
“目前微信生态的行业打开率是1%到2%左右,我们高一点,高多少就不说了。”
“为什么不说?”
“说出来怕他们害怕。”
二
差友(差评粉丝)和锤粉(锤子粉丝)的重合度还是挺高的“内容和电商结合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在差评君本人为数不多几次公开露面的分享里,这句话给一位媒体主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内容重塑电商,这是差评一直在实践的议题,目前差评主要通过广告和电商盈利,根据差评给出的官方数据,“黑市商城”上线一年多,拥有3万多会员客户,在每周只做一次活动的情况下,月GMV达到400多万。
内容电商,这是一条媒体寻求流量变现的常规路径,也是真伪一直在争议中的命题。差评拥有强大的微信端流量,但是这种东怼怼西怼怼的媒体风格,真的能俘获品牌方的心?
与内容团队的犀利毒舌截然相反的是,电商团队的老大Frank则是一个温和的和平主义者。很沉稳,很正常。
差评电商总监:Frank
1.
我们最开始是自媒体的身份起家,但是去年的时候,大家都在提的,比如咪蒙,比如新世相,每个新媒体他们都有自己的第二业务,比如说新世相慢慢变成一家广告公司,咪蒙不停地去孵化一些小号,然后把媒体做得很深。差评的话,本身诞生于杭州,我们有很强的电商基因,所以我们觉得电商是一个很好的变现方式,同时又不伤害到内容。
2.
早期的电商团队其实也经历了几个摸索的阶段,因为最初我们是想做跟科技相关的内容,然后去找一些国外非常前沿的科技产品,带回到国内,客单价很高,像那种都是过千的,当时是觉得我们做内容这块的人,还是蛮有一些极客情结的,就想说把这种东西带给粉丝,实际上到落地的时候,你要考虑到粉丝的购买能力,包括他们对于一些新出产品的接受能力,包括我们作为电商渠道的一个溢价渠道获取能力,都要考虑到,当时也走了一些弯路,后来慢慢地,我们开始去做一些能够让粉丝购买得起,比较亲民的一些产品,也摸到了一些属于差评这块的电商套路。
3.
因为差评做电商跟其他的平台不一样,我们是基于内容,然后我们会在内容里面提到我们产品的特性,包括品牌的历史,从而把货带出来,这样的话,一个粉丝对于新事物的接受,会相对来说有个建设的过程,就比较好带货。然后我们也摸索出来套路,也会有一些爆款产生,基于爆款会做一些新的东西,其实我们之前有食品。
4.
卖食品,因为想说我们粉丝里面肯定有吃东西的需求,也希望有一些复购,因为食品就包括有复购,正常的科技产品的话可能购买一次就结束了,但是后来发现其实我们不太适合做食品,也砍掉了。
5.
现阶段的话,我们还是说会做好我们自己的品牌定位,比如说新青年生活指南、提升生活品质,还是基于科技,跟我们粉丝的属性更接近的一些产品。
6.
我们在配备我们最强大的仓储,之前也类似于其他的自媒体变现,找一些商家,你们给我供货,我们先卖,但是会发现很多问题,毕竟客户买了5个东西,5个包裹分别从不同的地方售货的事情也有,体验特别不好,这个时候我们就希望我们所有做的产品是通过我们差评自己验过、体验过,我们觉得我们的产品OK,至少我们的同事会买的产品,我们才会上架。
7.
我们有一个很小的细节,比如纸箱,一般电商都是普通包装的纸箱,为了方便客户用的是能再生的胶带环保那套,我们都用易撕掉的纸箱,这种纸箱的成本要比普通只想高几倍,但好处就是不需要外面一层层的缠绕胶带,轻轻一撕就可以打开纸箱,用户开启的时候更方便也更简单。
8.
我们也做过情趣用品,因为我们的用户大部分都是男生,一般都有需求,但是做了数据调查,包括销售了以后,发现并不好,可能相对来说我们的客群还是三观比较正的。
9.
上周做的一个化妆镜,就这个单品,在24小时卖出了3000多套,销售额超过100万。为什么我们的主要用户都是男性,我们还要卖化妆镜,那是肯定因为这段时间刚好是520、情人节或母亲节,我们抓住了痛点。
10.
差评其实不是一家强运营的公司,但是电商又特别需要运营,所以我们可能需要一些对供应链特别了解的人,就是他可能要跨出这个行业。我们要找主编或者找科技爱好者,到粉丝里面一抓一大把,但是这样的专业人才就会比较难。
三
差评的基因不一样,我们没有包袱“差评盈利了吗?”这是业内很多投资经理在提起差评时最好奇的问题。
现在有了答案,“还没有”。因为接触的都是科技公司,所以内部也会更愿意接受科技公司的逻辑,“像亚马逊,他们会把自己的利润先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把赚的钱更多投入到以后未来的布局当中。”
自媒体圈的亚马逊,这也是锌财经记者第一次听见这样的概念。但是媒体发展的天花板是整个行业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目前,差评的的业务主要分为三部分:1.新媒体业务;2. 电商业务;3.众测社区业务。
拥有高黏度用户的差评,如何把这批用户转化成自己在社区和品牌面前的底气,这也是差评的市场总监莫润或正在做的事情。
差评市场总监:莫润或
1.
现在我们自己的内容生产相当于PGC,就是我们会养将近二十来个作者,但是接下来会去招募一些专栏作者,是有点像UGC,但是专栏作者也会有很高的专业程度。我们可能会招募1000名专栏作者,这个量级的话相对来说比较大,也会有更多的平台去承载这块生产的内容,专栏作者就会跳脱出微信这个生态,去做资讯这块。
2.
广告、电商,未来我们还会有众测这块,其实众测现在还在比较早期的版本,但是未来它会演变成一个社区,然后它可能会联结到产品,可能会有差评内容在上面,然后我们的粉丝也好、用户也好,也可以在上面分享一些他的使用体验或者对于一些资讯的看法,相对来说是一个集合型的平台。
3.
众测属于我们社区的布局,上了之后,你评一个简单的问卷,然后通过在朋友圈分享,比如说你有个好友填了这个问卷,通过你分享得来的,你就可以多一次抽奖机会,然后可以通过朋友圈不停地裂变去传播,它首先是一个传播途径。同时我们通过问卷的收集,也获取了用户对于很多产品的需求,比如说我现在对于无线耳机的市场存量、需求,用户更看重的是它的续航还是它的音质,还是便携性,还是可能会涉及到防水,这些的话都会给品牌方起到一个新产品开发、市场调研一个很大的样本库,这个就是我们跟品牌方互相的联动。
4.
另外我们也会基于这块,去丰富我们科技产品库,接下来会通过爬虫抓取的方式把这个库慢慢建立起来,可能以后的状态是,比如说要买蓝牙耳机了,你可以通过差评的众测社区,看它的整体评分,其他的用户使用体验,还可以在上面进行抽奖,那众测慢慢的会变成这个社区里的一个引流工具。目前来说,我们众测上线半年,参与人数应该将近4万,然后相当于是现在国内第一的众测,而且远超二三名。
5.
一开始大家对我们要做众测这件事情都觉得不看好,因为本身之前早期像一些老牌的众测,像什么新浪众测,量级都做不起来,所以他们会说众测这个模式本身存在问题,不具备成长跟变现的能力,但是我们的思路其实把众测看是一个流量工具,后期的业务链条也好、模式也好,会和电商和媒体业务做一个打通,会更完整。
6.
腾讯投我们,肯定是因为内容赛道这块,但如果说差评仅仅只有媒体业务的话,瓶颈会非常明显的,他投资我们,肯定是希望这家公司是有很强成长性。首先我们媒体的营运模式,还是要通过广告去做,它的上限其实很明显,比如说你的单条广告的价格很难再往高了,而且我们现在的价格已经是所有自媒体中最高的那一批了。我们的定价其实筛掉了很大一部分的广告主,包括我们也会担心,比如说广告接多了对内容的伤害,对粉丝的影响,所以腾讯的投资肯定是基于我们未来的潜力,这个潜力一方面体现在电商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我们社区的布局上。
7.
现在我们市面上很难说找到一家,跟我们是走一样路子的公司。这也跟我们团队的基因可能有关,因为我们不是传统媒体出身的,没有很大的包袱,或者说我们的想法会更发散,我们就是觉得什么东西适合做,而且到了那个时间点就会顺理成章的就会慢慢出来了。
8.
像电商这块它要去完善它的仓储跟服务,我们差评在品牌化了之后,要开始做一些市场动作,这些都是一些需要投入的部分。我们一开始做新媒体,我们的利润非常高,大头支出基本上就是人员薪资,所以我们觉得做得很舒服,但是当你要开始做技术开发这块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每个程序员都很贵的,我们要买服务器或是很多测试的东西,这块投入很大,但是我们觉得,这是我们未来能够把产品更上一个台阶的基础,所以我们这块的投入很舍得,同时钱也要有地方花,投资人也希望把钱花在更好的一些地方,不需要把钱一直放着。
9.
技术开发要做什么?不告诉你们。
10.
我眼中的内容部门,如果用一个词的话,就是“不可控”。但是这一年,我们发现差评慢慢有条理了,大家明显就比去年成熟了很多。内容的产出,整个流程,包括大家讨论的话题也越来越专业了,电商经历了去年一段时间的摸索期之后,也步入正轨。我们市场这边品牌宣传,未来也会更多以黑市的品牌去露出,但现在还是以差评这个主要品牌的输出为主。
文章 ∣ 崔艳
编辑 ∣ 惠敏
摄影 ∣ 黄硕
手绘 ∣ 精卫
©本文版权归“锌财经”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