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晚,大唐电信(*st大唐)发布公告称,大唐电信与高通等组建的中外合资公司瓴盛科技已获得商务部批准。
在中兴通讯事件导致的中国缺“芯”之痛尚未平息的背景下,这一消息的曝出,显得格外刺眼。业界普遍担心,瓴盛科技的到来,将引发中国芯片行业的一系列变局,尤其将伤及刚刚成长起来的中国自己的芯片企业。
有业内专家对记者分析,要挽救中国芯片产业的危局,采用瓴盛科技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并不可取:一方面,按照合资协议,高通对大唐电信提供的只是对于自身来说无足轻重的中低端技术的支持,而换来的则是中国芯片应用的广袤市场,双方的合作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存在诸多疑问;而另一方面,过去中国众多制造业领域走“中外合资”路线的尝试到如今积累的更多是不成功的教训,这些前车之鉴也可能在芯片领域重演。
事实上,过去数年,中国芯片业民族力量一直在不断创新致力打响全球芯片产业的“中国品牌”,但此番瓴盛科技的出现,不禁让“缺芯”之痛犹在的国人为刚刚崛起的“中国芯”而担忧!
中国芯片业“引狼入室”?
近期,由于缺了“中国芯”而被美国一纸禁令“一剑封喉”的中兴通讯“事件”让无数国人扼腕痛惜。2017年,中国为进口集成电路付出约2600亿美元。逆差的背后,是纺织品、工艺品、家具等数以几十亿计的产品换回来的外汇。数字的背后,是中国芯片业所处窘境的现实写照。
大国博弈,较量的是大智慧,但瓴盛科技的到来,会弥补核心技术的短板吗?一部分人认为,根据瓴盛科技的股权架构,中资仍然居主导地位,况且高通作为技术领域的霸主,未来将为合资公司贡献的更多的是强力技术支持。
但事实上,对于高通来说,会忠实于合资公司技术提供方的身份吗?
熟悉半导体行业的人士知道,手机处理器芯片几乎全是Arm架构,高通主要强在高端领域,其骁龙800系列处理器几乎成为国内安卓旗舰机的标配。而中低端领域目前主要由联发科和紫光展锐占据。
而从此次组建瓴盛科技的合作文件中也可看出,高通只是将低端的200系列的平台交给瓴盛科技去运作,并没有将高端平台释放出来。这也意味着,瓴盛科技未来的业务主打方向将是中国本土企业已具备优势的中低端手机芯片领域,而这也恰恰是高通多年以来对中国手机芯片市场最大的“觊觎”所在。
此次成立合资公司消息曝出后,美国高通技术公司执行副总裁克里斯蒂安诺·阿蒙第一时间就对外界公开表示,瓴盛科技合资项目将帮助高通扩展全新的细分市场和客户,其以技术外衣抢占市场之心昭然若揭。
事实上,像紫光展锐这样的中国企业一路通过自主创新已经争得了来之不易的国际市场地位,但今天,却眼见着瓴盛科技的出现而引发一系列变数。
甚至,有行业观察人士直言,目前来看仍旧根基脆弱的中国芯片业,存在“引狼入室”的风险。述行业观察人士对记者分析,瓴盛科技失败了,高通仅占24%的股权,没有什么损失,瓴盛科技成功了,大概率是与紫光展锐等国产厂商价格战之后的惨胜。“一地鸡毛之后会发现,最终的受益者却是高通”。
“市场换不来技术”的前车之鉴
高通的如意算盘之外,瓴盛科技另一边的中国合资方,是否就能一劳永逸地达成“以技术换市场”的愿望呢?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引进消化吸收”,过去数百年中国振兴民族工业的路线都经历了这一思维的洗礼,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依托中外合资的形式,一些工业领域的确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更多的行业领域,则积累的是不成功的教训,特别是以关键核心技术制胜的高精尖行业。这类战略性的产业,幻想着以市场换技术、靠国际合作做强自身,其可能性几乎为零。
在此方面,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上世纪9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打响的口号是“市场换技术”,但时至今日,市场给出去了,技术至今没见换回来。
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工业也引进西方技术,但他们的方式是“引进技术,保护市场”,而国内的产业却是一厢情愿地让出市场,指望外资企业会转让技术。
这样的模式里,研发队伍和平台徒有其表,巨额技术转让费付了一笔又一笔,昂贵的生产线换了又换,完全沦落为外资企业的加工厂,只有买办赚得盆满钵满。
长而久之,外资方、中方高管和部分官员形成了稳定的利益集团,全力当销售、赚大钱,不仅毫无动力搞研发,还不遗余力地打击国内自主品牌。
而寄望于外资方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技术,这从过去一些国内高精尖行业成长的经历来看,更是显得一厢情愿。
一位在国际IT巨头研发部门工作多年的人士对记者表示,类似高通这样的如意算盘,这个国际巨头多年前也玩过。当年这家公司的一些产品业务因为受到中国政策限制,迟迟打不开市场时。作为权宜之下,该巨头就和几家中国同行启动一个美其名曰“科技合作计划”,并号称把核心的芯片源代码开放给本地合作伙伴,但事实是和本地伙伴合作都是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和最前沿核心技术则始终牢牢攒在手中。最后本地中国企业根本拿不到核心技术,而只是变成打着科技合作旗号的本地分销商。
本土自主品牌或成“牺牲品”
无论瓴盛科技依靠中外合资的“曲线救国”路线能否走通,对于根基尚未稳固,且无数国人期待中国打造出真正强劲“中国芯”之际,大唐电信中资却拉高通组建合资公司,此举恐将进一步挤压本土手机芯片厂商的生存空间。
而其中最可能成为“牺牲品”的,业界普遍担心当属紫光展锐。
据记者了解,紫光展锐一直始终致力于移动通信以及物联网芯片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依托紫光集团强大的战略指导和平台支撑,紫光展锐更是彰显“中国芯”的发展速度。
据权威统计,紫光展锐的芯片年出货量超过6亿套,排在全球IC设计企业的第9名,在国内外手机芯片的出货上,紫光展锐已可与高通、联发科三分天下。
在凭借自主技术研发取得市场优势和稳固业绩后,紫光展锐近年来本欲在政策支持下进一步加码发力高端芯片研发,在真正凸显竞争实力的高端芯片市场奏响“中国芯”的强劲力量。
在物联网和最前沿的5G芯片领域,紫光展锐也正一路开疆拓土,取得了可以与高通这样的芯片巨头一争高下的领先地位。
但就在此时,瓴盛科技的入局,被普遍认为将与紫光展锐形成直接竞争,而且还是以“市场换技术”的形式,这无疑将拖累中国芯片自主创新的步调。
据业内专家介绍,目前紫光展锐在中低端手机芯片的实力和地位远远超出瓴盛科技(主要指其中的第四大股东联芯科技),展锐芯片的设计水平已达16/14纳米,全球1/4的手机都采用了展锐的芯片。而联芯科技在中低端芯片市场的地位,基本上处于第三梯队,甚至不如近年来成长起来的“新贵”小米松果。
纵然瓴盛科技的技术短板可依靠高通来弥补,但让业内人士普遍不解的是,为何在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已渐入佳境之时,凭空杀出来一个前景莫测的“程咬金”?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残酷的市场竞争可能会让紫光展锐与国际巨头的差距越拉越大,到头来,伤得还是“中国芯”的“元气”。
近年来,以华为、京东方、紫光及康得新这样的优秀企业为代表,以孜孜不倦的自主创新精神和担当在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赢得了国人乃至世界的尊重。“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劲“中国芯”,而始终以自主创新为使命担当,不忘初心的这样的企业,理应得到政策及社会更层面的支持与呵护,从而不让“外币驱逐本币”的悲剧上演。
如何避免悲剧上演?如何保卫保卫中国芯片产业?
全面抵制瓴盛!像当年抵制日货一样抵制瓴盛!
1、一切有良知的中国手机企业,坚决不使用瓴盛的芯片!
2、一切有良知的中国工程师,不要去瓴盛应聘和工作!
3、大唐电信的工程师们,请辞职离开大唐电信,离开皇协军,离开汉奸领导,到中国真正的民族科技企业去工作!
4、请贵州政府不要给予瓴盛工商注册!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