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苹果又日常被曝做AR眼镜,可消费级市场真的准备好了吗?
要说科技界有什么产品最吊人胃口,我一定会坚定的投AR眼镜一票。在科幻电影和小说的各种渲染下,这一产品还没问世就已经拥有了完善的原型图,甚至经常被看做会替代手机的头号选手。可惜这么多年以来,AR技术日益发展,AR眼镜却没能出现一款能够面向消费市场的产品。
产品没出来,但AR眼镜的概念依然炙手可热。像是最近又传出了苹果、PayPal等等企业推出新一代AR眼镜的消息。在这里,我们粗略的把AR眼镜分成两代,从2010年左右开始的谷歌、MagicLeap等为第一代,把未来可能出现的苹果、PayPal等看做第二代。看看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AR眼镜距离我们的生活究竟还有多远?
第一代AR眼镜:智能硬件失败集锦
在2014、2015年左右的AR+VR热中,很多企业都顺势推出了自己的AR眼镜产品或计划。到今天看来,这些产品和计划几乎都是失败的,其间的差异也是不同的阶段/类型失败,总的来说可以集成一个科技硬件失败锦集。
·胎死腹中型失败
这一类企业基本属于连产品原型都没有公布出来,就宣布放手不干。例如最近宣布关闭整个可穿戴部分的Intel。
Intel的AR硬件之路从2013年成立专项机构NDG就已经开始。去年年初Intel宣称进军消费级AR眼镜,开发一款名为Vaunt的产品。实际上在去年九月,Intel就已经叫停了关于AR头盔的研发。今年彻底关停相关部门,很可能是因为经过五年的探索,却连一款能够面向市场的产品都没能推出,彻底磨灭了股东和高层的耐心。
·频频跳票型失败
看到跳票两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是MagicLeap了。这家拿了谷歌阿里投资,估值一度达到几十亿美金的创业公司头顶无数光环。然而从2011年至今MagicLeap多次跳票,不光迟迟交不出产品发售时间表,还被扒出当时惊艳的鲸鱼飞跃篮球场宣传物料造假。
最近有消息称MagicLeap已经开始小规模向开发者秘密发放原型机Magic Leap One了,对于推出了无数次PPT的MagicLeap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不过不知道是否有保密协议,至今还没有任何关于这款原型机的消息露出。
·市场应用型失败
还有一些产品安然的走过了以上这些过程,可是在面向市场时却失败了。例如2013年就面世的谷歌眼镜,由于功能不够清晰,在消费市场一直没有很好的表现。又比如目前效果最好、形态最成熟的微软HoloLens,价格却高居不下。
严格来说这一类产品算不上“失败”,像谷歌眼镜就在工业、医疗等领域有所应用,HoloLens也在高端市场存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是距离消费市场,还是有些过于遥远了。
寻找技术屏障,AR眼镜为什么难以进入消费市场?
上述这些第一代产品,除了资本、企业政策等不可抗力造成的失败以外,产品技术本身也存有不可逾越的屏障。
最严重的是在显示视域上,很多AR眼镜并非像真的眼镜一样只是一片玻璃片,而是利用摄像头成像,再经过计算处理。
于是在成像能力和算力的限制下,大部分AR眼镜的视域都不大。就连最成功的HoloLens的视角场都只有30°,如上图所示,当使用者佩戴HoloLens时,视角只有黑框中那么大。出现了视野的限制,AR眼镜就很难像科幻电影中那样,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工具,而只能作为价格高昂、偶尔使用的玩具。
如果避开显示视域问题,则又会出现功能性问题。比如谷歌眼镜就是将技术简单化,抛开让虚拟图像和现实紧密结合的SLAM技术,仅仅把眼镜作为手机的翻版,让用户通过镜片投射的信息上网、发邮件等等,利用光学反射投影原理将文本和数据投影到用户眼球中。
这样一来虽然避免了显示视域等等问题,可眼镜本身也变成了一片枯燥无味的透明屏幕,除了解放双手之外,没能给用户带来任何不同于手机的体验。最终导致这一类AR眼镜产品的功能和手机高度重复,加上续航、发热等等缺点还不如手机的体验好。最终形成只能在B端售卖,难以被C端市场接受的现状。
AI带来技术通胀,会让AR受益吗?
但值得庆幸的是,这几年间科技未曾停止过发展,有不少技术利好于AR眼镜应用的普及。
首先是随着移动AI芯片和5G发展带来的算力爆炸。
在机器学习的大潮中,云端和终端的计算任务都出现了指数增长。随之带来的异构计算、神经网络芯片技术发展让端侧算力大大提升。现在除了应用于手机的AI芯片之外,还有应用于无人车、智能安防摄像头的移动AI芯片。
而AR眼镜同样是处理图像计算,端侧算力的提高会极大的提升图像效果和现实的结合程度,以及实时显示的真实感。比如虚拟贴图会随着人移动而产生真实的距离感变化,显示在人脸上的贴图会紧密贴合轮廓细节等等。
不光是本地计算,5G发展带来的信息高速传输也会增强云端计算的能力,从而实现类似的效果。
其次是算法技术的发展。
以前我们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AR眼镜,都是那种可以对物体进行实时分析,并且在使用者眼前显示出信息的强大装备。到了今天才发现,这不就是最常见的图像识别吗?
到今天,各种强大的识别算法已经能做到分辨人脸、狗脸、猪脸、食物、风景……科幻小说里的场景完全可以成为现实。像谷歌眼镜那样的产品,即使不提供种种高娱乐性的视觉效果,也能通过摄像头分析眼前的事物,再把信息投射给使用者。
最后还有AR生态的发展。
前几年一提起AR我们只能联想到PokemonGo,可现在苹果、谷歌、阿里、腾讯甚至Snapchat这些厂商都在抓紧建立自己的AR生态,开放了AR开发平台/工具。虽然目前这些AR功能都是针对于移动端的,但也会为AR眼镜带来更多想象力和可能性。
最起码未来如果真的出现了消费级AR眼镜,不至于没有应用可用。
第二代AR眼镜,不是你想象中的AR眼镜
所以,第二代AR眼镜究竟会变成什么样?
综合目前技术可能性和目前厂商的动向,我们预测第二代AR眼镜会有以下两种可能。
第一种是最理想的,同时也是距离我们最为遥远的“全能型”。在预设中,这类AR眼镜集全方位的娱乐、工作功能于一体,同时还有着良好的交互、续航表现。
最近苹果曝光的T288就是这样全能型的产品,单眼8K高分辨显示、利用无线技术连接至专用盒子中以承担计算需求甚至还能结合AR和VR。在1月份CES上Rokid推出的原型机Rokid Glass也是一样,集人脸识别、手势识别、语音交互、自由度跟踪等等功能于一体,甚至被人称之为“终极产品形式”。
可这样的产品也是离我们最遥远的,尤其当苹果做AR眼镜已经成为“日经贴”时,媒体这样神乎其神的爆料完全不能当做苹果AR眼镜的可靠信源。而Rokid这类创业企业,在之前的智能音箱上表现平平,让人很难相信他们能够跨领域攻克掉让谷歌、英特尔折戟的AR眼镜。
距离我们的更近的,其实是专项应用型的AR眼镜。所谓专项应用和谷歌眼镜的现状类似,即使用场景覆盖面更窄,只集中于一两个功能的AR眼镜。
PayPal目前研发的眼镜就是这样,在线下购物时显示商品的价格、付款方式、退款政策等等。最近东京大学则推出了一款能显示食物卡路里、改变使用者眼中食物大小的AR眼镜。包括骑行专用AR眼镜、摩托车专用AR眼镜等等。随着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这类AR眼镜的诞生正在逐渐成为现实。只是这一类AR眼镜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消费者。
这么看来,即使出现第二代AR眼镜,出现能燃爆C端市场产品的几率也很低。不过即使没有适合于每一个人的AR眼镜,或许会出现“每一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AR眼镜”的状况。使用场景被细分,教育、安防、驾驶、工业等等领域都能依靠专用产品解放双手。会场安检依靠眼镜就能分辨每一个人的身份,教师授课时可以通过统一的设备解释透视关系……
即使AR眼镜无法像手机那样全能又有什么关系?手机自身也不是一款完美的产品,配合其他产品让我们的生活体验接近完美才是正经事。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