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个对机器人迷之自信的民族,他们真的做出了变形金刚
关于机器人的幻想,是每一个男孩儿少年时候不可或缺的梦。他们抱着电视看荧幕里的变形金刚在钢铁战士和超跑重卡之间来回切换,流着口水,眼睛一眨不眨。
转瞬之间,当年看《变形金刚》的男孩们都长大了。对他们中的大部分来说,变形金刚只是个幼稚玩具,长大了就该有长大后的事情要忙。
可是有的人他一直没长大。一直沉浸在对机器人的喜爱当中,将其作为毕生的爱好和追求,然后……他们真的造出了变形金刚!
接好!这才是真正的变形金刚
据《朝日新闻》网站报道,日本Brave Robotics Inc、Asratec Corp和Sansei Technologies三家公司花费三年的时间共同打造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变形金刚”:在60秒内,机器人便可以完成形体的转变——成为一辆炫酷跑车。
该机器人重1.7吨,全身上下共有49个关节,整体框架以铝合金为主,动力来自搭载的一块锂电池。车形的时候,可以容纳两人。由此,机器人的操纵是可以通过驾驶舱内的人工操作来实现;同时,也可以以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在驾驶舱之外进行遥控。
理论上来说,机器人在车形下可以以60公里的时速奔驰,在人形状态下每小时大概能走……100米。好像听起来并没有电影里面那么风驰电掣虎虎生风,但是这已经非常令人喜出望外了。高3.8米重1.7吨的巨无霸,每个见到的男孩一定会为之疯狂。
日本人对机器人有着迷之迷恋。从机器人连环画到《机器人高达》这样的文艺风,到工业和服务机器人这样的产业风,日本人关于机器人的幻想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比如做出这个变形金刚的两位代表人物:设计师大河原邦男和创意者Brave robotics 公司的CEO石田健熙。
大河原邦男自不必说,机器人大师,由其亲自操刀设计的《机动战士高达》系列令其蜚声海外。而石田健熙则从小拥有着一个机器人的梦想。他一直相信,机器人必须具备相互转换和组合的能力,而这也是他开发这种机器人的动力。
有人认为机器人只是个昂贵的玩具而已,这话不错,前段时间日本就有一家公司MegaBots要众筹95万美元来做一个巨型机器人,其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打败另一家机器人企业日本水道桥重工的机器人kuratas……然后打一架就没了。但石田健熙认为,他这么做就是为了激励其他的人,去为自己热爱和相信的东西而行动。
人类想象的边缘,是不可思议的开始
真正的变形金刚的出世,确实令我们意外而且惊喜。然而,对于开发者本人来讲,抑或是对于喜爱变形金刚的人来讲,它的面世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可以简单地问,这个变形金刚有什么用?
从这台机器人身上,我们能看到的直观效果就是:它有双脚。那么,四个轮子横向着地和两只脚纵向着急,显然其占地面积是不一样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如果技术成熟的话,其是否可以用到普通汽车的身上,来缓解大城市的停车压力?
如果此举成真,看到街边那一排排矗立的汽车人……场面一定非常过瘾。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联合开发的三家机器人公司各有其业务上的倾斜:Brave Robotics Inc重在巨型机器人研发,Asratec Corp主攻机器人操作系统,而Sansei Technologies则更倾向于做游乐场娱乐设施的机器人开发。那么,这样一个变形金刚的新鲜出炉,可以说为三家提供巨型机器人的活动处理、机器人操作系统流畅的指令和响应的宝贵经验。而对Sansei Technologies来说,这么一新鲜玩意儿往游乐场门口一杵,可能生意立刻就炸了。
当然,当讨论变形金刚有什么用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除了一些实际功用之外,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无法用世俗的“有用”来衡量的。这就是用热爱把想象力变成现实,创造一次又一次不可思议——随着科技的进展,我们每年都有不可思议的东西被发明、革新,从而给人类的日常带来改变。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智能家居等一切在电影中出现的东西,几乎慢慢地都来到了现实当中。当你走在大街上,无人驾驶车辆、无人送货机器人穿梭不止,其实就已经把一只脚踏进了很多年前所幻想的科幻世界。
而这台变形金刚的出世也绝不代表人们对机械追求的终结,它尚笨重、行动迟缓,在外形上满足了人们的欲望,但远远没有达到一台变形金刚的性能:瞬间变形、驰骋陆空。但只要有人类持续的想象与热爱,变形金刚下一次的“不可思议”,或许并不遥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