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称,小米将会在下周一提交赴港上市的申请,而在下周一港交所将会首推“同股不同权”,因此小米或将成为首批同股不同权的股份。根据此前外界的消息,市场对小米的估值在650亿至700亿美元之间,而小米在香港完成上市后或以CDR(中国预托证券)方式“回A上市”。
尽管小米方面对于这一消息尚没有明确的回复,但是根据此前腾讯《一线》今日报道称,小米上市的主要投行目前已最终确定,此次负责小米赴港IPO的保荐人,中资投行为中信证券,外资保荐人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米赴港上市或许并非空穴来风,即使下周一不提交申请,那么上市也仅仅只是时间问题。
作为一家国内知名的科技公司,小米公司即将IPO的消息自然引起了行业内的不少关注。那么,小米赴港上市为什么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呢?除了小米公司本身巨大的影响力之外,它在赴港上市之后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或许也是人们关注这一消息的主要原因。
因为,在经历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之后,国内类似小米公司同样体量的科技以及互联网公司并不在少数。小米如果赴港上市的话,势必会起到一定的示范效应让其他同行也会按照他的路前进。
小米赴港上市究竟说明了什么?
笔者看来,小米赴港上市是资本驱动型的科技互联网公司发展的升级。我们都知道,在移动互联网时期,资本对于科技与互联网公司的投资是通过直接注资的方式来实现的,这种方式较为直接地实现了众多科技及互联网公司的发展。
但是,随着这些科技与互联网公司的体量越来越大,简单地依靠投资公司融资的方式来获得资本的支持已经难以支撑其公司的发展。所以,科技与互联网公司必须通过上市的方式来获得更大规模的融资。这种发展模式其实是所有科技及互联网公司都会经历的,通过上市不仅能够获得体量更大的公司,还可以让公司的运作更加透明。这种方式从长远来看其实是非常有益的。
同时,上市对于科技与互联网公司来讲也将会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因为上市就意味着要发布相关的财报数据、经营业务数据,一旦这些数据表现不佳的话,投资者便会用脚投票,市值就会下降。因此,上市尽管能够给公司发展带来更大的机会,但是同样给经营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没有上市的时候,你可能不必公开自身的业务数据和经营状况,但是等到上市之后,你就必须不定期的公布数据,并不断提振投资者的信心才行。
所以,小米赴港上市说明国内科技与互联网公司的体量已经越来越大,通过简单的资本融资难以支撑更大的发展。另外,还说明了科技与互联网公司的经营状况正在一步步走向公开和透明。
此外,小米赴港上市还说明国内的科技与互联网公司的发展阶段已经从初期的“模式致胜”时代,进化到了“资本驱动”的时代。这种发展模式的转变同样说明单纯地打概念,博眼球已经无法再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只有真正将这些模式、概念落地,并实现真真正正的现金流,才能提振投资者的信心。
小米赴港上市的潜台词
既然小米赴港上市说明国内科技与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体量已经足够大,发展方式足够透明和公开,那么,是不是说一些小型的科技与互联网公司已经彻底失去了科技与互联网的发展红利期了呢?笔者看来并不是这样。
因为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以新科技为主要推动力的时代,大数据、智能科技、生物技术等新科技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片蓝海。很多人之所以会有失去红利的担心,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思维还仅仅停留在互联网驱动型的发展模式上,停留在以流量、平台为主要发展模式的思维上。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公司能够在大数据、智能科技、生物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上有所创新,难道还有资本不愿意投资它吗?显然不是。所以,小米赴港上市还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国内科技与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个发展阶段应该被称作是“后互联网时代”。
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发展模式应该不是以模式和概念来吸引资本,而是要以技术和落地能力来征服资本。我们不是要参加各种路演去找资本,而是应该专心研发新科技,让资本来找我们。因此,小米赴港上市同样将会给我们国内科技以及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带来一些新的启示,专心、专研新技术,等待科技巨头和资本巨头的关注,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打概念、博眼球来吸引资本的关注。
另外,我们还应当将收割用户的观念抛弃,不能在确立了自身在某个领域的市场地位之后就开始进行用户收割,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无法长久,而且还会给其他的竞争者提供参与进来的机会。滴滴和美团在进行的外卖市场和出行市场的论战正是这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我们应当将用户收割转变成为为用户服务,用户至上的理念永远都不会过时。只有我们真正将用户看作是第一位的,才能不断优化自身的发展模式,革新自己的技术水平,通过更加公开、透明的竞争来最终实现用户反哺过来的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小米赴港上市并不是简单地说明了小米本身体量的强大,更重要的是说明国内科技以及互联网公司当下的发展状态。小米赴港上市之后,未来还将会有更多互联网公司以不同方式上市,这既是市场发展的必然,同样上市科技与互联网公司发展新方式的具体体现。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