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听书崛起,必然要抢知识付费大咖的饭碗?

摘要: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面对这样一个热点,各知识付费平台都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活动,这里做了一份粗略的统计。在其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各平台都开始主打“听书”这一促销点,这也说明用户听书需求的崛起,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面对这样一个热点,各知识付费平台都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活动,这里做了一份粗略的统计。

在其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各平台都开始主打“听书”这一促销点,这也说明用户听书需求的崛起,正在成为行业共识。

而听书也是继KOL知识付费之后的又一次风口,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听书在本质上与KOL知识付费有着一定的冲突,并形成新的趋势。

为何“听书”与KOL知识付费,彼此构成竞争关系

用户收听KOL知识付费课程,背后的本质需求,是在通勤、运动等相对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获取知识信息的需求,而收听相关知识类书籍,表面上虽然内容不同,但实际上对KOL构成一定的竞争,对很多用户来说,彼此也是可以互为替换的关系。

“听书”要抢KOL知识付费饭碗,有着哪些优势

未来一定会出现部分用户想要通过收听知识类书籍,来替换掉原有的KOL知识付费课程,这里我们从用户角度出发,从整体上来看,听书相比于知识付费课程到底有着怎样的优势?

1)听知识类书籍的风险更低,出版社出版一本书,本质是一件高风险的市场行为,一旦一本书无法让用户收获到价值,那么其在中间付出的印刷成本、宣传成本、渠道成本都将血本无愧,甚至高额亏损。

因此,对于传统出版社来说,必须通过编辑精心挑选,整理,来保证一本书的质量最大化,确保用户收益最高,以此来抗衡市场风险。

但反过来看KOL知识付费,大咖生产成本接近于0,渠道成本为0,而平台也只需付出少量的营销成,因此基本可以看成是0付出,100%收益。

这样一来,也意味着风险全部转移到了用户身上,要判断一场专栏的质量(因人而异),用户不仅需要投入金钱,更需要投入大量时间,风险相对于纸质书来说更高,而很多大咖专栏课程在开设第二次时部分用户不再续订,原因也在于其不能在质量上满足用户。

因此,从整体上来看,作为出版类图书,其本身就已经降低了用户的风险,而当其作为有声书,涌入原本存在的市场需求中时,必然会对大咖KOL课程造成一定冲击。

2)听书的焦虑性更低,KOL知识专栏的属于固定时间的更新,而一旦用户没有收听,则很容易产生付费之后,自己没有认真学习的焦虑感。

同时从内容层面来看,知识专栏的内容有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每次的内容都依赖KOL随机生成,因此,很多抱着学习心态的用户,会担心自己错漏了一些关键信息,并为之焦虑。

而一旦用户订阅的多个课程都没有收听,则这种焦虑会加强,久而久之痛苦不堪。

但有声书相对来说,能够降低给用户带来的这种焦虑感,因为书籍内容已经完全确定,其所有章节都已经书写完毕,用户可以随时想听就听,不会有错漏感,同时也可以随时退出,无需像看kol专栏那样保持跟随状态,心态上可以更为轻松。

3)书更为系统性,KOL知识付费的最大问题,在于内容同样过于碎片化,其本质上更像是微信公众号文章的音频版本,绝大多数专栏提供的只是零散的碎片内容,系统性更低。

但是任何书籍,都有着编辑的精心校对,让其更具备系统性,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为用户提供相应的知识内容,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用户的焦虑,并让用户得到系统性更高的内容。

4)书的时效性更弱,KOL知识付费专栏,天然更带有媒体属性,用户永远对其新内容有渴望,例如吴晓波的专栏“听见吴晓波”在播放第二期时,就很少会有用户去订阅其其第一期的内容。

但是一本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出版的经典书籍,却在今天依然销售,经过时间的考验之后更加经久不衰,例如塔勒布的《黑天鹅》、艾瑞里的《怪诞行为学》、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引论》等等这些十年前出版的经典书籍,在今天依然有着广泛购买群体。

因此大量的经典图书,正在借助于有声书的形式重生,而用户原本就有的阅读需求,也可以很好的被听书的形式重新满足,也必然会替换掉一部分用户原本用于收听KOL内容的时间。

KOL们可以怎么办?

对于各平台的KOL来说,有声书必然会冲击自身的市场,因此可以提前思考布局。

1)拥抱新趋势,做领读类KOL,如知乎就开启了知乎读书会,邀请到各个KOL来对一本书进行解读,诸如李银河解读《女性主义》、梁小民解读《大英博物馆世界史》等等。

再比如豆瓣时间,也邀请到了一系列大家来对景点图书进行解读,诸如杨照的《史记》百讲、白先勇的《细说红楼梦》等等。

2)解读自身出版的图书,像在喜马拉雅中,就有着乐嘉亲自对自身出版的书进行解读,开辟了《乐嘉性格色彩》系列课程,而马东也亲自带领团队,解读自己的《好好说话》系列课程。

当听书冲击KOL知识付费,对平台的预测

1得到,得到的知识付费专栏必然会遭遇一定的增长瓶颈,但是由于得到在大规模布局解读版有声书,因此后者将会是未来更为重要的增量市场。

2)知乎,首先知乎live必然会遭遇挑战,同时知乎布局有声书相对较晚,而当前推出的读书会,也是在应对当前趋势,其还需要引入更多数量,以及作为后起之秀,还需解决版权问题。

3)樊登读书会,作为本身依靠樊登个人IP读书崛起的平台,其在未来一阶段既有增长的潜力,同时又会遭遇到更多的竞争对手,例如知乎读书会、得到以及喜马拉雅的解读版图书,通读版图书等等,对其团队有着更大考验。

4)喜马拉雅FM,喜马拉雅布局相对来说最广,KOL专栏、解读版有声书、通读版有声书,都有着大量布局,而其又将其融入到会员机制,因此对于平台来说依然处于上升期。

但其也必须认识到知识付费遭遇增长进入瓶颈,有声书正在崛起的事实,因此也必须从更高的维度进行思考,KOL知识付费课程与有声书的内部竞争关系,既要考虑帮助KOL跟上时代,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加速布局有声书市场。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4-24
为何听书崛起,必然要抢知识付费大咖的饭碗?
摘要: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面对这样一个热点,各知识付费平台都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活动,这里做了一份粗略的统计。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