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是百度,不是谷歌,空中智能驾驶领域首次加入国家队玩家
4月9日,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一飞)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次融资由中航信托控股有限公司领投。
此前,一飞已得到国内数家知名资本的投资看好,此次得到中航资本战略融资,不仅标志着一飞正式晋升至国家队行列,也是国家层面首次参与、投资无人机领域的 ,行业将被重新定义洗牌。
一飞核心团队自2004年起在中科院进行核心技术的积累,在国内率先提出为无人机造“大脑”的概念。在成就了多个国内商用无人机的首次应用后,于2015年在天津开发区正式挂牌成立。
成立不到3年,中航工业就主动站台做背书,一飞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搭上超光速顺风车后,企业又将下一战场选择何方?
消费级存量市场一片红海,马太效应明显
按照应用领域,无人机可分为军用、商用和民用消费级三类。大疆的最先爆发,拉开了消费级市场厮杀的序幕。
有两件“小”事能够管中窥豹:一是多家TMT巨头企业开始涉足无人机业务,比如高通、Intel、百度、小米、腾讯等企业都在近年投资或自身成立无人机研发中心;二是互联网精英、行业体制内团队离职创业,比如前联想高管陈文晖创办了飞马,前中科院出身的80后博导齐俊桐也在2015年正式跳出体制,成立一飞。
下海创业者纷纷,但需要他们警惕的是,存量市场才是决定企业当下生存空间的重要指向标。随着消费级市场出现巨头垄断,创业企业首先要解决事关生死的头等大事——融资。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最新统计,2017年1-8月,我国无人机行业融资企业共有16家共计17次,累计获得融资约5.2亿元,其中有8家公司并非第一次获得融资。
换句话说,初创团队已经不再被资本方青睐,“一个好听的故事+一个炫酷的PPT+一个背景不错的团队”就能融到大把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事实上,不仅初创企业很难融到资,一些老牌企业也未能摆脱缺钱的黑洞。2016年的最后一个月,两家知名企业接连爆出百余人规模的裁员,让业界一片哗然。
从2015年至今,资本力量对无人机创业项目全面收紧钱袋,消费级无人机已迎来资本和市场双重寒冬的压力。
投资及行业专家普遍认为,继消费级市场被过度消费后,挤掉泡沫的市场增速已逐渐放慢,将长期呈现马太效应。
商业级增量市场持续加速,催生行业独角兽
3月14日,中国民航局飞标司副司长朱涛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无人机正从传统的航空领域向社会各领域延伸,正从娱乐飞行设备逐渐转化为一种涉及各行业的新形态生产工具。
从玩具,到工具,虽然一字之差,但市场前景几乎“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与消费级市场不同,商业级产业链非常长。从企业分工角度来看,里面包括飞控系统、整机供应商、电调开发、大数据方案开发商等;从应用领域来说,又囊括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物流配送等,很多细分的领域市场前景就超过百亿元。
以农业市场为例,全国植保无人机装机量达到近10000架,但我国农用飞机拥有量仅占世界农用飞机总数的0.13%左右;农业航空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70%,市场规模达到千亿元级别。
一飞创始人齐俊桐坦言,虽然植保行业看上去很美,但无人机市场还有明显的木桶效应,“最短的一个木板决定了行业的整体水平。”
以电池续航为例,电动多旋翼无人机一般只有十五分钟左右的飞行时间,如果用在植保上,还要携带重量不小的药剂和电池,实际飞到十分钟已经算是合格水平。
地形的自动探测与匹配,障碍物的自动检测与分类,喷洒路径的实时重规划,厘米级精度的定位与控制,种种技术壁垒,导致了行业内众多企业只能聚集在产业链下游,依靠购买零件、攒机器夹缝生存,入局和出局现象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只有为数不多能够研发、生产飞控系统、电调等核心硬件、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企业才有发展壮大的可能。
“不差钱”的一飞显然处于后者。从2004年就开始,一飞核心团队便在国内开始研发无人机,并被机器人领域世界权威期刊《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评为“中国唯一、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的飞行机器人研发及应用团队”。2015年,一飞正式挂牌成立,齐俊桐选择将飞控大脑作为切入点。在植保领域站稳脚跟后,企业开始在商业无人机上下游链条全力布局。
负责此次中航融资的中航爱飞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宋路,也对外透露:作为中航工业旗下专注于通用航空领域的产业投资基金,无人机行业一直是我们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
“一飞团队拥有超过十年以上在飞控系统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是一个成熟和经历过验证的成熟研发技术团队,产品和技术平台已经具备了领先优势和市场成果。同时,其遵循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搭建了完整的团队体系和业务发展战略,这也是我们看好一飞的重要原因。”
1、一飞,中国首家覆盖商用整体产业链的民营企业
事实上,在农业植保领域,整机厂商并没有精力或能力自主研发飞控系统和云平台等核心产业。
为此,一飞从客户实际痛点出发,一方面致力于让无人机作业稳定、简单、高效,不断地在硬件和软件上深耕细作、更新升级新功能;另一方面,避免既当裁判,又当裁判员的角色,坚决不涉猎植保整机,侵占客户利益,而是转向于布局上游产业链,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
“不让客户花出去的资金,成为最终杀死自己的子弹。”齐俊桐说,目前来看,选择加入植保整体市场,会有一定利润,但我们坚持认为,商业领域的盘子足够大,足以养活众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快速培育好市场主体,让擅长领域企业尽快发展,才是未来主流。
目前,企业产业线已覆盖无人机通航整机、多冗余度飞控、大数据云平台、APP管理运营、无人机培训设备、无人机试飞空域等多个方面,成为中国首家覆盖商用整体产业链的无人机民企。
2、大数据云计算引人联想,打造农业版滴滴打车
没有选择在植保整机市场分一杯羹,快速抢占利润点,对投资人而言,表面似乎是个“纯烧钱、耍流氓”行为。但实际上,一飞已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领域。
目前,一飞已研发国内较大商业规模的无人机云平台——百思智云和手机APP百思农场。“无人机属于空中数据采集分析的节点或者平台,背后连接的是大数据和云计算,是一个数据采集、分析和传输的智能系统。”齐俊桐说。
这套智能系统一方面作为政府监管部门打击“黑飞”的利器,另一方面,也将解决整机厂商供需间信息不对称、维护成本和管理成本高昂的实际问题。
在2017年的农业作业季里,搭载一飞自主研发的高可靠、稳定飞行控制系统的无人机已为超过百万亩作物喷洒药剂,使用喷剂近千吨,云平台百思智云获取1.6亿条有效数据,为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的农业作物撑起了一道保护伞。
未来,云平台会根据植保气候、气象、病虫害等大数据给出合理的喷洒时间,这样一端连接植保队里的无人机,另一端收集农户农药喷洒的需求,并结合千寻位置和谷歌地图,打造全新的农业版滴滴打车。
“滴滴一下,马上作业”的作业模式,将真正摆脱中国数十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零散、小地块”的实际土地喷洒难题,实现无人机和大数据平台“万物互联、万物融合”的 对接。
3、定位空中智能驾驶领域,瞄准行业独角兽
智能驾驶,指的是机器帮助人进行驾驶,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完全取代人驾驶的技术。
在地面战场,空中智能驾驶时代已经全面来临,正出现和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一样“烧钱抢占江山”的局面,百度、谷歌等巨头正热火朝天、全力布局市场,而在更广阔的空中智能驾驶市场,则鲜有布局者。
追其深层次原因,一是核心技术人才的缺失,二是真正的技术门槛实在太高。在固定翼、直升机、多旋翼为主流的三类飞行器中,多旋翼飞行器机械结构与动力系统最简单,但同时,其续航时间与载荷量也是相对最小,稳定性较差。
目前,国内主流无人机厂商生产研制的大多是多旋翼机型,这与技术相对简单、切入简单不无道理。当然,某种程度上这也极大限制了有效载荷。
包括大疆、极飞等众多国内无人机厂商,生产研发的无人机有效载荷一般在100公斤以下;在十吨级别以上则常年盘踞着波音、空客等传统通航企业,像波音737和空客320这种典型的单通道客机,起飞最大重量大概是50-80吨的范围;但在中间的100公斤至吨级空中智能驾驶领域,市场近乎空白。
从技术角度来看,想要切入这个万亿规模的市场,一个途径是正向研发,从零开始研发、生产、测试一架符合载荷、动力、舵机的整体,这需要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不可想象;另一个相对简答的途径是逆向开发,对市场上成熟的有人机型进行无人化改造,将飞行员和一部分载荷重量替换成飞控和其他设备。
业内专家判断,空中智能驾驶与通航产业有着天然关联性,通航的演进路径正在从闭门正向研发变成两条路。谁能率先掌握通航有人机无人化改造核心技术,谁将在未来市场抢到入场券,实现弯路超车的机会。
作为国内率先掌握有人直升机无人化改造的民营企业,一飞已经改装成功:MQ300:有效载荷100kg/最大续航4小时、MQ500:有效载荷180kg/最大续航4小时、欧若拉,有效载荷190kg、钻石DA40,有效载荷344kg等有人机型,在国际上均处于领先地位。
空中智能驾驶是工业革命和信息化结合的重要抓手,将改变人、资源要素和产品的流动方式,颠覆人类未来的出行和生活。
(1)从交通方面看,空中智能驾驶将快速提升未来交通效率,并有可能成为人工智能首先突破的领域
(2)从产经发展看,空中智能驾驶将引领通航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并重塑产业生态
(3)从环境方面看,空中智能驾驶将改善通航的空气污染
(4)从安全方面看,空中智能驾驶平台将由单一交通工量演变成智能平台,并将成为信息安全的新焦点
“通航产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全球化制造,数据管理的水平、范围、 直接关系到企业在未来制造格局中的地位和发展空间。”齐俊桐说,成为国家队员的一飞将以全球化视野和开放理念,通过投资、并购、吸收欧美通航强国在飞行器设计、加工、制造优势,并持续引入中国市场,打通智能航空上、下游产业链,抢占全球下一代智能航空的制高点。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