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互联网企业的公益活动,就很容易想到阿里系的一些项目,支付宝的蚂蚁森林,阿里的乡村教师,菜鸟的绿色行动,个个在行业内都有较高的知名度。阿里在公益上一直强调全员参与,去年阿里巴巴CEO张勇也曾明确:“18岁后的阿里巴巴,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全员公益的战略号召下,不只是天猫、淘宝、蚂蚁金服、菜鸟,阿里巴巴旗下的各个业务板块,都在积极投身到公益事业中。4月8日,作为阿里大文娱板块的重要一员,阿里文学正式加入到阿里的公益版图。
数字经济如何做公益?
在整个网络文学行业,公益相关的活动不多,毕竟,不像金融、电商、物流等与线下生活严密结合的行业,网络文学作为线上数字经济的代表,似乎很难找到公益的结合点。
阿里文学是这样做的: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联合发起的全民阅读公益活动——“益”起读书正式上线。
活动形式是:用户在阿里文学旗下的书旗小说APP的公益行动页面,通过签到、阅读等方式累计阅读时长并领取公益值,进而可以实现线上阅读线下捐赠,所购置的图书会通过“移动图书馆大篷车”发往安徽、甘肃、江西、四川以及贵州等地部分中小学校,为同学们送去各类优质书籍,整个过程会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和书旗小说站内进行公示。与此同时,阿里文学会在线下通过地铁通道、灯箱、车厢等户外广告,邀请周冬雨、陈数、江一燕等明星成为公益读书大使再次扩大影响力。
这个活动形式,跟蚂蚁森林用户积累“能量值”再转化到阿拉善沙漠的绿树,有异曲同工之妙,用户线上不花钱就可以参与到公益,最终在线下形成实际的捐赠,形成正面的影响,从结果来看,阿里文学的“益”起读书活动,有三重公益价值:
让更多的孩子有免费的图书阅读;
让阿里文学的用户有机会低门槛地参与到公益中;
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到阅读行动中,这也是最重要的。
在碎片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有“现代人不读书”的感受,提笔忘字不说,连完整读一本书的耐心都没有了。我去日本旅行就发现,日本人在地铁上看纸质书的,比中国多了许多,中国传统图书行业特别是书店也已普遍凋敝。不过,这背后所发生的是,中国用户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改变,网络文学兴起、知识付费流行,信息流大行其道,都表明这一点。在这样的环境改下,如何更好地阅读,从阅读获取营养和知识,而不只是打法时间的消遣,已成为人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对尚在构建价值观体系的中小学生而言,健康的文化文学阅读更是十分重要。
国家已经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将“大力推动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希望可以建立书香社会,今年两会全民阅读已经是第五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远事业,也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在落地层面比如各地都在建立作为“城市灵魂”的图书馆。而阿里文学的“益”起读书活动则可以实现正能量、积极向上的阅读理念的传递,正如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CFO、阿里文学CEO宇乾表示:
“公益是一个需要更多人传递的理念。公益是正能量的传承,公益的心是一个向善的心,这样大家才会形成合力,社会才有正能量。”
在我看来,阿里文学的“益”起读书活动,对于数字经济行业做公益而言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现在短视频、信息流内容分发平台都在强调价值观,投身公益事业即是体现价值观的形式,也是树立品牌形象必不可少的动作。数字内容平台做公益不能只是捐赠,而是可以让全体用户参与进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借助于平台影响力,传达正能量的理念。
阿里公益版图日趋完善
阿里巴巴目前在公益上的行动可以说是琳琅满目,自上而下实现了全员参与,各个业务条线都有形式各异的公益探索。此次阿里文学的“益”起读书活动就与大文娱各个板块进行了联动,比如联合虾米音乐寻光计划magic guy乐队制作主题曲,联合优酷制作《读书人》第二季泛文化节目。
此前,阿里在公益上比较知名的项目,除了蚂蚁森林、菜鸟绿色行动、阿里的乡村教师外,还有许多。
早在2011年起,阿里就宣布阿里巴巴会将自己的收入的千分之三用于社会捐助;2014年,阿里巴巴宣布拿出2%的总股本成立马云公益基金,迄今为止,这依然是中国企业最大的单笔捐赠。去年马云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17位创始人及合伙人、阿里巴巴集团,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5.6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设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发展基金”,旨在支持浙江大学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和科研事业,这是阿里系在健康领域最大一笔公益捐赠。
去年9月,在自身18周岁的年会前夕,阿里巴巴的12位女性合伙人对外宣布成立了“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主旨是帮助困境中的儿童和妇女。去年12月,阿里巴巴36位合伙人在上市后第二次集体亮相,只为宣布阿里巴巴的脱贫计划。阿里巴巴当时成立了脱贫专项基金,宣布在未来5年投入100亿元用于脱贫,且每个合伙人都从自身擅长的角度 参与到脱贫中;同时每个独立公司都要负责一个脱贫项目,总裁背脱贫KPI指标,脱贫也已成为阿里战略性业务。
可以看到,阿里在公益上不只是出钱,而是出钱出力。目前,阿里各个主要业务条线都已近有了自己的公益项目,阿里也完成了从公益的顶层设计到全员参与的成功落地。
阿里式公益的行业启示录
事实上,古往今来,每家上了一定规模的企业,都会想到社会责任,都会有各种公益慈善行动,不过我们会发现,今天中国互联网企业做公益与十年前的土豪老板们大笔捐赠以求登陆慈善榜或者在慈善晚宴的聚光灯下领一个奖杯已大不相同。阿里式公益模式,事实上对于企业应该如何做公益,如何履行企业公民责任,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不是简单捐款,而是重在参与。
不强调捐钱数量的多寡,而是 参与。比如在教育上,除了直接拿钱支持乡村教育外,阿里每年都会举办乡村教师晚会鼓励优秀的乡村教师和校长,去年还加入了乡村校长大会。
参与的公益理念贯穿在阿里公益实践中,不只是高管、员工参与,还让用户参与进来,蚂蚁森林、菜鸟绿色行动、阿里文学“益”起读书,整个公益行动设计都是围绕用户参与,比如阿里文学“益”起读书活动,除了为偏远地区中小学生捐书之外,更多是唤醒各地中小学生,以及成年人对阅读的热性,宣扬“全民阅读”的理念,培养每个人对公益的参与感。
2、不是各司其职,而是全员参与。
许多公司的公益活动,是由特定部门——很可能是品牌公关部去做的,公益被当成企业的一个不得不履行的职责,就像将税务交给财务部门一样的做法,还有一些企业会搞抖机灵式的公益,偶尔做下公益是为了蹭流量,拉动业务,然而阿里的公益活动一直强调“全员参与”。
阿里在2015年提出了“每人每年3小时”的公益目标,阿里员工每年都要参与至少3小时公益并量化申报,截至去年底阿里系员工“每人每年3小时”已累积17万多人次,申报公益时超过28万小时,阿里合伙人、各个事业部的负责人都会有公益任务,自上而下,实现了全员式公益。
3、不是随便做做,而是专业公益。
阿里巴巴将公益当成企业的一个业务来做,这意味着不只是要出钱,还要有战略、策略和专业。阿里做公益一定采取“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强调科学性、可持续的公益,因为阿里认为:
“如果做公益没有效率意识、没有结果导向、没有公平、没有优先级,任何公益都不能持久,只要不能持久的东西,永远走不下去。”
比如阿里女性合伙人的“湖畔魔豆”公益基金就体现出这一点。12位女性合伙人就表示,不只是会成为出资人,还会直接参与到基金会的日常运作中去,包括顶层设计和项目执行。再比如蚂蚁金服的蚂蚁森林,在植入造林活动上与专业团队联手,目前种植树木已超过千万颗,成功在阿拉善开辟出一片绿洲。
4、不是扶贫济困,而是长期公益。
曾几何时,中国企业做公益,更多是在做慈善,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在自然灾害前挺身而出,在这样的公益大环境下,出现了陈光标这样“暴力慈善家”。这种将慈善公益等同于捐款捐物、帮助弱势群体的理念是落后的。每逢自然灾害,网上都会出现逼捐、按照金额评判企业/明星公益意愿的现象,也表明社会公益观念还是相对落后的。
而阿里做公益,已经不是简单地把钱给弱势群体,而是投入到健康、环保、教育、科技等长期事业中,这也是发达国家注重“长期效果”的公益理念,做公益不应该只是解决紧急问题,而是应该解决重要问题避免紧急问题的出现。比如阿里文学的“益”起读书活动,不是面向偏远山区的儿童捐书,而是帮助青少年培养阅读的习惯,让中国人更重视阅读的价值,助力国家全民阅读战略落地,长期来看,可以让中国青少年得到更好的教育成长,也可以让全社会因为阅读而变得更美好。
可以看到,阿里巴巴目前的公益,不论是从理念还是行动模式来看,都值得整个行业,特别是传统行业学习,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变得更好,我们每个人,包括企业必然也会从中受益。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