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个不买IBM服务的理由

摘要:作者:ALECKINNEARIBM曾经的辉煌无人可抹杀,那时一个小小的软件部门便能徒手覆灭微软,那是“蓝色巨人”时代。然而世间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唯一不变的是一切都在变。互联网、云计算、移动化、大数据等

作者:ALEC KINNEAR

IBM曾经的辉煌无人可抹杀,那时一个小小的软件部门便能徒手覆灭微软,那是“蓝色巨人”时代。然而世间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唯一不变的是一切都在变。互联网、云计算、移动化、大数据等新技术新趋势带来了变革,昔日后辈成为了领跑者,昔日的巨人却早已跌落神坛。几度转型也并未挽回大势,股神巴菲特减持股票、连续22个季度营收下滑、裁员与高管贪腐等丑闻使其深陷泥淖。

往昔巨人的光环为如今人们的叹息徒增了些许回响。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IBM的某些作为又将自己推向了另一个深渊。

事情是这样的,在政府的一个薪资系统招标项目中,IBM以2000万美元低价中标,最终却变成一个10亿美元的骗局。政府耗资数10亿美元换来的竟是中看不中用不得不丢弃的系统,因为这些系统使普通公民半年甚至更久无法拿到自己的薪水。或者也可以说IBM是一再地蹂躏全球各地的政府。

因为种种迹象表明这似乎是IBM的策略,并不是什么意外。通过深入调查发现,AIBM%E7%9A%84%E4%B8%80%E9%97%A8%E2%80%9C%E8%89%BA%E6%9C%AF%E2%80%9D" data-target-sentence="%E9%80%9A%E8%BF%87%E6%B7%B1%E5%85%A5%E8%B0%83%E6%9F%A5%E5%8F%91%E7%8E%B0%EF%BC%8C%E8%BF%9E%E9%80%9A%E5%8A%A0%E6%8B%BF%E5%A4%A7%E3%80%81%E6%BE%B3%E5%A4%A7%E5%88%A9%E4%BA%9A%E5%92%8C%E5%AE%BE%E5%A4%95%E6%B3%95%E5%B0%BC%E4%BA%9A%E5%B7%9E%E7%9A%84%E6%94%BF%E5%BA%9C(%E7%9B%AE%E5%89%8D%E4%B8%BA%E6%AD%A2%E5%8F%91%E7%8E%B0%E8%BF%99%E4%BA%9B)%E5%8F%AF%E8%83%BD%E9%83%BD%E8%A2%AB%E5%85%B6%E8%93%84%E6%84%8F%E4%BC%A4%E5%AE%B3%E8%BF%87%EF%BC%8C%E8%BF%99%E4%BB%BF%E4%BD%9B%E5%B7%B2%E7%BB%8F%E6%88%90%E4%B8%BAIBM%E7%9A%84%E4%B8%80%E9%97%A8%E2%80%9C%E8%89%BA%E6%9C%AF%E2%80%9D">连同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宾夕法尼亚州的政府(目前为止发现这些)可能都被其蓄意伤害过,这仿佛已经成为IBM的一门“艺术”。

先从加拿大说起,IBM为加拿大政府提供了7.8亿美元的薪资系统,但该系统并没有起作用。详情如下:

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加拿大政府

其实,政府构建薪资系统是想通过减少工作来节省开支。

加拿大约有26万名公务员。其中超过1200人从事与工资单相关的工作(会计、簿记员和管理人员)。工资单相关工作大约耗费一般企业1/3的会计成本,很多企业为此绞尽脑汁,使用Freshbooks这样的自动化软件,但仍然无法使企业会计成本低于营业额的3%。

而对于政府或者软件/ IT公司这样的服务业来说员工薪酬所占比例更高,约占70%以上,所以他们寄希望于减少员工数量降低成本,政府的目标是减少500人,而不是全部的1200人。

加拿大政府交给IBM的任务是重新设计一个薪资系统来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IBM试图将各种不同的支付系统都集成到一个系统中,这犯了大错。

其实如果将支付系统分类并且进行同类组合效果会更好。在所有模块的顶部生成一个主报告系统来交付联合报告。如果要做10个或15个支付系统,以可访问的方式存储数据,则报告系统将相对容易编写。可以先将工资进行分类,选择一个类别,构建一个良好的支付系统,然后将其克隆到其他类别中。

但是,IBM并没有这么做,出于私心,它将加拿大政府的其它软件(Oracle的Peoplesoft)卖给了别的合同商,应该从中谋取了不少利润。或许IBM自认为它们设计的系统可以取代政府所有与薪资相关的软件,可最后IBM未能成功启动设计的系统,而政府一直在为其服务买单。

本想节省会计人力成本的加拿大政府,最终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IBM公共服务合同诈骗历史

加拿大政府的薪资系统设计项目,狡猾的IBM因其失败而获得更多收益。

这不是意外,也并非唯一。澳大利亚政府也不幸中招: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在与IBM一份初始合同终止后,取消了一个类似的项目,最终导致政府损失约10亿澳元(约合7.72亿美元)。虽然公开调查主要指责了政府官员,但人们认为IBM也难辞其咎。

其实,政府解决这种失败的合同应该不会很难。私营企业也没有理由从失败的公共项目中谋利。

在过去,加拿大政府所能做的仅是告诉IBM需要按合同交付,否则IBM将被禁止在加拿大开展业务(实际上是冻结)。但是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类似的贸易协定,政府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杠杆调控作用,这些私下的交易仍在继续推进。

难道加拿大纳税人要为与不正当供应商签订的腐败合同买单?当然不是。这些公司应该明白,当签约提供公共服务时,他们将被追究责任。

而IBM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事。

IBM曾经就是一个空壳

1993年,IBM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变革。起初,他们把世界上最能干的软件和工程人员都外包出去。在摧毁了美国的劳动力市场后,IBM把重心转入布拉迪斯拉发(斯洛伐克首都,斯洛伐克语:Bratislava)。但最后由于环境成本太高,一些业务不得不从布拉迪斯拉发向外转移。从其内部人士那里,我们得以一窥IBM的那段服务业务历史。

IBM在布拉迪斯拉发团队是由一个客户经理领导的10人组构成,但实际上可能只有两个人对外有联系。斯洛伐克人在中等水平的服务岗位上很有天赋:如果节奏无需太快,他们会很负责任且有礼貌。除了天赋之外,他们对外语学习的要求也很高,因为斯洛伐克人除了自己的语言之外,还被迫用其他语言与外界交流。

这些软件“专家”的技术水平相当低。语言技能与基本的计算机素养(发送电子邮件和管理CRM的能力)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一位在IBM工作的HR和我讲了在斯洛伐克招聘的情景,颇为搞笑。只有三个问题:

1、“你能用英语说出你的名字吗?”

2、“你能礼貌地坐在桌前吗?”

3、“你能打开电脑吗?”

然而,若这些人或他们的朋友是唯一符合要求的人,被录取基本就是板上钉钉。而斯洛伐克人,尤其是从事服务业的人,非常诚实。

都是谁在IBM实施软件?

其实,技术工作根本没有保留在斯洛伐克境内。它被送到了印度,而那里的技术专家技能极低费用却颇高。小型的服务可能需要做三到四次才能通过质量控制,然后由“团队领导”反馈给企业。但是团队一直在轮换,在任何给定的项目上都没有连续性。如果我是IBM的客户,我会非常担心,我的数据在如此多的权限和专家之间转移,任何薄弱环节都可能导致私人商业数据泄露。

作为交换,公司支付的是溢价开发利率——每小时数百美元。IBM实际上以高价出售其开发人员,4美元/小时。一家公司可以聘用软件定制工程师,每小时薪酬为软技能的10倍,硬技能的5倍,IBM收取薪酬的三分之一。

所以现在,作为雇主、供应商和企业公民,加拿大正在为IBM的不负责任买单。

相较于IBM,本地人员可能更好

其实,加拿大政府如果当初雇佣加拿大人Mike McDerment从零开始建立他们的薪资系统会更好。Mike已经建立了两个会计系统,它们可圈可点:Freshbooks One(我们正在使用的)和Freshbooks 2 (Freshbooks现在正在销售的)。

Freshbooks实践问责制。曾经Freshbooks服务器宕机大约8小时,Mike给每个受影响的企业(大约一半的客户)提供了一个月免费服务。我认为这种补偿很疯狂(这是因为某个没有按照计划进行的项目要将6000美元退还给单个客户)。

我对那些考虑购买IBM品牌的人唯一的建议就是:不要买。IBM叫卖的与实际交付的表里不一,他们只会以高价提供低质量的服务,并试图与客户签订不诚实的合同。此外,IBM对其员工的待遇也很差,现在它已经掏空了其国内经济(北美)。又将手伸向了国外政府,IBM在失败的薪资项目上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窃取了近10亿美元。

想想吧,如果这就是IBM对待员工和政府的方式,它对待普通小企业又能好到哪去?

相关文章:

2018年6月 《第四届中国SaaS峰会之重回渠道价值》将在北京举行,欢迎您的到来,我们共谋未来发展。

请点击阅读原文进行报名)。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3-25
亿万个不买IBM服务的理由
摘要:作者:ALECKINNEARIBM曾经的辉煌无人可抹杀,那时一个小小的软件部门便能徒手覆灭微软,那是“蓝色巨人”时代。然而世间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唯一不变的是一切都在变。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