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问题在中国的内容产业中已然是老生常谈,新技术带来的新内容形式更是让维权者总感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忍无可忍之后便只好奋起一击。
最近知名大V曾鹏宇便在微博上“手撕”喜马拉雅FM,表示在喜马拉雅平台上发现了自己撰写的《世上有颗后悔药》的全本有声书内容,用户可以免费下载和打赏发布该内容的主播。但问题在于,这一有声书内容并未获得作者曾鹏宇本人和出版社的授权同意。
知识付费、粉丝经济这些模式为原本不容易找到的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内容创作者们找到了一个变现方式,也正是这种经济激励方式加入,让UGC或PGC内容生产变得更加活跃,但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人觊觎。曾鹏宇并非个例,这一问题更多的在于平台和机制,而非某个盗版者与创作者之间。
内容经济的双刃剑
新媒体环境下,粉丝经济、知识付费的浪潮让内容创作者们找到了真正可以独立创作优质内容,并获取收入的模式。
在此之前,内容产业一直以来都是以免费内容获取用户注意力,以广告和软文变现的模式为主,注意力经济几乎成了所有内容产业的核心,即便是在互联网时代初期也不例外。尤其是互联网开发性、共享性等特征让很多用户将其与“免费”划了等号,似乎内容天生就应该免费一样。
可问题在于,内容带来的流量价值有高有低,像喜马拉雅FM上的音频内容,本身就不容易插入广告。用户在消费内容时往往不会点亮屏幕,因此屏幕上的任何广告的CPS和CPM价值都十分有限。而在不长的音频内容中间插入广告则又会让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粉丝经济和知识付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窘境,让包括音频内容在内的各种互联网内容都有了变现的机会。另一方面,适合这一商业模式的内容大多以音频的形式出现,因为音频内容更适合碎片化的用户内容消费习惯。
但这一方式中大量的内容是来自于二次加工创作,读书、读报类的解读内容就属于此。而沿着这条边界很容易就会滑到将版权内容无授权地音频化的领域,这一次爆发的矛盾也正是在于此。作为平台方的喜马拉雅在内容审核上缺乏把控,让盗版内容公然出现在自己平台之上,让版权的拥有者利益大大受损。
得到式的成功和喜马拉雅式的混乱
得到开创了知识付费这个赛道,但除了内容付费、替人读书讲知识之外,得到的成功还得益于其在内容上的克制和强运营。得到一直没有开放专栏的入驻和内容上传,这让得到的增长速度在经历了初期的爆发之后进入了一个平缓期,但这种在边界上的克制也让得到在内容的质量和版权问题上一直处于可控层面。
而这一次的事主喜马拉雅一直以来都是做开放式内容平台的思路,即便是引入了知识付费的玩法之后,其对付费内容的审核也要弱于大多数内容平台。
这种开放的思路为喜马拉雅带来了大量的内容提供者,但内容提供者本身的鱼龙混杂,以及喜马拉雅缺乏足够的版权意识,使得其平台上一方面优质原创内容难以凸显,用户时间是有限的,盗版内容不仅仅损害的是被盗版者的利益,同时也打压了优质的内容原创者,分走了大量原本属于优质原创内容的流量。
另一方面盗版内容利用盗版红利攫取了大量流量,而对于此,喜马拉雅FM则是选择不作为,甚至是不积极处理,这与其本身商业模式上的问题则密切相关。
喜马拉雅不作为背后原因是什么?
1、喜马拉雅依赖于流量漏斗生意模型
喜马拉雅本身作为平台型产品,其模式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于靠购买的版权内容和部分用户上传的盗版内容来吸引流量,然后通过广告和知识付费变现。这是一个典型的流量漏斗模型,核心在于前端能够吸引多大的流量,以及中间的转化率能够有多高。
加之喜马拉雅又身处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荔枝FM、蜻蜓FM,以及腾讯旗下的企鹅FM,甚至得到和在行一点这样不同形态的知识付费内容平台也与喜马拉雅有竞争关系。因此对于喜马拉雅而言,主动地封杀这些有着不错流量吸引力的盗版内容对其来说可以说是自断一足,这种主观上的问题也成为了喜马拉雅在一系列类似版权纠纷的问题上不作为的重要原因。
2、新技术不断带来新的内容形式,监管尚不够健全
新媒体的内容形态因为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不断迭代,而版权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更新速度往往会处于落后。对于这类将版权内容音频化后发布的盗版行为,加之一般涉案金额小等原因,在缺乏明确监管的情况下,往往最终的结果就是不了了之。
而作为平台方的喜马拉雅FM则可以举起“避风港原则”的大旗,将自己置身事外。当一件事情的违法成本很低,却又有可能收获不小的收益时,自然也就会层出不穷。无论对于平台,还是盗版内容上传者而言都是这样。
3、喜马拉雅式的焦虑
喜马拉雅FM虽然一路走的顺风顺水,但实际上始终处于焦虑。核心原因在于两点,一方面是虽然有不错的用户规模,但音频内容的变现方式一直不够清晰,广告模式的收益有限,对于广告主们而言投效比也有限,大量广告主更愿意将广告预算投放到内容本身,做成原生广告的形式,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音频平台在内容获取上,喜马拉雅一直更依靠采购头部内容版权的方式,其自身优质的主播相较竞争对手偏弱。随着头部内容争夺变得更加激烈,版权内容价格升高,喜马拉雅在内容版权上的投入更容易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这对于一家D轮后,面临上市可能性的公司而言显然不算良好状态。如此一来,喜马拉雅在流量端和变现端的双双“动作变形”也就不难理解了。
对于喜马拉雅FM而言,这样的版权纠纷已经不是第一件,一定也不会是最后一件。但这种事件对于整个内容行业的伤害却是巨大的。版权对内容创作者的保护不仅仅是对其利益的保护,更是对其创作积极性的保护,倘若漠视版权,那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既然自称行业老大,那么喜马拉雅FM就需要更加自律,主动地去维护内容生产者的利益,而非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盗版内容短时间内可以吸引一部分流量,但最终用户还是会用自己的行为投票,去选择那些真正尊重知识产权的平台。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 华为员工涌入苏沪两地,房东狂欢:租金几近翻倍,跨省租房成新常态
- 制造业巨头空客计划裁员2500人,应对航天业务亏损与供应链挑战
-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江阴市与清华大学携手推进重大科技项目
- 美国或再升级出口管制:考虑限制AI芯片对中东出口
- 刘强东章泽天报案:京东发言人证实夫妇俩遭有组织造谣,警方已介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