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中化农业旗下的中国优质农产品榜单——“熊猫指南”在北京首次亮相,熊猫指南主要针对中国农产品,遵照五大标准:“环境优、品种优、种植优、品质优及物有所值”,进行三星评级,每年发布两次。在“熊猫指南”品牌发布的同时,熊猫指南2018春榜正式发布,涉及蔬菜类、水果类、粮食类三大类,共56种农产品,其中一星产品51种,二星产品5种,三星产品空缺。
中化农业为什么做熊猫指南?
中化是国有特大型骨干企业,主要业务涉及农业、化工、能源、金融和地产,旗下拥有多家上市公司,是首个登陆《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的中国企业。中化也是中国最大的农业投入品和现代农业服务一体化经营企业。在尝到褚橙后,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覃衡德被打动,进而有了做一个农产品榜单的想法,“找到各种农产品中的褚橙,让良心种植者获得溢价,让每种农产品都有标杆,让良币站稳市场。”中化农业每天都有几千名员工在田间地头服务农业,接触了许多优质农产品和有匠心的农人,熊猫指南的初心,就是希望可以让这些优质农产品被世界知道。
在消费升级和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对于绿色、健康和优质的农产品期望越来越高,中化农业作为中国最大的涉农企业,希望让熊猫指南连接农产品和消费者,可以帮助消费者发现真正优质的农产品;可以帮助良心种植者建立品牌和获得回报,进而推动农产品品质升级和品牌建设;也可以协助政府建立高端农业标准,促进农村特色经济发展,而这是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
对于中化农业自身而言,做熊猫指南并不是出于商业目的考量,而是站在大型企业社会责任角度,将其当成公益来做,希望可以给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打造一份优质农产品的百年榜单,用自身品牌来给它背书,同时没有任何商业元素,进而具有顶级公信力。不过,熊猫指南可以促进农业品质升级和农业现代化,这对中化有利,覃衡德也坦言:
“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我们的农业科技和农业服务才有用武之地,我们不为利益而做,但终将利益所有人,包括我们自己。”
会成为农产品的米其林吗?
说到榜单,人们就会想到米其林指南,即吃货们的“红宝书”。作为世界久负盛名的美食榜单,米其林自1900年成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2006年从欧洲走向了世界。尽管多年来不断有各种美食榜单视图挑战米其林的地位,不过毋庸置疑的是,米其林依然是最权威的美食榜单。熊猫指南也希望可以成为一份面向消费者的百年榜单,如何做到?米其林的成功可以借鉴。
1、充分的实地调研。
与一些榜单是坐在办公室“云调查”做出来的不同,米其林信奉实地调研,它拥有专业的评审员团队,每名评审员每年要在全世界奔波上万公里去品尝其负责区域的候选餐厅,大多数时间在旅途中度过。当他们决定给一家餐厅加星或者减星,就会多次光顾对应餐厅,确保每次的感受都保持一致,进而对加/减星决定抱有绝对的确信,而且这个过程可能还会换人,以消除个人误差。
要做好一份农产品的榜单,同样离不开充分翔实的调查。只有到农产品生产地看看,才能对其环境,对种植过程,对农人有深入了解,而且相对于一餐饭来说,农产业种植周期长许多,要判断农产品是否优质也不只是靠嘴巴就能做到。熊猫指南同样秉持了这个理念,2017年熊猫指南品牌启动以来的一年时间里,其调查团队累计行程35万公里,途经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乡镇村落,对候选产品在完整种植季内进行产前、产中和产后调查,同时应用国内外多家顶尖实验室平行检测和卫星扫图等技术手段,来判断一个农产品是否符合上星标准。
2、清晰的评选标准。
当我们判断一家餐厅是否好的时候,很容易受口味等主观因素影响,而米其林调研员在暗访一家餐厅时,会将自己的主观想法放到一边,将自己变为“打分机器”,严格按照米其林的打分标准来打分,而且这个标准百年来都秘而不宣,避免餐厅针对性改善。
熊猫指南对农产品的评选依据五大标准:环境优、品种优、种植优、品质优及物有所值,同时坚守独特的“两有一无”原则:有精准地块信息,不再是泛地理概念;有退出机制,持续评价,不再是一劳永逸;独立第三方,不掺杂直接商业利益。可以说,规则十分清晰。与米其林不同的是,它公开了规则,米其林让评分规则保密的原因是要让餐厅和厨师不断创新,进而给食客惊喜,而熊猫指南的目的是要助力农业品质升级,公布规则农人就能有的放矢,种植出更优质的农产品。
3、绝对的独立第三方。
米其林权威的原因是,它的模式是向消费者售卖红宝书,没有任何商业元素,绝对的独立第三方。它不向参选商家收取任何费用,调研员在调查一个餐厅时跟普通食客一样买单,而且一旦感觉到自己被认出,就要立即终止用餐,且十年后不再对应区域任职,改由其他调研员来匿名调研。
同样,熊猫指南整个评价过程也不收费,以便确保评价的“独立、科学和公正”。熊猫指南背靠中化,而中化2017年营业收入就高达5210亿元,不缺资金,它做这份榜单也不为商业利益,而是一种公益事业,且中化自身做农业服务而不是种植,因此这份榜单自然就可以绝对独立公正。
可以看到,米其林有的核心元素,熊猫指南都具备了,而且结合现代农业的特色,以及农产品本身的特殊性,熊猫指南在米其林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卫星扫图、农产品成分分析、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来确保榜单的科学性。所以我认为,熊猫指南有机会成为农产品的米其林。
长远来看,熊猫指南除了能对消费者和种植者产生价值,对食品加工、餐饮、生鲜电商等行业也会产生影响,比如餐饮行业可在菜单标注食材是否入选熊猫指南,进而给顾客提供决策参考。
米其林经济正在中国兴起
有意思的是,熊猫指南,不是第一家想要在中国复制米其林模式的榜单。
此前,日本的tabelog,北美的Zagat,英国的Best50、法国La Liste都一定意义上在模仿米其林,即便在欧洲,米其林也因为过于保守,一直受到不同势力的挑战,最大的冲击发生在1969 年,因为米其林没有及时认可“新料理”风潮,亨利·戈特和克里斯汀·米兰两个美食评论人创办了《新指南》(Le NouveauGuide),用“新”来暗指米其林指南的“旧”。第一期《新指南》的封面标题直接就向米其林叫板:“米其林:别忘了这48 个新星!”
在中国,在互联网成为信息的主宰后,也有越来越多扎根于互联网的榜单兴起,美食领域比较知名的就有大众点评的黑珍珠指南和携程的食美林榜单,前者依托大众点评的餐厅资源,后者则面向用户在旅行中找美食的场景,此外,独立的第三方榜单也在兴起,如企鹅吃喝指南,以及去年获得1000万Pre-A轮投资的“盖得排行”。
相对于米其林而言,这些榜单基于互联网,提供更便捷的榜单获取方式,同时更加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习惯——迄今为止米其林对于中国餐厅一直不怎么待见,入选米其林的中国餐厅数量寥寥无几,比如大众点评的黑珍珠指南就在评选标准上进行了优化,评选标准涵盖了烹饪水平、餐厅水准、传承创新三个维度,更加符合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
不论是刚刚发布的熊猫指南,还是正在兴起的“中国米其林”们,都表明,不论是什么时代,不论什么市场,榜单对于消费者而言,一直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而且十分直接有效。不过,要做一份成功的榜单,就必须要遵循严苛且科学的评审标准,拥有独立客观公正的视角,再进行充分的比对,只有这样才能给消费者提供真正的指南价值。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