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春节休假赶回来上班的人们突然发现,共享单车已经悄悄地涨价了。据报道,ofo小黄车的1元月卡购买通道被关闭;巧合的是摩拜的月卡折扣也停止了。这让不少习惯了免费骑行的用户,一时间不易适应这强大的反差,纷纷吐槽不已。还有人则甚至担心共享单车会步网约车的后尘,形成寡头垄断后趁机抬高价格,最终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闪电战打成消耗战,双方无法打退对手只好休兵
这次两大巨头不约而同地结束价格战,表明双方都面临着非常现实的成本压力和现金流压力。之前大打价格战时各家企业都抱着两个美好的想法:一是认为价格战能够速战速决,自己的弹药充足可以用猛烈轰击迅速将对手彻底打倒,并不会对资金造成太大的压力,比如朱啸虎就曾经自信满满地放言90天内就能结束战斗。二是认为共享单车属于日常高频消费,用户粘性比较大,有望将自己的APP培养成长为新的互联网平台;未来可通过用户和流量的价值来获得额外的广告收益,从而弥补价格战带来的损失。
然而事实上,这些想法都被证明了只是它们一厢情愿的想法。一方面,双方的闪电战稍一不小心就打成了长期消耗战,逼着朱啸虎改口不说,生生从预期的90天拉长到一年多。这期间,摩拜和ofo虽然先后把一众中小企业成功打跑,但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几乎把自己打成了残血。而阿里大手笔投资的哈罗单车,利用双强互殴、无暇它顾的机会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大肆扩张,不知不觉地做大规模蓄势待发,准备随时对摩拜和ofo发起攻击。另一方面,共享单车发展到现在,除了初期的新鲜感引发社交分享互动外,并没能真正让用户激发出社交平台属性。相反,共享单车即扫即用、用完即走的工具属性日益显著,甚至越来越依赖微信、滴滴、支付宝等流量入口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实质上宣告它们的互联网平台梦已经破灭。
在这种情形之下,投资人也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变得理性了不少,不再支持管理层的冒进行为。失去了投资人的持续输血,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两家企业不得不提前结束这场漫长的价格战,保存体力以提防哈罗单车的偷袭。
用户大量流失和市场垄断都不太可能发生
因为之前的价格战,很多共享单车用户习惯了各种优惠,有人担心今后将会导致用户大量流失,可能不利于行业发展。这个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但整体而言不足为虑。
首先,不排除初期有一部分用户不适应,并会在短期内减少或停止使用共享单车,但从身边朋友的反映来看这部分用户很少,大多数人对目前包月20元、一小时一元钱的价格普遍持认可态度。因为即使是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出去,停车费也与此差不多,还得担心出现故障或被盗等意外。其次,从以往网约车、外卖等补贴大战的历史经验来看,消费者一旦被培养起使用习惯后很难再改变,哪里是价格有所上升。此外,共享单车在城市出行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刚性需求非常缺乏弹性,价格上调实际造成的影响很小。因此,从长期来看只要共享单车的定价合理,其用户基础便不会遭遇大流失。
至于担心形成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我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同样很小,共享单车应该不会像网约车那样出现市场垄断(其实优步不是意外退出的话,网约车也不会出现滴滴一家垄断市场的情况)。因为共享单车进入市场的资金和技术门槛都不算太高,即使是摩拜和OFO合并成为巨头,假如它们能获得较高的回报率,自然会有其他企业受利益驱动进入市场参与竞争。除非是监管单车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不让后来者进入市场。这种可能性有,但实际非常小。而资金和技术门槛较低,也使得先行者很难在技术和服务上形成独有的竞争壁垒,后来者只要把产品和服务做好一样能赢得用户的认可。再退一步说,如果共享单车的价格过高,消费者还可以自购自行车,成为共享单车强有力的替代品,迫使共享单车价格降至合理范围。
这些因素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从而避免人们担心的市场垄断出现。实际的市场发展也正是如此,哈罗单车通过差异化策略,从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市场做起,渐渐有对摩拜、ofo形成了不小的竞争压力。比如我在一些五线城市就观察到哈罗处于领先的市场地位,渐有农村包围城市的气象。
精细经营实现盈利,共享单车的竞争才真正开始
早在共享单车刚刚兴起时有人问我是否看好,我的回答是需求旺盛有市场前景能够持久,但疯狂烧钱的模式无法持续,并不可取。共享单车有共享之名而无其实,是典型的重资产运营模式。与网约车平台自身没有运营资产不同,共享单车企业除了市场营销和运营人力成本外,还有着较高的固定资产折旧和维护管理成本。滴滴们只要停止补贴,就可以立即实现控制成本甚至获得盈利的可能。但共享单车则不同,价格战的停止并不能快速实现成本控制,需要从头面对残酷的现实。
实际上共享单车靠单车分时出租主业,就完全可能实现盈利的。拼光子弹后退出的小鸣单车创始人邓永豪曾经算过账,单车成本400元左右,包括折旧和运营成本在内,每辆车的综合运营成本可控制在0.95元/天,只要每辆车骑行达到4次收入2元(小鸣单车当时的价格是0.5元/次),即可在两年内收回投资。
按这个算法,共享单车只须达到每辆单车日均使用四次即可。一天四次听起来好像也没有难的,因为去年夏天某共享单车的公开数据计算显示,每辆单车日均使用次数达到了五点多次。但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去年8月和小蓝单车李刚私下交流时,他透露出来的行业真实数据是只有少得可怜的一两次(小蓝单车早就退出市场,我现在这样说应该不算出卖他吧)。相比之下,国内公共自行车运营较好的杭州可达到每车3.6次/天,运营最佳的太原甚至能达每天10次。或许此前超量投放、粗放经营等原因,导致共享单车的使用率非常低下。另一个严重问题则是,由于之前重投放而轻管理、维护,造成共享单车故障率偏高。有时用户连着扫好几辆都是坏车,造成了用户体验下降不说,还大大推高了维护管理成本上升。这在太原、杭州等地的公共自行车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倘若以公共自行车的先进单位为标杆,共享单车行业显然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只要努力达到杭州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指标,每天每辆车就可以获得近4元的营收,完全可以摊薄成本甚至实现盈利。
整体而言,我认为摩拜和ofo停止价格战是一件好事,意味着它们将工作重心真正放在业务运营上来,将有利于行业的有序竞争。毕竟不论什么行业,都只有实现盈利才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即使是公益事业也必须考虑收入和成本的平衡。可以说,不打价格战之后,共享单车市场的生存竞争才真正开始。今后精细化运营将是共享单车企业经营策略的重点,也是将决定谁能赢得市场的关键因素。
刊于《南方都市报》2018年3月3日版,网络首发百家号,略有调整增补
【作者介绍:蚂蚁虫,科技评论人,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蚂蚁虫(miniant-cn)】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