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消费近年来是个热门话题,特别是随着社交、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移动互联网应用兴起的今天,信息消费更是被看成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有统计数据显示,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就能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00多亿元。在美国、日本的人均信息消费支出分别为3400美元和2400美元,而我国仅为631美元,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用户市场、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最大的宽带用户市场,我国的信息消费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国务院去年8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出:到2020年,信息消费规模预计达到6万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
本期《通信世界》“特别报道”关注的就是“信息消费”的话题。设计这个话题的初衷是关注春节期间的信息消费现象。我们知道,每年春节,都是消费支出的高峰期。在信息通信领域,之前的拜年短信,现在的“抢红包”(流量消费)都是典型的代表,传统的以前是安装电话,现在是换新手机,或者安宽带。但无论做什么,春节期间人们在信息通信领域内的支付还是很大的。
但在抢夺这个巨大的“蛋糕”中,曾经风光的电信运营商正在逐渐的隐身,AT(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厂商成为主角。网络技术退居幕后,应用服务大行其道。从产业发展趋规律讲,这是大势所趋,并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但传统电信运营商以及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如何借助信息消费的大潮,再次寻找到产业发展的“春天”?
这两天许多通信企业开始陆续开始发布上一年财报,从财报披露的数据看,各家的日子就如同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先是华为公司下调了2018年销售增长预期,从去年的15%乃至过往30%的增幅,下调至9.2%,其中运营商业务几无增幅;爱立信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营收下降12%,净亏损24亿美元;诺基亚营收下滑7%净亏损2.16亿美元;大唐电信更是因为亏损20亿-24亿,发布了“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提示性公告”。也是,电信运营商投资少了,通信设备厂商日子肯定就不好过了。从数据看,随着LTE投资缩减,全球运营商的资本开支都大幅缩减。根据财务数据,2016年国内三家运营商资本开支为3501亿元,较2015年大幅下降20%,2017计划预计3100亿,较上年减少11%。通信业的冬天真的来了,寒风凛列。
按熊彼特周期律,依照行业惯性,在4G建设末期,5G发展初期,现阶段通信行业正进入投资谷底,行业内把复苏的希望寄托在未来5G的大规模建设上。但从4G之始,通信业行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运营商网络建设投资逐年下降,尽管设备厂商重组整合,数量减少,但依旧面临收益下滑的窘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产业界除全力推动5G、光宽带发展的同时,还开辟出新的物联网市场。但这种依靠网络建设带动产业发展的模式已经不再灵光,语音、短信业务不再赚钱,甚至免费,运营商曾经寄予很大希望的流量经营,目前看来也快要免费了。但与之相反,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快速发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更加深入,信息消费却正风头正劲,正从1.0阶段加速向2.0阶段跃迁,即从“信息的消费”转向“信息+消费”,由线上为主的消费向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消费形态转变,消费主体不断增加、边界逐渐拓展、模式深刻调整,带动其他领域消费快速增长。
其实,无论是基础电信运营商,还是通信设备厂商,大家为了跟上信息消费的大潮,都在积极主动的转型求变,只是信息消费是以互联网为主要驱动力的消费变革,传统的运营商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出路。但信息消费的新生态正在加速构建,传统运营商和设备厂商只要找好自己其中的定位,还是会有很大的机会。华为这两年一直在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全面转型云化,提倡产业生态,尽管也面临收益下滑的挑战,但从长远看,这种转型已然布局成型。同样,包括爱立信、诺基亚等厂商也都在积极寻求转型。
所以说,今天通信业的冬天,是一个旧时代终结的表现,但是另一个时代开始的音符。大连接、万物智连的时代,信息消费的前景如此广阔,新的机会不断出现。只要有准备,就会迎来春天。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