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生活中经常都接到移动或其它运营商公司的电话。在这些客服的频繁来电后,有一些人还是稀里糊涂地提高了自己的套餐标准,享受了每月固定消费的“优惠”,或者选择了“合算”的流量包的套路……您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最基本的情况之一,就是运营商实在是不想失去你这个客户呢!我原来有一张移动卡,每个月都要消费近百元,流量用得也是唰唰的。但在回到老家后办理了电信手机号作为主力使用,原本的移动卡就每个月花10元办理最低每个月仅100M流量的4G套餐“养卡”——毕竟这个卡和淘宝账号、滴滴账号、银行等都绑定着。
没想到的是,原本对我这老用户“爱答不理”的移动,突然就隔三差五地打电话对我“嘘寒问暖”。有时是送语音通话,说是我经常不打电话,让我多与朋友保持联系;有时是送省内、全国每个月数G流量,让我放心大胆地用;有时候问现在套餐是不是够用,要不要升级……归根到底,就是移动不想失去我这个客户。想通过送流量等方式,让我继续留在它的平台上。
而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自然也都被运营商的业务员打电话骚扰过,送流量就是常用的营销手段。从商业角度看,运营商当然不会那么“好心”给消费者用那么多流量。运营商送流量的初衷是为了培养消费者大量使用流量的习惯,当习惯养成后,消费者就得自己掏钱去买了——毕竟送的流量都是有时间限制的。
放长线钓大鱼的套路,相信是大家都懂的。看似是送流量,其实送的是“试用期”而已。试用期结束,买或不买就看消费者养成的流量使用黏性了。
当然,还有的送流量是含有很明显的猫腻。比如送了三个月的流量到期后,如果消费者不主动向运营商提出终止相关服务,就开始自动扣费了!稍不注意,话费就是暴走的节奏!不过随着运营商越来越正规,其实打电话送流量的便宜也是能占的。只要多加注意,一般不会“入坑”的。(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