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微信公开课Pro上,张小龙的开场方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大屏幕上玩儿起了“跳一跳”小游戏。张小龙的演讲内容,也有相当一部分与小游戏和跳一跳有关系。显而易见的是,微信正在加强对慢热的小程序的推广力度,容易爆发的小游戏就成了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小游戏对于微信来说也成了无心之柳,有望成为端游、页游和手游后的下一个热门游戏品类,小游戏很可能会成为微信变现的一个重要方式,游戏也是腾讯最擅长的赚钱方式。可以说,小游戏对于微信来说有一箭双雕的价值。
微信点燃小游戏市场
在微信公开课Pro上,微信游戏产品总监孙春光公布了小游戏的相关数据。上线不到二十天,小游戏累计使用用户数达到 3.1亿,“跳一跳”的 DAU 超过 1 亿。小游戏不需要下载安装注册,部分小游戏可以在信号不好时离线玩儿,游戏类型目前都以轻量级、简单化和短时间为主,门槛十分低,而且微信有高达9.8亿月活的用户基数,因此小游戏爆发在意料之中。
不过,更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小游戏的用户来源中,只有37%是游戏活跃用户,41%用户是游戏流失用户、22%是非游戏用户,就是说,小游戏吸引了63%的非重度游戏用户,让人想起了当年社交网络上偷菜游戏盛行时的“全民游戏”光景。正是因为此,微信游戏总监孙春光还自信地表示:未来微信小游戏的用户空间甚至可以达到微信的月活9.8亿。
跳一跳、小游戏不是微信的第一次尝试,几年前微信就在5.0版本中引入“打飞机”游戏以此推广“微信游戏中心”。打飞机昙花一现,跳一跳也不会火太久,不同的是,微信小游戏基于小程序平台对游戏形态进行了重构,再结合开放策略和当前的玩家习惯,可以让小游戏成为一种游戏常态。第一批只有17个小程序上线,不过微信日前宣布,未来会面向所有游戏品类开放,覆盖不同游戏类型和玩家群体,应该没有几个游戏开发者会错过微信小游戏这座巨大的金矿。
正是因为小游戏不是一个平台,而是一种游戏形态,因此它也不会是微信或者腾讯的专属。在微信小游戏出现跳一跳这个爆款后,就有不少知名App都在应用内增加了小游戏功能,例如快手推出了独立的小游戏APP“快手小游戏”,YY推出了“开心斗”,微博控股的社交平台有信在最新版中则推出了主打双人实时PK小游戏的“有玩”。此外,微信的兄弟产品手机QQ,在1月初也加入了“玩一玩”小游戏入口,并抢先微信上线小游戏开放平台。
图:有信、快手小游戏等小游戏平台
社交平台做游戏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比如陌陌很早就上线了游戏中心让用户可以玩儿消除六边形、挑战乒乓球等小游戏,不过,此小游戏非彼小游戏,其将用户导入到App Store下载再用陌陌登录进行好友PK。微信小游戏最大的特征就是不再有独立App,所见即所得、点开即玩,同时与微信社交生态融合,而快手、YY、有信们最新推出的小游戏产品,也拥有类似形态。
小游戏为何成了风口?
微信的许多动作,在行业都能掀起跟风潮,比如微信公众号掀起了“XX号”之风,目前已经成为许多内容平台的标配了,就连爱奇艺、QQ音乐、WiFi万能钥匙、迅雷也都推出了各自的号。再比如微信小程序上线后,许多应用也上线了小程序平台。当然,我们会发现,各大应用不是为了跟风而跟风,而是因为微信的选择是对的,跟着做有好处,小游戏同样如此。
第一,小游戏迎合用户碎片化游戏的诉求,是游戏的风口。
手机端的游戏与端游动辄玩几个小时不同,都趋于碎片化,特别是在用户信息负载越来越大的今天,对于轻量级的东西就更加青睐,娱乐节奏在加快。此前《王者荣耀》开黑动辄要几十分钟,最近其上线了新模式“五军之战”,限时8分钟对战,地图也比之前的“王者峡谷”缩小很多。这段时间,还有一个游戏很火爆,就是《青蛙旅行》,玩家除了收割金币和放置食物外,能够对青蛙操作的不多,这意味着这是一款不耗时间的游戏,体现出用户对于碎片化、轻量级游戏的青睐。小游戏就非常碎片化,比如跳一跳,每局几分钟,等电梯时就可以玩儿上一把。
当年端游很火爆时,页游在WEB2.0浪潮中横空出世,一度很火,就是因为更加轻量级。不过,小游戏相对于页游而言,还更加规范,特别是寄生于超级应用内的小游戏,基本都有一套开发标准,体验较为一致,比页游要好很多。
第二,小游戏能够成功的关键是社交,反过来又可刺激社交。
微信公布的数据显示,小游戏的用户男女比例接近1:1,如此均衡的用户结构在任何游戏中都不多见,正是如此均衡的性别比例,让小游戏有很强的社交属性。一方面,小游戏如果能与社交关系结合,就可以丰富游戏的玩法、增强用户的动机、增强玩家的满足感。就像微信小游戏,其与好友排名、群排行、围观、挑战等等结合,通过社交引入更多玩家,加速了爆发过程。另一方面,部分小游戏一定要有社交关系才能玩儿,比如打麻将、斗地主这样的现实生活中的游戏,腾讯做很多游戏都是一点就着,正是因为腾讯有最真实的社交关系。事实上,对于腾讯来说,很多游戏已经是社交的一部分,小游戏同样如此,面对面时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搜索斗地主马上就可以来一把。
游戏和社交从来都不分家,正是因为此,第二大社交平台陌陌此前在游戏上就有许多探索,当然,收入规模在直播面前不值得一提。YY、快手们一直致力于社交化来增强用户粘性,因此做小游戏也有这样的目的,不过,YY、快手目前的小游戏采取独立App的形式,本身就与小游戏“所见即所得”的理念有所背离,同时也缺乏社交关系的沉淀,一切还得从头开始。有信在这一点上更有竞争力:其背靠的微博是社交媒体,有很强的社交属性,有信也有语音社交。所以它没有做独立小游戏应用,而是在已经有1.2亿注册用户的有信App中增加小游戏功能,让用户随时随地与陌生人玩儿一把小游戏,中间可以连麦交流,游戏结束可与陌生人互相关注,聊天交朋友,说白了,小游戏成了有信增强用户社交体验的工具,这个思路陌陌也与其有些相似。
图:有信的双人PK小游戏
第三,小游戏可以形成变现模式,给平台带来真金白银。
游戏一直是距离钱很近的业务。正如微信游戏的预想一样,小游戏未来的变现模式,主要也是广告和虚拟道具两大类,其中前者主要针对高活跃、高曝光、高时长的游戏类型,比如社交、棋牌、消除、飞行射击;后者则适用于针对游戏中度和重度玩家的游戏类型,比如策略类、音乐舞蹈、塔防、人物养成等小游戏。而有信、陌陌们,则可以将小游戏与社交结合起来,通过此变现,比如让用户给青睐的女神送小礼物或者道具。
第四,小游戏可以成为小程序切入点,最终成为应用平台。
微信做小游戏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繁荣小程序生态——一边是培养用户对小程序的使用习惯,一边是增强小程序的开发者生态。映客、YY、快手等平台或许短时间内不会做小程序,毕竟它们不会成为无所不能的超级App。不过对于支付宝、百度、以及微博这样的超级App来说,它们是一直都有成为“无所不能”的应用的野心的,它们都有或者即将推出类似于小程序这样的轻量级应用平台,如何推广?微信用小游戏来带小程序的思路,同样值得借鉴。
小游戏平台如何才能成功?
许多平台都有XX号,但真正做成功的却不多。许多平台都有过类似于小程序的尝试,却大都以失败告终。同样,尽管目前一堆平台想要做小游戏,但要取得成功,却不容易。具体来说,我认为小游戏平台应该从如下角度着手,才有机会成功:
第一、要有足够的用户规模和粘性,社交不可或缺。
小游戏的优势是无需安装,但用户要基础小游戏需要一个基础App,因此,只有一定用户规模的平台才可以顺势做小游戏,通过新的独立App来做小游戏,比推广一款独立游戏应用更难成功。目前看来,亿级用户App是做小游戏平台的基础门槛。
同时,应用属性也至关重要。工具类App做XX号都很难成功,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工具类App缺乏粘性。不论是做资讯还是做游戏,本质都是争夺用户时间的游戏,而工具类App用户用完即走,没有需求还不会回来。而有社交属性的App,因为有社交关系黏住用户,相对来说更容易获得用户时间,因此更容易推广游戏业务。这样看来,QQ、微博、陌陌等社交平台更有机会做小游戏平台,QQ已经上线小游戏开放平台;微博与微信的社交关系偏真实不同,社交关系更开放、更兴趣导向,与游戏可以很好的结合,此前就已拥有游戏中心,目前其已经通过控股应用有信入局,并且将流量等资源导入给有信。
第二、要具备持续迭代的能力,避免昙花一现。
互联网上不缺一夜爆红的游戏,然而很多游戏,特别是网页游戏都是昙花一现,火了几天就无人问津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游戏形式重复,用户容易疲劳。任何游戏要能持续吸引用户,就需要不断迭代,引入新玩法和新元素,就像《王者荣耀》或者《魔兽》有不断增加的地图一样。小游戏也要具备迭代的能力。除了在皮肤、角色、地图等常规维度下功夫外,还可以在社交广度和 上下功夫,比如从二人对战延伸到四人对战,或者组团游戏。小游戏还可与AI技术结合,增强游戏趣味性,利用社交网络传播特性,探索用户更愿意分享的游戏形式。
第三,要与平台属性结合,而不是对微信亦步亦趋。
直接复制微信的玩法不可能成功,不同平台都有自己的业务特性,比如直播平台擅长的是视频直播娱乐,小游戏自然要与视频直播有更多结合;陌陌、有信做的是陌生人社交,如何将游戏与陌生人社交结合,帮助用户认识陌生人,同样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比如有信在常规的连连看、消除类、斗兽棋等经典小游戏外,就推出了自研的晃脸pk游戏,随机匹配用户后,双方以视频的方式看到对方,并一起模仿屏幕中出现的emoji表情符进行PK,系统通过在人脸识别技术基础上加入的表情算法进行自动打分,增强社交趣味性。
图:有信发起的“晃脸挑战”微博话题讨论量达1.3亿
总而言之,微信小游戏爆发只是时间问题,各大社交平台在小游戏上的动作才刚刚开始,整个小游戏市场正处于爆发的前夜,谁会成功复制微信小游戏成为一个很大的悬念。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