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一碗普通食醋,把胶囊放进去。
5分钟后,胶囊开始变形;
15分钟后,胶囊内的粉末开始散出;
20分钟后,把胶囊捞出来用手揉搓;
30分钟后,再揉搓一次。
把胶囊揉搓成沾满手指的碎片之后,目的达成。这项耗时长达半个小时的工程即将迎来最重要的一步:
再取一颗胶囊,温水送服,3秒钟完成吃药的全步骤。然后,放下水杯,花3分钟为自己鼓个掌。
这是在2012年“毒胶囊”事件发生后,在网络上流传颇广的胶囊测试小方法,用食醋浸泡,如果能搓碎,则是可以放心服用的正常胶囊,如果搓地不那么碎,则有可能是“毒胶囊”。
这个测试法是不是食醋商家炒作的营销尚不可考,不过折射出国人对于生活中时常接触的胶囊依然缺乏最基础的常识。
公元前1500年,第一粒胶囊在埃及诞生。1834年,胶囊制造技术在巴黎获得专利。1874年,在底特律开始了硬胶囊的工业化制造。2012年,胶囊在国内经历了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以下是关于胶囊的个5 tips,让你快速了解它:
胶囊通常有硬胶囊和软胶囊之分。硬胶囊又称空心胶囊,由帽体两部分组成,就是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胶囊;而软胶囊是成膜材料和内容物同时加工成产品的。
硬胶囊可以根据原材料分成明胶胶囊和植物胶囊。植物胶囊是用植物纤维素或水溶性多糖为原料制成的空心胶囊,满足一些全天然制剂的需求或穆斯林等宗教的需求。
明胶胶囊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两节式胶囊,由药用明胶加辅料精制而成的帽、体两节胶囊壳组成,形状细长,易于吞服。
当今市场上批发的传统明胶胶囊药物占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植物胶囊药物仅仅占百分之五不到。
“毒胶囊”的“毒”主要是指胶囊中的铬元素超标。铬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容易进入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
人体内的铬通常以总铬来计算,有三价铬和六价铬。三价铬、六价铬摄入到体内是一个氧化还原的过程,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
大量研究资料证明,三价铬的毒性比较小,而六价铬如果长时间、大剂量的摄入的话,可以引起肾脏损害,还可能有致突变、致癌等作用。特别是对人体骨骼系统毒性很大,“毒胶囊”中的六价铬离子若被人体长期吸收,会引起黏膜发炎、溃疡、皮肤过敏、皮肤湿疹、鼻中隔溃疡、喘息性气管炎等。
2012年4月15日,央视播出的《每周质量报告》系列之《胶囊里的秘密》曝光了整个“毒胶囊”事件。
浙江绍兴儒岙镇,是全国最有名的“胶囊之乡”,有几十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年产胶囊一千亿粒左右,约占全国药用胶囊产量的三分之一。
记者在当地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胶囊出厂价差别很大,同种型号的胶囊按一万粒为单位,价格高的每一万粒卖六七十元,甚至上百元,低的却只要四五十元。
经历半年、十多次抽丝剥茧的实地调查,记者发现价格差异的核心在于堆积在仓库的白袋子明胶。这些白袋子明胶来自于河北衡水一带,之所以价格低廉,是因为使用了一种价格低廉的“蓝皮”作原料,用这种“蓝皮”加工的明胶业内俗称“蓝皮胶”。是从皮革厂鞣制后的皮革上面剪裁下来的下脚料,每吨只要几百元。
这类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这其实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为了逃避监管部门的追究和打击,原料供应企业明知道自己是用工业废料生产的“工业明胶”,却强迫胶囊生产企业同自己签订“食用明胶”供货合同以推脱责任;而胶囊生产企业为图近万元一吨的差价,也欣然同意。
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其中最多达90多倍。其后卫生部要求毒胶囊企业所有胶囊药停用, 药用胶囊接受审批检验。公安机关已立案7起,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9名,刑事拘留45人。
2014年9月1日,浙江宁海检察院通报了一起非法生产“毒胶囊”的案件,短短5个月,对外出售了高达9000万粒。目前,因涉嫌有毒有害食品,11人被宁海检察院批准逮捕。
2015年1月13日,山东济南警方破获一起生产、销售毒胶囊案,现场查扣涉嫌“空心毒胶囊”50万粒。警方透露,还有大约近百万粒重金属铬量超标胶囊皮,已销往重庆、黑龙江、内蒙古等10多个省区市。
2016年6月,浙江警方通过异地用警在儒岙查获一个已经存在17年的毒胶囊生产窝点,目前查获的可疑空心胶囊1595箱和206袋,共计1.355亿粒,其中大多数胶囊销售去向不明。
“毒胶囊”事件爆发后,很多人因噎废食,对所有胶囊产生恐惧,服药的时候直接抽开胶囊壳,把药粉倒进水里或者夹在馒头里吞服。
这种服药方法引起争议无数。胶囊的作用是保护药品的药效,让它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用胶囊装的药物,一般都是对食道和胃黏膜有刺激性的粉末或颗粒,或口感不好、易于挥发、在口腔中易被唾液分解,以及易吸入气管的药。这些药装入胶囊,既保护了药物药性不被破坏,也保护了消化器官和呼吸道。去掉胶囊壳可能会造成药物流失、药物浪费、药效降低。另外,有些药物需要在肠内溶解吸收,胶囊保护药物不被胃酸破坏。
从目前来看,胶囊具有形状稳定、性价比高等等众多优点,暂时不会有被替代的风险。
文章∣崔艳
编辑∣强强
摄影∣黄硕
手绘∣陵鱼
©本文版权归“锌财经”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