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煮饭50年的“煮饭仙人”
92岁高龄仍在制作寿司的“寿司之神”
坚持年无农药无化肥栽培苹果树的木村秋则……
说到日本,最为人称道的大概就“一生专注一件事”的“工匠精神”了。
日本制造,小到一只马桶盖、电动牙刷、吹风机,大到汽车、机床、新干线,早已成了高级、精密、尖端的代名词。
然而,日本知名企业近来频频被曝造假丑闻,令人震惊。日产汽车、斯巴鲁、神户制钢、三菱材料等等,支撑日本经济的制造业巨头一家接一家爆出“造假丑闻”,让数十年积累的信任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急。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倒下之后,连锁反应让一切都失去控制。
现在再提到“日本制造”,人们想到的不再是严谨、精密、质量无虞,而是那些疯狂“打脸”的造假丑闻。
日本旭玻璃公司产品质保证书造假
据媒体报道,日本玻璃行业龙头企业旭玻璃公司本月10日(2018年1月10日)宣称,旗下一家全资子公司存在伪造产品品质保证书的行为。
根据旭玻璃公司10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从事工业用玻璃制品和物理、化学研究用玻璃制品业务的子公司“旭玻璃技术玻璃公司”在2015年2月以后未完全按照客户要求对部分离心管实施必要的质量检测,却仍然在产品的品质保证书中保证该产品的品质。该公司已于2017年12月20日起停止涉事产品的发货。
旭玻璃公司创立于1907年,是日本最大的玻璃制品企业,主要生产建筑、汽车等领域使用的玻璃以及氟化学品,还涉足电子元件、陶瓷、制药等领域。
日产汽车专业造假20年
今年9月,日本日产汽车被曝出“使用无资质检验员进行车辆出厂检验”的丑闻,引发轰动,据日媒报道,日产汽车公司在日本的6家工厂近日因产品检测丑闻而丧失了国际公认的汽车生产质量管理认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撤销了曝出新车无资格检查问题的日产汽车组装工厂面向国内生产的标准认证。与此同时,也获悉存在同样问题的斯巴鲁正在就其质量水平是否达标接受总部位于德国的ISO认证机构的调查,若认证被撤销,其对欧洲的出口可能受限。
事实上,日产汽车造假并非首次,而且近年来日本制造企业造假案也接二连三。2016年5月,日产在售的SUV车型“逍客”因排气造假问题在韩国被罚3.3亿韩元(约181.5万元人民币),同时要求日产召回2015年11月以后在韩国国内售出的所有814辆汽车。
更让消费者气愤的是,日产汽车在三菱汽车能耗数据上造假长达25年,直到被其集团内部曝光。
神户制钢陷造假丑闻
神户制钢为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主要生产汽车材料、电子材料、焊接材料、压缩机、工程机械等,使用其产品的企业包括三菱重工、丰田汽车、东海旅客铁道公司等。
由于媒体曝光,神户制钢所日前承认旗下四家工厂和一家子公司长期篡改部分铜、铝产品的检验数据,将产品以次充好提供给客户。过去一年中,经过数据统计,涉嫌造假的产品包括铝制品约1.93万吨、铜制品约2200吨、铜铸件约1.94万件。目前已经确认有近500家企业受到波及,涉及汽车(包括丰田、日产等知名日企)、飞机、新干线列车等部件的制造,其中甚至还包括了日本自卫队的制导武器、美国波音公司787型号的中央机翼部件等。
有色金属巨头三菱沦陷
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数据造假的风波还未停息,有色金属巨头三菱材料跟着沦陷。三菱材料是日本有色金属巨头,1990年由三菱金属和三菱矿业重组而成。2016财年营业收入达1.3040万亿日元,纯利润283亿日元,员工人数达2.5万人。
23日发布的公告指出,三菱电线箕岛制作所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间生产的橡胶密封圈被发现篡改数据,数量达到约2.7亿个,涉及229家客户。其中,航空航天类客户为70家。该产品广泛用于汽车、舰船、飞机引擎等设备。不合格产品涉及日本自卫队的舰船和飞机引擎。三菱伸铜若松制作所2016年10月18日至2017年10月17日间生产的铜制品存在数据篡改,问题铜制品达到879吨,涉及29家客户。该材料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三菱伸铜对最重要的强度数据进行了篡改。
三菱电线和三菱伸铜早在今年10月就发现了问题,却迟迟没有对外公布,这遭到外界强烈批评。
碳纤维巨头东丽数据造假
东丽是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榊原定征曾任职的著名纤维巨头。报道称,东丽汽车轮胎材料子公司“东丽Hybrid Cord”(爱知县西尾市)在2008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共149次篡改了制品的检查数据,向轮胎厂商等13家公司供应了不符合承诺标准的违规轮胎增强材料等产品。
在此期间,该公司品质保证室2名历任室长滥用负责人权限,在检查成绩书的批准阶段进行数据篡改。在获得客户同意的情况下提供不达标制品,这种名为“特别采用”的商业惯例成为了篡改的动机。
东丽表示,对4万个数据进行调查后,发现了数据篡改问题。虽然稍微偏离规格值,但同规格内的产品没有实质上的差别,截止到目前,还没有发现违反法律的行为以及安全上的问题,也没有收到客户的投诉。
此外,东丽称并无其他参与者,否认了有组织进行篡改的看法,并承诺公司将加紧通过外部专家组成的调查委员会查明真相。而对于自己的顾客,东丽表示如果被篡改数据的产品对顾客造成了影响,将尽最大努力真诚迅速地应对。在了解整个事件的全貌后,将对相关涉事人员进行处分。
这是继神户制钢所、三菱综合材料子公司之后再度曝出数据篡改丑闻,此外,在这一系列名单上还包括日本建筑商三井不动产的“楼歪歪”事件,东洋橡胶公司的篡改性能数据丑闻,三菱汽车伪造油耗数据事件,日本医用设备及数码相机制造商奥林巴斯存在多年做假账掩盖投资亏损行为,名闻世界的建筑业日本知名建筑企业旭化建材公司偷工减料事件等。日本名企成为了一种新的“网红现象”。
日本制造业怎么了?
面对一系列日本制造业丑闻,我们不禁要问,为什麽以匠人精神著称的日本制造业会出现一系列的造假事件?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日本经济长期低迷
近年来日本经济低迷,这些涉及到造假的名企也是经营持续亏损。日本经历了“失去的20年”,GDP下降,经济负增长,大量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均未能提振经济增速。 同时,因为日本国内市场疲软,一部分企业将投资从国内转向海外,而缺乏相应的管制政策加剧了这一趋势。
其次,日本老龄化加剧,国内市场萎缩
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全球最严重,老龄化率为26.3%,高于全球平均值17.8%;且出生率低、移民少,经济增长问题越发严重。在1990年代初,日本战后经济繁荣景象崩塌,开始面临通货紧缩和劳动力短缺问题。老龄化使国内市场大幅萎缩,需求不足导致行业内竞争加剧,企业过度追求降本增效。
再次,日本人才缺乏,“下流社会”化严重
“下流社会”一词源自日本一本名为《下流社会》的畅销书,作者三浦展对“下流社会”的定义是:“现在的年轻一代面临就职难的困境,好不容易有了工作,加班又成了家常便饭,真可谓苦不堪言。面对职业、婚姻等方面的竞争和压力,不少人宁肯不当事业和家庭的‘中流砥柱’,而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归入‘下流社会’的行列。”
日本人口出生率低,当下的年轻人又放弃拼搏自甘加入“下流社会”,日本民众和政府本身也对移民抱有强烈的反感……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日本高端人才缺乏,企业无人才可用,又何谈发展?
然后,企业治理结构封闭
日本拓殖大学教授朱炎则在早前的媒体采访中称,一系列造假事件的根源在于日本企业社会责任、质量管理和监督、企业治理结构都出现了问题,甚至是全行业集体塌陷。从企业管理层面看,日本企业终身雇佣以及年功序列工资制度依然根深蒂固。在终身雇佣制下,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受到削弱,在追求对企业忠诚的文化背景下,经常更换门庭,会大大降低自身的忠诚信用度,这在日本将几乎是致命性打击。在年功序列制下,只有不断地努力工作,才有可能一步一步往上高升。如果放弃在公司逐渐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离开公司的代价就会很高。
这些制度虽能提高员工归属感和稳定程度,但也导致人员流动性降低、新陈代谢变缓,导致企业竞争力和效率降低。
最后,日本创新“失败”
日本并非是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但是其“闭门造成”式的创新使得其技术开发与市场开拓脱节,学术界常用“加拉帕戈斯综合征”来评价日本的创新失败。加拉帕戈斯是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那里的物种独自完成进化,抗击外来物种侵袭的能力低下。这点从本文开篇的几个日本“匠人精神”的案例中可见一斑。
日本擅长的是改良化、精细化的创新,但缺乏革命性的创新。而革命性的创新,往往才具有核心竞争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安倍经济学增加了日本的债务负担。日本的债务负担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达246.6%。安倍经济学,即首相安倍晋三的救援计划,有助于削弱日元和提升企业利润,但工资和国内消费依然疲软。
短时间内,这一连串事件对日本长期塑造的工匠精神等正面形象冲击非常大,严重损害海内外消费者对日本制造的信心,也难免令高质量产品受到连带冲击。曾经风光无限的“日本制造”跌落神坛,对各国企业也有着警示意义:以造假手段维持企业虚假繁荣,最终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