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看来也是微信的重度使用者
中国企业家向来都非常低调,而李书福算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大嘴。新年伊始他就向腾讯开炮,他认为“马化腾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理由是“他都可以看,随便看”。他感叹称“现在的人几乎是全透明的,没有任何隐私和信息安全”。
所谓大嘴,通常都是胆大敢说、勇气过人,但也往往有时比较冲动。有人认为李书福的话只有一半在理——当下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问题很严重,因为他称马化腾看自己微信其实只是个人的一种猜测,并没有确切的证据。作为OTT运营商,腾讯提供的服务与三大通信巨头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腾讯是民企而三大通信巨头是国企。李书福担心马化腾偷窥自己的微信聊天,就好比担心中国移动的董事长偷看他的手机短信一样。
难道民营企业就一定比国有企业更容易造成用户信息泄露吗?其实未必,同为民营企业家的李书福只怕自己也不会同意这个观点。用户信息保护程度只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而非企业的性质。从近年的用户信息泄漏事件来说,民营企业固然难逃其责,但国有企业同样也算不上清白。一些用户信息黑产正是从电信、银行、医院等源头引起,而它们多是国企。
那么,李书福为什么担心马化腾看他的微信呢?这其中的原因或许有很多,比如互联网企业的业务边界日益模糊,腾讯与吉利有可能在智能汽车方面存在着竞争关系。但最大的因素,还是出于对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的担心,以及对现有市场秩序不健全的极度忧虑。
由于用户数量庞大,超级平台APP的巨大影响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和用户关系,足以影响到整个行业和市场。目前微信的月度独立设备数超过了9.5亿台,并占据了手机用户30%的使用时长,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社交应用。如果微信出现了泄漏用户隐私等安全事件,那么将危及整个社会的信息安全,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
微信之外,国内还有数十个用户超过亿级的超级平台APP,分布在社交、电商、出行、游戏等多个行业。它们在不同的行业占据着重要的市场地位,掌握着海量的用户信息,一些还涉及到资金账户的安全。加上越来越多的APP兼有社交属性功能,以便获得更精准的用户画像,构建更有商业价值的流量入口。这就使得其他超级平台同样也存在着重大的信息安全隐患。
前几年邮箱、电商、旅游等互联网行业爆发过多次较大规模的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随着超级平台APP的快速成长,其信息安全问题更加不容忽视。
近年来,免费模式在互联网兴起。用户付出个人数据、关注力、流量、时间等的代价,以换取免费服务的权利。有人认为,用户在使用免费互联网产品的同时,其本身也是产品的一部分。而企业则以免费方式获取海量用户,通过广告和大数据服务来获取营收,以摊销运营成本和实现利润。
这种看似双赢的模式之下,却由于立法相对滞后而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企业基于用户采集的大数据所有权,和用户的信息隐私权之间的边界在哪里?尽管用户在开通服务时与企业平台签订了协议,但这种企业制订的格式合同是否充分尊重了用户合法权益?平台的大数据采集过程中,是否允许查看、收集用户的隐私信息和聊天记录?如何限定企业的权责,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
近日支付宝和百度也相继卷入了年度账单涉嫌骗取过界授权和手机APP涉嫌收集用户信息的事件,更是让用户深深感受到了对信息安全的担忧。如此看来,造成目前李书福们不安全感的根本原因,还是当前法律滞后于互联网技术和产品的发展,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法律保障机制。
我国的现行宪法第四十条,对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利作出了明确的依法保护规定。也就是说,保护公民信息安全的法理基础已经具备,只是针对新形势下的互联网信息保护细则仍有待于明确。
相关法律应从两个方面来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一是技术上的规范,让能接触到用户信息的人员越少越好。企业采用何种方式采集用户信息,哪些信息可以储存,内部查看信息的权限管理和相互监督机制,以及在采集过程如何确保信息不被外泄。二是管理制度的完善,通过企业内部管理+相关部门的 监督来堵死信息安全漏洞。即便是像马化腾这样的企业领导人,也无法随意获得查看用户信息的权利。
只有这样,才能让李书福这样的企业家不再担心聊微信影响业务安全,同时保证每一个普通用户在享受互联网服务时没有后顾之忧。而在目前的现状下,尽管腾讯方面回应了李书福的质疑,明确表示没有权限、也没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但还是无法完全消除李书福问题背后的担忧。
刊于《南方都市报》2018年1月3日版,网络首发百家号,略有调整增补
【作者介绍:蚂蚁虫,科技评论人,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蚂蚁虫(miniant-cn)】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