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制造业就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也只有制造业能持续不断地向世界、社会、军队、社区输出产品,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同时逐步衍生出金融、美学、艺术等行业。过去30年,国际社会进行着大范围的分工,欧美国家越来越专注研发和设计,亚洲国家则接下了制造任务,分工不同,造成了收入上的差距,更让人觉得欧美种族高大上,而亚洲人民就是世界打工仔。之所以有此结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毕竟,凭借强大的品牌溢价能力,欧美企业攫取了大量利润,而且他们从事的都是轻资产活动,对人畜无害,对环境无污染,衍生出的金融、艺术、美学、体育等行业蒸蒸日上,可谓过上了一种“人上人”的生活;而亚洲国家,特指中国日本,则需要过一种兢兢业业的生活,勤奋地战斗在流水线上,尤其是中国制造业,常年采用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赚着低廉的利润,顺便把环境给污染了,更重要的是,大量莘莘学子浪费了青春增值期。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制造业都笼罩着一层黑色的雾,是低端、没品,毫无技术含量的企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讨厌进工厂,甚至一些制造业巨头去校园招聘,都有可能被轰赶出来,但随着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社会开始深刻地理解制造业,而全球制造业本身也因此重新分工,重新换了一副光景来吸纳人才,自然,也深刻影响着社会变迁。
德国严谨,美国遍地品牌资源
美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他们如果想做好一件事儿,大概就能做好,制造业也不例外。美国制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步成熟,站稳了世界老大的位置,特别是军工制造更是笑傲全球,但如前文所述,世界制造经历了国际化分工,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国自然挑选了利润最高的工作,他们越来越专注于尖端科技,向全球输出了大量的品牌,创造了全世界最大宗的客户群体,同时,美国金融开始碾压制造,最起码,在年轻人的意识里如此,学生们崇拜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希望自己辍学之后能够创办出新的微软或者Facebook,,而硅谷里的程序员,则巴望着能做出一款快速无损压缩软件,变成独角兽,或者变成下一个Instragram,让巨头花10亿美元收购,瞬间鸡犬升天。硅谷和华尔街一夜暴富的故事,摧毁着美国年轻人的耐心和勤恳,而这些品质恰恰是制造业最需要的,这也是为什么连奥巴马也没能把苹果产品的制造搬回美国,他们找不到技能熟练的工人,更没有合格的制造管理人员,翻遍了整个华盛顿,估计都凑不齐一条流水线。
制造业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日益扩大、失业率日益上升,从政府到民众都开始意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而美国要重整旗鼓,也有足够的资本。首先,他们有全球最优秀的大学,全球排名前20的大学,有15座就在美国,这保证了他们的人才储备;其次,美国尖端科技遥遥领先世界,未来制造业会变得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而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也势必要大范围地应用于制造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美国是全世界的客户,世界各地都有给美国产品代工的制造工厂,他们掌握着世界,掌握着定价权,一些强势的品牌甚至统治着产业链,等到美国制造体系逐渐恢复甚至变得更加完善时,制造订单回流大概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他们要及早准备的,则是制造体系管理人才。
相比于美国人的奔放,德国制造要严谨许多,经济危机中甚至会显得呆板,因为欧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德国人近乎固执地坚持制造业,完全没有兼职转行的意思,也正因如此,他们的制造业准确、精密、程序化。
德国工业4.0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生产模式,从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生产转化,未来的制造原材料将会全部携带信息,而这也恰恰是德国制造的优势,他们长期专注于创新科技产品的研发,能精准地管理复杂工业的过程。
德国具有强大的制造业底蕴,设备和车间建制都是世界一流,而且他们具有丰富的制造业人才库,属于世袭制的。德国虽然没有类似苹果、Google这样超大规模的企业,但其整个经济形态都是健康的,一些中小企业拥有大量的专利技术,不管经济低迷或者状况良好,这些中小企业都不会转投房地产或者金融行业,事实上,制造出优秀的产品,已经融入这些企业主的血液里,唯一替德国制造捏把汗的是:欧洲的经济,真得能支持他们实现工业4.0吗?
中国勤奋,日本制造大幅度衰落
日本制造曾经风光无限,他们不单能输出优质的产品,更能输出了大量的制造理念,现在风靡全球制造业的流水线模式正是来源于日本,工程师把一项复杂的工作分解成一个个的Mini工序,制造者能够快速学习上岗,把效率发挥到最大化,而且,他们相继提出了零产品缺陷、零库存、机器稼动率、平衡率等概念,大大升级了制造业管理体系。
在日本制造体系中,员工被当做机器、设备来使用,降低了自然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导致大量的“智商浪费“,这就意味着流水线制造业缺乏高溢价率,只能以薄利多销度日,工作则是单调、枯燥的。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制造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涌现出了大量的明星制造企业,他们制造的随身听、照相机、游戏机、MP3等等都曾风靡全球。但正当全球科技转型时,日本制造却因保守而瘫软在浪口前,连续陷入经营危机,一些老牌企业夏普、东芝、索尼,有的已经被收购,有的陷入收购绯闻…日本街头有着大量因经营不善而濒临倒闭的中小企业,他们手里有着大量的尖端技术,这些技术或是日本制造的重新崛起的资本,又或者会让中国企业买走了。
谈到中国制造,总也离不开低端、劣质的帽子,没错,我们出口了大量的廉价衣服、鞋子,质量绝非上乘,中国甚至做不出像样的马桶盖,但谁也不能否认,中国过去20年向世界输送了大量的“可用”商品,中国工人几乎是在榨干自己的青春来补给世界。辉煌战绩背后充满了辛酸,但同样有着飞速的成长,事实上,中国制造正在崛起,正在走一条自动化、国际化的道路,中国制造的产品囊括了从最顶级到最初级的产品,我们既能满足iPhone手机的巨大产能需求,又能照顾锤子、小辣椒等零星订单,而且能不断满足越来越严苛的品质标准。显然,在全自动、大数据等尖端技术方面,中国不占优势,但却能在机械设计、基础建设方面做到精益求精,也就是说,中国制造的技术更注重眼前的实用性。
此外,中国作为制造业重心的二十年里,培养了一大批“善于经营”的顶尖人才,以及更大批的制造工程师,这些都是靠点滴积累而来,是一种持久性的优势,其他国家很难超越,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制造的成本低到无法想象,而这正是目前制造业最重要的竞争力,没有之一,更何况,我们向来有“集中优势资源干大事”的传统,相信制造2025计划,会让中国制造的未来形象,焕然一新!(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