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沙水
“互联网+”的浪潮汹涌,几乎到了无处不渗透的程度。当各个传统行业积极拥抱互联网接受新思维改造的同时,农业这个古老的产业也开始与互联网接轨,并且出现了一批互联网+农业农村的创业项目与公司,推动着农业信息化的探索与发展。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升到了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而互联网与农业的 融合,对带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对转变农产品销售方式的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将加速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这对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即便如此,宏观政策层面的利好也智能代表农村互联网发展方向层面的潜力,与现实层面的操作还存在不小的鸿沟。就目前互联网+农业农村的发展现状来说,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村互联网的发展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机会点呢?
1、农资电商的区域化与O2O化
2015年国内农资(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市场规模超过1万亿,其中化肥4700亿、农药1000亿、农机具4000亿,预计未来5年将维持4%的增速平稳增长,农资产业总体呈现规模巨大、稳步增长的态势。农资电商模式也不断成熟,加上农村用户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网民数量的增长,预计未来5年内,农资产品通过互联网农资分销平台的比例有望达到10%,销售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基于农资电商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京东和阿里在2015年都启动了农资电商战略。京东选择了与中国复合肥领军企业“金正大”战略合作金正大将其20亿元打造的农资电商平台“农商一号”正式入驻京东商城;阿里则采取将产品库从淘宝店铺资源上整合管理分类进入农资产品类目,基于淘宝的平台模式,让线上线下全都集中在阿里农资的平台上。
但是,即便有阿里、京东这样的巨头入局,但是农资市场的农村用户行为属性与熟人模式决定了农资电商销售的区域化与O2O化更加适合农村市场。一方面,农村的农资销售存在普遍的赊销现象;另一方面,因为农资产品的特殊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消费习惯很难短期扭转。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田田圈,跳过传统渠道和县级经销商共同出资成立县域综合服务中心,直接服务本地农民。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的供销社体系改革,也将重新启动市-区县-乡镇-村的农资销售网络,本地化的农资电商与之融合发展可能会成为新的发展机会。
2、农产品电商发展潜力巨大
2016年,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规模超过6万亿元,农产品网络销售快速增长,全年交易总额达2200亿元,同比增长46%。随着农产品电商交易渗透率的持续上升,预计到2020年,农产品电商的市场总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即便如此,我国农产品电商交易的渗透率还不到0.4%,与日本的5%、英国的4%仍有很大差距,但也意味着发展潜力巨大。
这种差距也凸显了农产品电商发展背后的现实难题——农产品标准化不具备普遍性,农村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配套差,农村的电商人才缺乏,农产品品牌包装能力弱。以上种种都导致了农产品电商发展相对滞后,诸如京东与阿里这样的电商巨头目前都没有形成普适性的商业模式。
也正因为农产品电商存在以上诸多的问题,站在发展的角度来看,通过人才能够解决的问题就是创业的机会。而个人无力解决的问题,如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国家政策一再加码,如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要“实现村村直接通邮”的工程计划。一旦农村物流难题解决,必定将大大促进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所以,农产品电商创业机会正当时,现在正是“厚积”阶段,做好农产品的标准化与品牌化准备是现阶段的重点所在。
3、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互联网化正萌芽发展
传统农户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业生产都离不开农业服务,未来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土地托管服务(代播种、代浇水、代铺膜、代施肥、代除草、代收割等)市场规模将近800亿元;植保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总收入将超过8000亿元。
在超过2万亿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中,目前而言,互联网的渗透率还很低。但是,近两年来也出现了一批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提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创业公司。如提供无人机植保服务的农田管家、极飞科技、嗒嗒农服等;提供农用无人机销售与规模化统防统治服务的农飞客;为全国跨区作业的农机提供实时可靠的作业需求,提高农机服务效率方面有帮农忙、e田科技;以及提供农业互联网服务的综合性平台,如呱呱农服、蜻蜓农服等。
类似上述基于信息撮合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平台的发展是互联网+农业领域的全新模式,也是共享经济模式与移动互联网发展在农村普及后的新业态。目前,各大互联网农业服务商大多呈现出区域化发展模式,但是信息化技术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相结合后,的确显著提升了供需双方的信息匹配,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推动了小农经济模式下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相信不久的将来,一键呼叫收割机与无人植保机将成为流行。
4、农村互联网金融或成为下一个金矿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逐渐提高。中国社科院“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数据显示,中国“三农”金融的缺口已达3.05万亿元。到2020年,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的总体规模将达到3200亿元,在“三农”金融领域的占比将提高到4%-5%。其中,农产品生产、流通领域互联网金融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农村消费类200亿元,农资互联网金融500亿元。
目前在中国一些农村地区,传统金融机构还未完全覆盖,仍有不少是金融服务空白地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借助于大数据和技术风控,“互联网+”为农村带来了全新的金融业态,农村互联网金融正迎来机会窗口。以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为例,它们依托自身电商平台优势,积累了大量的,农户消费者购买数据及销售者和供应商的信用数据,并根据数据优势建立起一套信用风控模型,从而开始推进农村金融服务。
但是,无论是互联网金融的渗透还是信用体系建设,都将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即便巨头已经入场,但是机会依旧很多。与各种行业的金融产品一样,农业金融也有多种类型。有些农作物的回报周期是一年,有些农作物首次回报周期可能在三到五年以上,农产品的不同、回报周期的不同,意味着融资规模需求的不同;同理,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等细分产业的融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不同细分行业的不同需求下,也就为各类精准垂直的农村互联网金融创业者提供了切入的机会,农民也需要不同类型、形式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为农村服务。
5、乡村治理信息化服务将闪亮登场
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不仅要实现产业兴旺与农民的生活富裕,还要实现乡风文明与治理有效,完善乡村的治理体系。但是,乡村要发展振兴,从乡村基层组织的角度来讲,必须充分发挥村民自身参与的动力和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村民广泛参与,激发社会活力,才能有效促进政府治理和村民自治良性互动,创新构建乡村治理体系。
目前,农村最大的问题是信息闭塞、资源分散、沟通不畅。而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连接”,可以轻轻松松通过信息技术来打破各种信息鸿沟,整合各类分散资源,实现政府与村民间的沟通无碍。因此,在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中,势必能够发挥出互联网的优势与价值,实现畅通连接各类乡村治理结构中的社会主体,包括乡镇政府、基层党组织、村委会、基层市场共同体、农民合作组织等,推动乡村最大范围的信息公开、互联互通与村民自治。
有一个成功案例是58集团与风云资本共同投资的58农服,在2015年8月与湖南省益阳市政府联合打造了一个集农村党务、村务、政务、商务与精准扶贫于一体的益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将“党支部建在网上,村民都在线上”,不仅党员群众的呼声能让基层干部听到,基层干部任劳任怨的工作足迹也都能被党员群众看到,增进了干群关系与党群关系的和谐;而且村里的各类事件动态查看、村务财务信息公开、政务办事流程查询、农产品销售信息发布等都可以通过益村平台完成,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的生活。目前,58农服的“益村模式”已经推广到了岳阳、韶山和花垣等地州市,成为了用“互联网+”创新乡村治理体系的典型,并获得了中央一套新闻联播的报道。
总体来说,由于中国农村地域广阔,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农村用户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所以农村互联网发展的商业模式与服务方式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地域化与本地化属性会更加明显。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有可能难以出现城市互联网中大一统的巨头存在,这就将为在农村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机会。笔者所分析的以上发展模式,也就有可能成为众多农村互联网创业者实践的舞台,共同推动“互联网+”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发展,让农村用户也能享受到和城市用户一样的便捷生活。
作者:沙水,一个运营人。个人微信号:shashui007,欢迎交流探讨。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