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支付宝红包活动十分火热,短信、朋友圈、微信群……几乎到处都是支付宝的红包活动信息。一时之间,支付宝的豪气被人广为传颂,火遍了全国。
只是,在支付宝豪气洒脱的红包背后,却是马云被围猎的痛苦。
一、焦虑的支付宝
1、微信用户规模、使用频率远超支付宝
相比微信,支付宝不管是在用户数还是使用频率上都处于绝对的劣势。目前支付宝实名用户4.5亿,微信活跃用户9.8亿,虽然二者不能直接相比,但就用户数量来说,支付宝的用户确实要比微信少得多;使用频率上,微信天然的社交属性使得用户随时随地都在使用,而支付宝,大多时候都是在购物或者转账的时候才会打开,更多时候充当了银行的功能。
支付宝,你为什么缺少了个社交属性?要知道,人和人的来往就是依托社交进行的,社交才是支付的源动力。
这应该也是支付宝最为焦虑的地方。
2、支付宝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
曾经,支付宝是国内支付领域当之无愧的老大,占有超过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今,支付宝的市场份额正逐渐被微信支付蚕食。据第三方数据显示,自2014年微信红包推出以来,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便一直在被微信支付蚕食,占比从80%下滑到逼近50%。中金公司基于支付清算协会数据测算,2014年至2016年,支付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8.6%,而微信支付增速高达326.9%。
当竞争对手越来越强大的时候,支付宝感到了深深的压力。
3、线下支付市场被反超
更让支付宝感到恐慌的是,微信支付的线下份额在2016年已经超过了支付宝。要知道,线下支付才是真正的大头。
在国内的一二线城市,一般的小店通常都会摆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二维码,这是为了方便用户选择支付。但在人口不那么密集的中小城市、小县城、乡镇农村市场,用户则没有更多的选择,大多数时候只能使用微信支付,因为这些地方的人好多根本就不知道支付宝,更没有安装支付宝,微信才是他们最常使用的APP,微信支付才是这些地方使用最广泛的支付工具。这也是微信支付快速增长的动力所在。
长此以往,微信就会成为线下大部分使用场景的主要支付工具,微信支付的市场占比就会越来越大,直至最后超过支付宝,倒逼线上。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了,这对支付宝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二、10亿红包,支付宝的反击
明白了支付宝的痛处,我们就知道支付宝为什么要狂撒10亿红包了。因为支付宝不能眼睁睁看着微信支付打上门来、超过自己,支付宝一定要反击,找回自己的场子。所以,就有了当下的支付宝扫码领红包活动。
我们会发现,支付宝红包的一个要求是到店实体店进行抵扣,目的就是为了盘活个体商户,发掘新的支付场景,在微信支付的增长点深耕作战,抢占市场。
有一二线城市的人在抱怨,为什么自己拿到的红包很小,而家里不常用支付宝的朋友亲戚拿到的红包会大得多,这是因为,你根本不是支付宝的目标用户好吧。
你不是但是你身在中小城市、小县城、乡镇的亲戚朋友是支付宝的目标用户。所以我们会发现多年未联系的亲戚好友都开始给你“安利”红包了。
可以说,支付宝的这波反击还是有力的,可谓一举多得。即激活了线下个体商户,又新增了不少用户,还顺便给了对手不少的压力。当然,年度KPI应该是能完成了。
只是,支付宝红包的效果想要持续留存是不容易的。如果没有红包的刺激,相比更为“顺手”微信支付,个体商户和用户主动打开支付宝的意愿不会那么强。
当然,反击只是第一层的。
三、一切为了用户数据
其实,前面反击竞争对手找回场子啥其实都是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数据,移动支付对阿里太重要了。前者只是面子问题,后者则直接关系阿里的整体战略,或者说是阿里的命脉。
如果一旦微信支付的市场占比超过支付宝并倒逼线上的话,我相信马老师会立马干掉支付宝的负责人。所以支付宝的人拼了命也要做好红包活动:)
要知道,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经不只是一家电商企业,它更是一个金融机构。据马云旗下蚂蚁金服控股的天弘基金公司发布的2017年三季报显示,余额宝、云商宝等宝宝类产品规模合计超过1.66万亿元,接近了中行个人活期存款的1.8万亿,而且已经比招行、中信、浦发和民生这四大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个人活期存款总和还多。
金融,才是未来马老师的一盘大棋。
如果支付宝的市场份额被挤占了,还意味着用户的体量也变小了,特别是占据广大人口的中小城市、县城、乡镇。没有这些用户数据,又将极大的影响天猫淘宝对这些用户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兴趣爱好的判断。不能精准的判断用户需求,更懂用户,就意味着有被竞争对手超越的风险,比如京东。
更为重要的是,支付宝的清算信息还是阿里网商银行进行投资决策重要依据,这是事关马老师金融大计的重要布局。
所以,支付的背后是数据,数据的背后是用户,用户才是最有价值的资产!
只有赢得更多的用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有更为有利的竞争优势。
为了马老师少点焦虑,支付宝得继续加油才行。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