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流于美好的愿望:从工业经济扶贫走向数字经济创富

文 | 郝建彬 阿里研究院高级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也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7年12月1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脱贫基金启动发布会明确指出,未来5年阿里将投入100亿元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

近年来,阿里巴巴将农村战略作为三大战略之一,在全国范围推进农村电商业务。目前,已在全国29省700余县、落地农村淘宝网点3万余个,组建6万名乡村基层服务体系。全国淘宝村数量超2100个,在西部六个省市自治区,淘宝村实现了零的突破,吸引大量青年返乡创业就业,村民们忙碌起来,富裕起来,家家户户其乐融融。

“空巢家庭”、“空心村庄”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淘宝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一、从“工业经济扶贫”向“数字经济扶贫”思路转变

“治贫先治愚”是一以贯之的扶贫理念,只有从意识上“脱贫”,才可能从行动上“创富”。这其中需要政府、企业、个人思考如何从工业时代“授之以鱼”靠政府救济,向数字经济“授之以渔”靠本事创造财富,最终营造“共创渔场”建生态系统扩大财富实现利益均沾,而电子商务正是通往“创富”彼岸的康庄大道,实现“平等分享”、“普惠富裕”,无论贫富共享改革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红利。

传统的工业经济,强调大规模、标准化、集中化管理,经济中心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主要的原材料、消费地;工业经济在产业分工上,呈现金字塔或链式的、垄断垂直的分工体系,即发达地区控制产业链的设计、组装、精密制造、品牌、市场营销等高端环节;落后、贫苦地区提供原材料、低端劳动力等附加值环节。

在产业转移中,贫困地区虽然也从“扩散效应”中受益,但这种受益是相对的,并且完全是梯度式、跟随性质的。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在一轮轮的产业转移过程中,西部地区始终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工业化的自上而下、垄断垂直分工体系,固化了落后地区的角色定位,加剧其边缘化趋势。

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其底层架构就是分布式、网状的结构,在产业分工上日趋表现为分布式、大规模社会化协同的价值网络。贫困地区的人口、企业有机会接入到这一协同价值网络,就有可能成为有价值的“节点”,摆脱封闭状态、并与发达地区的“节点”保持相对平等的关系。

而且落后地区还具有很多文化、生态优势,有可能获取更大的价值。例如,青川、沙集、遂昌通过互联网接入到全国统一大市场中,成为不可或缺的“节点”。安徽绩溪“聚土地”项目的火热认购,不仅仅是产品绿色环保,还有当地的青山绿水、人文历史更具有吸引力。

二、通过“赋能”让贫困人群具备“创富”意愿和能力

通过从青川到沙集,再到遂昌的电子商务实践,阿里巴巴形成了农村贫困地区电商赋能、创富的工作脉络,积累了信息经济赋能的经验。

从技术赋能入手,帮助当地建立和完善健康的电商发展生态,实现当地农土特产“走出去”对接全国市场,卖个“好价钱”,实现“增收”;赋予其网络消费能力,购买到价廉物美可追溯质量的农资产品以及日用消费品,实现“节支”;通过培训,帮助农户实现电子商务创业,并具有可持续性、可复制性,摆脱“救济”。

在阿里巴巴更多的用“赋能”和“创富”,就是赋予贫困者发家致富的能力,激发其创造财富的意愿,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和意愿,才能有可能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大众力量,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发挥才智,贡献力量。

阿里巴巴作为一家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对于贫困者所赋之“能”,就是通过平台经济下“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态”这样的企业-产业复合体的新结构,为贫困人群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多方式脱贫致富的机会。未来,将依托“淘宝村”、农村淘宝,建立生态系统,解决信息沟通、商品交易等问题,让市场供需得到更好匹配,实现优质优价。

三、实现数字经济创富的建议

一是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数字鸿沟。持续加大对公路、电力、网络接入、上网设备的投入和建设力度,让贫困区域人群“用得上、用得起”互联网,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共享改革开放、技术进步红利。

二是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从“扶贫”到“创富”。为通过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手段帮助贫困地区寻求致富机会,进一步挖掘农村及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加强贫困村的电子商务培训和帮扶。支持各地发展农产品原产地网上直销模式,打造更多农产品品牌,探索农产品预售模式,多途径激活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实现从“扶贫”到“创富”的根本性转变。

三是逐步完善农村金融信用体系,通过扶贫小额贷款等多种方式建立金融扶贫长效机制、造血功能。建议逐步建立农村金融信用体系,探索提供无抵押信用担保的扶贫小额贷款等多种金融服务,解决贫困人群首贷难问题,建立金融扶贫机制,发挥金融杠杆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四是不断改善市场监管环境,进一步削减行业准入的事前审批事项。目前,市场经营主体准入和退出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针对传统企业设定的准入、退出条件与规定,与互联网环境下草根创业者进出市场的速度、频度、经营跨度不相适应。建议在扶贫工作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适度降低贫困人群经营准入门槛,减少审批环节,压缩证照审批时间。

五是制定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激励贫困地区创业致富。转变救济扶贫思想和观念,倡导贫困地区的草根通过创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加大对电商脱贫致富典型和先进的宣传力度,给予贫困人群创业给予税收优惠、减免,实行“放水养鱼”,激发贫困地区人群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创业的热情和激情。

借用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扶贫行动创新研究会创始人暨董事会主席迪恩·卡尔兰所著《不流于美好的愿望:新经济学如何帮助解决全球贫困问题》作为结尾:要想真正解决问题,我们不能只流于美好愿望。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12-02
不流于美好的愿望:从工业经济扶贫走向数字经济创富
文 | 郝建彬 阿里研究院高级专家 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也是党中央、国务院高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