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新政公布一年后,表面平静之下暗流汹涌。
就在近期,黑龙江齐齐哈尔一位顺风车车主,因为约到一名乘客被当地运管工作人员拦下,开出1万的罚单,而开罚单的理由是,当地网约车管理办法尚未出台。事实上,网约车新政并未专门针对私人合乘的顺风车做太多规定,很多城市默许甚至希望这种节能的方式能够发展壮大。
愿景不敌现实的情况在很多城市表现的更加明显。即使不时看到网约车企业宣布获得某个城市运营许可证的“喜讯”,但若按照现每年拿下二三十个城市的拿证进度,网约车企业要完成全国共计330多个地级行政区的运营牌照,可能需要长达数年,甚至十余年,政策显然不够友好。
不少地方在政策落地过程中掺杂不少用行政干预市场竞争的私货,甚至采用简单粗糙的以罚代管的懒政,例如要求网约车司机需为当地户籍(或持有当地居住证)、当地车牌,严格规定车价、轴距、排量、续航里程、运价等,司机还有学历,驾龄等诸多限制,同时必须通过严苛的考试等等,让本来利国利民的好事儿变得越来越复杂。
更有过分的,山东省平度的网约车司机被“钓鱼执法”, 社会人员承认帮平度市交通局“钓鱼”获取报酬,还有部分城市变相收入“保护费”, “吃相”难看到完全不顾忌体面。
庆幸的是,这种过度监管的政策已经面临破局。此前不久,交通运输部于9月明确各地对出租车和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内容进行优化调整。近期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对各地实施一年的网约车新政展开监察工作,因为无法通过公平性竞争审查,泉州、兰州两地主动纠偏当地网约车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和服务标准的要求。
松绑「镣铐」刻不容缓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日前表示,中国共享经济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年均40%左右高速增长,预测到今年年底交易规模将达到4.5万亿元。未来发改委将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加快建设政府、平台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参与的共享经济协同治理机制,进一步取消和放宽资源提供者市场准入条件限制。
网约车新政明确网约车的合法地位,初衷是让网约车从野蛮生长进入到有序发展,加强百姓出行便捷安全。然而笔者认为,这些掺杂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乱政有违统一市场精神,表面上是规范网约车发展,实则徒增出行成本,阻碍互联网+在当地的发展,背后动机十分可疑,值得相关监察单位巡查,政策大幅纠偏已经刻不容缓。
下一个被“审查”的是谁?
实施一年的网约车新政,正式名称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既然是暂行办法,意味着随时面临废止与调整,既可调‘紧’,也可调‘松’。迫于发改委压力,此次泉州、兰州两地向‘松’调整,那么下一个被审查的又可能是谁呢?
早在今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李晓东提议完全放开“网约车”经营注册和管理,取消网约车排量、车型等技术标准方面的限制,尤其是取消对司机户籍身份的歧视,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网约车司机的监管等建议。
他同时建议“要以行为管人,而不是以身份管人,通过采取积分考核的方式,对网约车驾驶员的资质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新进城务工群体的就业权利。”从“政府监管平台,平台监管车辆”的思路出发,进一步明确政府机构、平台、驾驶员的分层责任。
事实上,不仅是泉州兰州,杭州不久前对网约车新政进行网上听证,修订版主要看点同样是“放宽”:包括驾驶员准入条件放宽、对网约车的运营要求适当放宽等,可见全国各地已对松绑政策达成高度共识,留给其他城市的只是时间问题,且宜早不宜迟。
去年7月,《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开始实施,确立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此番国家不妨以泉州兰州纠偏为突破口,尽快在全国范围尽快展开网约车管理细则大审查,铲除不利于共享经济发展的恶意歧视性条款,该问责就问责,让中国不仅成为首个让网约车合法的国家,也是全球“互联网+交通”数据应用的最大试验田。
笔者认为,发改委此举若能有效敦促各地放宽网约车监管政策,铲除各种歧视性竞争条款,未来网约车市场有望逐渐恢复到此前充分竞争盛况,且比以前更加成熟规范,进而让百姓在共享经济中尝到更多大红利,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