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夸父追着太阳跑一样,新媒体行业也追着热点跑,速度比消防员还快,姿势比娱记还敬业,改过的稿子比香飘飘绕地球还多。而新媒体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天堂没有热点和加班。
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业者涌入市场,随之而来的是超负荷,多重叠的信息量,内容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处于大爆发增长阶段。与此同时,借助AI的赋能,媒体产业不断提升行业效率,优化用户体验,成为产业新一轮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皓哥有幸参加2017腾讯媒体+峰会,聆听了腾讯公司副总裁陈菊红分享的《未来地图:2017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谈谈占据网民上网时间29%的资讯消费,未来之路将如何演变。
一,内容战场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陈菊红老师先从需求端出发,从多个维度解读了内容用户的演变。
随着移动互联网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作为“全新物种”的新生代用户,在内容消费上,呈现出内容需求两极化、社交伴随、多场景渗透、弱目的性阅读等新特点。同时,这种消费趋势变化,也正在加速向全年龄段扩张。
以内容消费的多场景渗透为例,如今,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和移动消费时间,已经渗透到了家庭、公司这样,过去被认为是非移动场景的地方。调研数据显示,如今大部分用户开始选择在家里时用手机看新闻,尤其在床上看新闻的用户占比最高,接近60%。这些场景和场景背后蕴含的消费时间,将成为新的内容金矿。
此外,用户对内容的两极化需求,正呈现出逐步融合的趋向。一部分用户希望有源源不断的,兴趣化的内容,来让他们打发时间,获得愉悦;另一部分用户则渴望 和全面性的报道,进行认知提升;这两种需求如今不再是完全泾渭分明的了,不论地域、年龄、学历,大多数用户身上都呈现出对资讯两个方向的综合需求。
而唯有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洞察,才能更好地产生优质的媒体内容。
从供给端来看,内容产业正处于大爆发增长阶段,如森林一般呈现出多元化、高质化生长态势。
从演讲中发现,资讯消费在用户生活中已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内人均消费资讯时长约67分钟。更为夸张的是,其抢占了手机上网总时长约29%,真是时间杀手,全网刚需消费呢。
而用户的消费内容的习惯变化,一方面驱动着内容形态的不断丰富,以音频、短视频等越来越多的新形态,被纳入资讯范畴。对比2016和2017年数据,网民通过视频网站获取资讯的人数占比增长达228%;另一方面,内容泛滥之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期望内容价值的回归,倒逼内容创作者去挖掘与创造出更具 的优质内容。
此外,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媒体产业 落地,不断提升行业效率,优化用户体验,成为内容产业新一轮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技术作为媒体产业发展的土壤,是新一轮变革的关键。未来,媒体产业将利用AI赋能,实现技术与人,与场景之间的协同合作,并逐步对内容生产、内容分发、内容变现各个环节进行变革,实现效率提升,从而激发出产业更大的商业潜力。
二,从内容生产、分发、变现三个维度看,内容生态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已至
从内容生产角度看,内容生态已从劣币驱逐良币,逐步向注重内容质量的趋势回归。
随着资讯爆炸,用户兴趣类内容得到了很好的满足,但随之而来的是劣质信息泛滥,让用户对内容质量产生了明显的担忧,一个从量变大爆炸到质变洗牌升级的节点,已悄然而至。
企鹅智酷的数据显示,有56.1%的用户对自媒体内容质量,表达了明确的担忧心态,认为必须改进。
同时,超过四分之三的用户看过新闻反转。这组数据折射出,部分创作者可能为了过度追求时效和眼球效应,对事实的考察有所缺失,导致内容失真。也体现出纯靠人肉获取信息源的局限性,如今复杂的舆情形态,海量的信息发布源,让新闻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变得更困难,直接影响了高质量内容生产。
因此借助AI等新技术更精准获取信息源,进行协同报道,进而产出优质内容就成为了新的选择,未来内容生产的过程甚至极可能是人机协同。机器更高效地捕捉海量信息,并对标准化的信息进行汇聚与输出。而人的价值在于非标准化的内容生产,两者相结合效率提升会更显著,从源头保证内容生产质量。
从内容分发角度分析,技术的应用将过去人主动搜寻信息,转变为如今信息基于人的偏好,反向精准推荐,提升了人发现资讯的效率。
这背后一方面是信息大爆炸,导致了人们发现资讯的效率下降了,另一方面,AI技术驱动的兴趣识别和分发,让内容推荐的精准度不断提高,让实现千人千面成为可能,从而大幅优化了用户阅读体验,使之渗透率不断提升。
从企鹅智酷的最新数据看,2017年算法推荐首次在用户满意度上超越新闻编辑和社交推荐,用户对算法推荐的“不满意度”最低,也就是相对的满意度更高。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将不满意度的边界压缩的很小的情况下,对算法的不满意度依然有44.5%,可提升空间仍很大。
落脚到内容变现上,知识付费,强IP的社群经济和内容电商兴起,让优质内容有了新的变现方式和可能。
以知识付费为例,用户越来越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过去一年,国内新闻资讯用户中,有过资讯或知识类内容付费行为的占比约16%,其中高收入人群付费渗透率是低收入人群的2倍。陈菊红老师认为16%代表着知识付费的头部用户已完成了积累,这些用户不仅是未来扩大市场的种子,也将成为养活知识付费个体和机构创业的有力支撑。
在皓哥看来,知识付费的发展势头已经起来,但其可持续性仍需验证。核心在于如何提供差异化有价值的资讯,为用户创造明确的价值增量。相反,我更看好基于强IP的粉丝经济。
草根用户的精神生活较为单一,需要寄托于具有超强人格魅力的“爱豆”,来间接实现自己天马行空的梦想。这也是为什么MC天佑的代言费能和一线明星持平达到2500万,张大奕的淘宝店年销售额能超过十亿的原因。表面来看,消费者购买的是这些头部网红售卖的商品和服务,但实际上,消费者买的更是在“爱豆”身上所拥有,而自己却未能实现的梦想。
所以以付费社群、内容电商等形式崛起的粉丝经济,也进一步让其商业变现路径日渐清晰、丰富。
三,思考与感悟,内容创业的第二春来了
从2017腾讯媒体+峰会后,皓哥强烈地感受到内容创业的机会依然很大。
谁说没有流量红利?优质的内容是自带流量的。皓哥最近2个月玩下来的成绩还不错,10月份在今日头条斩获1.2亿阅读量,微博实现5000万阅读量的成绩。
这是今日头条后台挑选出来的前三十条阅读量最大的内容
本质上,新一季的内容创业机会,来自于信息流分发平台的机器分发红利。
这种内容分发机制,就算你前期没有粉丝沉淀,但内容不错,也会有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阅读。这对于新进入内容领域的创作者而言,凭借优秀内容制作能力,将在冷启动阶段与行业老司机站在同一起跑线竞争,成功的几率无疑会大大增加。
同时,目前信息流分发平台呈现百家争鸣态势,极大利好内容创作者。
腾讯企鹅号、阿里UC大鱼号、百度百家号、网易号、搜狐号等如雨后春笋般涌入战场。原本各家10亿量级的补贴很震撼,没想到腾讯企鹅号要砸100亿来补贴内容生态。这对于苦逼的内容创作者,无疑是巨大利好。一方面各大平台发红包,改善了生存压力;另一方面平台越分散化,政策也越友好,不会出现垄断式的施压。
作为内容创作者,应抓住这波机器分发的红利,尽快加强内容的人格化与IP化建设,增强粉丝对自身的识别度,降低对平台依赖。因为IP价值一旦确立,将实现长期的复利效应。
如果只是不断有内容的10万+,并无法长期的制胜,因为粉丝对内容创作者的识别度不如微信公众号的形态那么强,后者的机制是先找人,后找其内容,对粉丝的关系沉淀是极强的。因此在信息流平台里,面对粉丝关系被削弱,内容传播力增长的特性,内容创作者必须仔细思考IP建设的方式与路径,唯有此,才能在这波红利中沉淀下长期价值,走得更稳健更长远。
文/钱皓 数据来源:企鹅智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