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知名金融产品搜索智选平台融360也宣布赴美上市,继趣店、拍拍贷之后,中国互金平台赴美上市再迎一员大将。
平台的密集IPO申请,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兴趣,怎么这些平台像商量好了一样,都选择这个时间点上市呢?于是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解读,如规避监管说、优质IPO标的外流等等。众说纷纭之下,便也出现了一些误读。
互金平台“抢”上市,是为了规避监管吗?
密集上市的几家互金平台,无一例外的亮点都是现金贷和消费贷业务,现金贷强劲的盈利能力和高速的增长势头,均为IPO后的资本市场估值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不过,当前的现金贷市场的确也存在种种问题,既有之前监管点名的高利贷、不合规催收等问题,也有以贷还贷、多头借贷等风险问题。在金融强监管的预期下,市场普遍认为,或许针对当前火爆的现金贷市场,监管大棒就在不远处了。
而站在这个视角看互金平台上市潮,多少便有了提前抢上市、规避监管的意味在里面了。不过,逻辑上并不成立。
规避可能到来的现金贷强监管,从结果上看,的确有这个效果。不过,上市的筹备是个长期的过程,这批上市的平台应该是一早便做好了上市规划并积极筹备,目前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窗口推进最后一步。而关于现金贷强监管的预期是近期才开始升温的,所以,不能说上市是为了规避强监管,时间上对不上。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行业的强监管真的来临,行业发展空间将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平台的IPO进程也会被终止。
好的投资标的,为何总是便宜外国投资者?
还有一种声音,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讲的,看到互金平台上市后的大涨,再看看A股市场优质互金标的的缺乏,不由得发问:为何好的投资标的,总是便宜外国投资者呢?尤其是这些平台的客户都在国内,算不算用国内市场赚的钱补贴国外投资人呢?
从行业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是近些年的资本风口,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历史的业绩和成长性都不错。作为投资者,“买入并持有”其股票,便能分享企业成长的果实。可惜的是,平台并不在国内上市。
不过,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要看到事情的另一面。那就是,金融是典型的风险滞后性行业。互联网金融在前期的野蛮增长过程中的确收获了高增长和高盈利,不过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也不是没有。其未来的成长性和盈利性如何,尚未经受周期的验证。A股市场能进难出,若后面发生业绩变脸,难保一些互金平台不会成为A股市场的搅屎棍,令人头疼不已。
基于此原因,国内监管层对于互金平台在A股上市,依旧是存在顾虑,导致当前互金平台在国内上市仍缺乏成功的先例。而美股上市已经有了成功的模式,对于着急上市的平台而言,赴美国上市便成了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至于后一个问题,互金平台在国内赚钱,然后在美国上市,算不算“吃里扒外、补贴国外投资人”呢?
自然是不算的。因为没有任何一支股票是只涨不跌的。对于投资者而言,也是有亏有赚,而且基本上股市投资,亏钱的远比赚钱的要多得多。而于企业来讲,上市意味着开辟了一条相对稳定的募资渠道,后续的发展便有了保障。
所以赴美上市,也可以说成是“拿国外投资者的钱来补贴国内企业的发展,以使其更好地为国内用户服务”,这么讲,是不是就舒服多了?
IPO上市,是成功的标志还是新的开始?
还有一个问题,那便是平台上市后,高管个个身价暴涨、实现财务自由。在看客眼里,也真是够了,不枉创业这一回。问题是,对平台而言,上市只能是阶段性的目标,谈成功为时尚早。
上市后的平台,无不面临保住当前估值水平的压力。怎么做?只能是在规模和盈利上发力。问题是,国内的消费金融市场,会越来越规范,监管的强力介入也不可避免,当前的盈利模式可持续性存疑,规模增长空间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其估值模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银行的贷款业务都是有杠杆率限制的。以8倍杠杆来算,1块钱的资本金只能做8块钱的业务。而机构能筹措的资本金总是有限的,所以面对几乎无限的业务空间,银行自身能做的业务空间也是有限的,这便也制约了银行的估值。
不难发现,相比互金平台的估值,银行业的估值水平要低很多。经常能看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互金平台,轻轻松松估值便超过了一家股份制银行,而且两者的盈利能力、业务规模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问题来了,若随着监管的趋紧,有一天互联网金融平台也面临与银行业一样的监管架构,其估值模式也必然要向传统银行靠拢。届时,天价的估值怎么延续下去呢?
保住当前的高估值水平,对平台而言是个极大的考验。需要规模增长,更需要不断地进行模式创新,确保自己能一直享受新兴企业的估值红利。只不过,这有点太难了。
写在最后
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互金平台寻求上市,毕竟,内部的股权激励要兑现、风险资本的钱要退出、企业自身也要借助上市变得更透明规范。
只不过,哪有什么终点,上市也不过是换个赛道,重新开始罢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