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实验室解散: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挫败

ONE实验室解散: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挫败

1月5日成立,9月前后宣告解散—————中国最好的前特稿记者李海鹏领衔的ONE实验室,寿命仅有半年。

ONE实验室主要发布渠道之一的微信公众号,停摆于7月20号。这天发布的还是个好消息: ONE 实验室作者杜强创作的《生死巴丹吉林》卖出了版权,将被美术设计出身的娄磐改编为电影。

成立半年,录得营收————比很多互联网创业项目快多了。2016年1月,ONE获得了华创资本6000万元的A轮投资。但匆匆关掉旗下已经见到营收的ONE实验室项目,也许投资人也许看重的不是短期能否见钱,而是将来能否包装出去一个天花乱坠的资本故事。

而据前乐视影业人士透露,ONE实验室团队作者早些时候卖给乐视影业的《太平洋大逃杀》,在夏天他离职时,还尚未出现在乐视影业今明两年的片单上,“没听说开拍的消息。”

未知系数太高,难持续、难复制

ONE实验室的微信号介绍上,写的是:“信仰手艺,讲述最好的非虚构故事”。

以ONE实验室团队笼络的人才而言,这句介绍并不算虚美:除了首席内容官李海鹏之外,还包括写出《少年杀母事件》、《黑帮教父的最后敌人》的林珊珊;《生死巴丹吉林》、《太平洋大逃杀》的杜强;以及钱杨、王天挺、张瑞等等。在习惯了挑剔的新闻圈和竞争激烈的微信朋友圈,他们的作品既经历过10万+刷屏的荣光,同时也以严苛的自律和专业,获得了专业人士的礼赞。

其中,被乐视影业以百万价格买入的《太平洋大逃杀》,是杜强在前东家《时尚先生Esquire》时期的作品。据李海鹏透露,这篇文章在微信平台累积的总阅读量在3000万+,新浪微博评论10万+,覆盖人数接近《盗墓笔记》,引来阿里、博纳、乐视、中汇等数十家影视机构联络购买版权。

最终在去年3月前后,以百万价格落入乐视影业口袋————彼时,整个乐视系的颓势还未显露。

但如果翻看ONE实验室的微信号,就会发现,ONE实验室今年的公众号更新中,只有10篇原创的非虚构特稿————也许是因为产出有限,间断还发表了团队成员在前东家的旧作。

而且,相比于之前团队在前东家刷屏的作品,ONE实验室今年的原创作品中————尚未有一篇达到10万+的阅读量,哪怕影响力最大、质量一流的《生死巴丹吉林》。当然,这或许跟微信号新成立有关。

这也暴露了ONE实验室难以规避的短板———难以复制,不确定性太高。

基于非虚构写作,一篇文章的创作过程可能需要一个月之久。但真正有影响力的特稿,不但取决于作者本身的采访、写作能力,同时也取决了题材、可行性等等,不确定因素众多。像《太平洋大劫杀》那般惊醒动魄的题材无法随手拈来,而能衍生到影视领域的特稿更是少之又少。以ONE实验室10人左右的团队,其产出自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就在ONE实验室解散新闻刷屏的同时,据创投媒体36氪报道,真实故事计划获得了某影视内容制作公司的1200万融资。同样主打非虚构写作,也同样把影视版权改变作为营收来源之一。之所以拿到投资,或许在于,真实故事计划的作者团队是完全开放的,UGC模式下,连接的各类非虚构写作者达到近1万,这保证了真实故事计划的可持续性和内容发布频率的相对稳定。

商业模式不清晰

目前,ONE实验室可见的商业模式,就是售卖版权、影视改编。

李海鹏早些时候曾信心十足的预测,“中国的剧本投资会有十倍的增长”。他分析说,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440亿,明确的有数据可查的剧本投资是2亿,这是隐形投入,“好莱坞是20%的成本要投入到剧本上,来保证影视产业健康发展,我们就是要十倍还要多一点的增长空间。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实现,但一定会实现。”

但可见的是,《太平洋大劫杀》的卖价仅为百万级别,离好莱坞20%的剧本投入还差距颇大。

从非虚拟作品到影视作品改编,并非完全一竿子到底一气呵成,特稿要求是事实,事实部分还不能夸张,但是影视剧要求的是戏剧冲突和夸张。

某资深影视公司人士透露,“很少有电影完全尊从真实事件,一般都要改编,比如《摔跤吧,爸爸!》,除了主角,很多角色是虚构的。”

他同时补充说,非虚构作品版权面临的另外一个悖论在于,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影视剧通常也不存在版权问题。

比如,在中南影业分别从前南方周末记者郭国松、乐视影业从杜强购得太平洋事件相关版权外,《踏雪寻梅》导演翁子光也会拍摄相关事件电影。翁透露,可能有一半内容虚构。

“小说的ip属性是很强的,完全是原创性的,但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你说乐视、中南影业买了版权,你能挡得住别人再拍吗?”

而杜强的《太平洋大逃杀》,在卖给乐视影业后,影视改编尚无实质进展。除了一部六集广播剧外,据前乐视影业人士向财经故事会透露,在她今年夏天离职之前,在乐视影业的2017、2018年的片单上,并没有出现相关电影。如今乐视系颓势尽显,贾跃亭出走,孙宏斌掌权之后,这部电影何时能够出炉,变数陡然增加。

而一位网络大电影宣发公司高层认为,目前中国院线电影,大多改编自小说,“动不动有人举例,说《盲井》改编自非虚构作品,那不是瞎扯吗,改编自老舍文学奖获奖小说《神木》。”而网络大电影则处于题材红利期,“所以,非虚构作品改编影视,有案例,但难以主流化。”

即便在好莱坞,编剧的日子也并不好过。美国西部编剧工会(WGA)年初发布的2016财年报告,编剧总人数和总收入在过去一年皆同比下降3%左右。而更早的数据显示,这一群体的就业率在2012下降了6.7%,已是连续第三年下降。1537名编剧总收入3.434亿美元,相较于2007年的5.266亿已经下降了35%。

ONE实验室当初的野心,也许不仅仅止于售卖版权。

关于这点,或许可以参考李海鹏对Esquire实验室的设想。“卖出电影版权,到底是一只兔子跑过来撞到一棵树上,还是你有一张网,不论兔子还是狐狸都能挡住?这在于Esquire的未来,它仍将是纽扣大的魅力散发的高品质主义堡垒。我认为我们不会是兔子撞上树,而是主动打到了兔子。

我们不是只会做故事,未来在于模式革命。我们目前始终是采编模式,大逃杀前三个小时阅读数四千,我们什么都不做,等着它靠品质来吸引量。我们可以局部改变产业链的游戏规则。最重要还是建立全新的架构。将来的盈利一定不靠卖版权,首先不划算,其次单一生产单一售卖,是留不住IP的。

最后要说的一点,源自我多年的价值观,“有人发展,有人发光”。或者说有人发财,有人发芽,发财每个人都希望,但我更愿意选择后者,它会让我们看到带有生命力的东西。“

诚如李海鹏的设想,无论是在南方周末、还是Esquire实验室,以及ONE实验室,李以及他所带领的团队,完成了“发芽“的梦想,让中国的非虚构作品质量大幅提升。但对于掌握着主动权的投资人来说,发财(尽快赚钱、赚更多钱)才是唯一重要的诉求。

而发芽和发财,有时未必同路。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10-11
ONE实验室解散: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挫败
1月5日成立,9月前后宣告解散—————中国最好的前特稿记者李海鹏领衔的ONE实验室,寿命仅有半年。ONE实验室主要发布渠道之一的微信公众号,停摆于7月20号。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