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聚美优品悄然上线“颜值贷”,开始布局消费金融业务。本来,对电商类企业而言,布局消费金融早已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考虑到聚美自身在主业上面临着转型的压力,比如上市三年市值下跌超九成带来的广泛质疑,这一布局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解读,有观点认为,聚美应该把精力放在主业上,而非在金融业务上开展多元化布局;也有人认为,布局金融业务本身也许可以助力聚美走出当前的困境。
所以,今天我们不妨就讨论一下,对聚美优品而言,消费金融业务究竟是单骑救主的奇兵还是不务正业的臭棋呢?
聚美做金融,究竟能牵扯多少精力?
聚美布局颜值贷,是否属于不务正业呢?一个重要的判断条件便是企业需要投入多少精力。如果说投入的精力有限,那无论怎么算,都不能叫不务正业。
从当前被媒体公开的资料来看,颜值贷并非聚美优品独立研发上线的产品,而是采取了当下比较流行的联合贷款模式,聚美出场景和用户、乐信金融(分期乐)负责风控、金融机构出资金。
可见,颜值贷整个产品流程中,最费精力的风控和贷后环节都是外包的,聚美只负责场景和客户,而这两者恰恰都是现成的,并不需要额外付出太多精力,说聚美因此而不务正业显然就言过其实了。
问题来了,如果这仅仅是产品上线初期的业务模式呢?保不准聚美优品会慢慢把核心的风控环节也抓在自己手里,届时会不会牵扯大量精力和资源呢?其实问题也不大。
笔者在《传言今日头条布局金融,晚了吗?》一文中已经谈到,当前消费金融尤其是现金贷业务几乎成为了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标配,原因无他,门槛比较低。消费金融业务最具技术含量的便是风控,恰恰风控已经不是门槛。有数据做风控自然是好,没有数据也可以采购第三方成熟方案开始布局,至于效果如何都不是问题,只要坚持“利率覆盖风险”的原则,业务便能持续下去。对于聚美而言,除了第三方风控产品的支撑,自身还有优质的电商场景数据,建立符合自身生态客户特征的大数据风控模型并非难事。
风控问题搞定后,其他的环节也不是问题。首先,资金不是问题,在当前的行业环境下,有客户、有优质场景,资金方自会找上门来;其次,获客不是问题,对创业型消费金融机构而言,最难的便是获客,单个客户的获取成本高达千元以上,而聚美在短期内没有这个问题;最后,贷后催收也不是问题,当前的消费金融生态圈已经非常成熟,大可以把这部分业务外包出去。
因此,无论是维持目前的业务模式还是更深入地介入风控等核心环节,对电商出身的聚美而言,消费金融业务都不会牵扯太多的精力,谈不上不务正业。
颜值贷能助力聚美主业转型成功吗?
先说结论,也不会。结合颜值贷业务模式、聚美本身的体量以及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环境来看,颜值贷产品都难言大的空间,某种程度上甚至对聚美主业的转型无足轻重。
先看颜值贷当前的业务模式。颜值贷属于典型的资金方、风控方和场景方三方合作的联合贷款产品,通常情况下,资金方不承担实质风险,只拿8-10%左右的固定利率;风控方负责风险审批,也要对不良进行兜底,拿浮动收益部分;而场景方只是提供场景和用户,也只拿固定收益提成。所以,颜值贷产品的利息收益,扣除资金成本后,负责风控的乐信金融会拿走大头,聚美也只是分一杯羹而已。
再看聚美本身的体量。2016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聚美优品实现营收62.7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的73亿元下跌15%,而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B2C网络零售市场,聚美优品的份额仅占0.7%。颜值贷本质上属于聚美生态圈内产品,聚美的交易规模和消费金融渗透率两项指标决定了颜值贷放贷规模的天花板,从发展趋势上看,聚美似乎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增长压力,也很难期待颜值贷产品能够有爆发式的增长。
考虑到颜值贷产品能够促进聚美的商品销售,不排除聚美会利用颜值贷做一些促销活动补贴用户,比如三零分期()、限期免息等,就更难指望颜值贷能够显著改善聚美的盈利能力。
最后看看消费金融市场本身。
当前的消费金融市场,巨头已经密集涌入,各个细分领域也都有创业机构占据先发优势,对于颜值贷这个后来者而言,在聚美生态圈内可无忧发展,但要走出生态圈外,便要额外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结果也未必特别理想。对当前的聚美而言,站在成本收益比的角度,似乎不值冒险一试。大概率上看,颜值贷应该主要还是个生态圈内的试水产品,短期内不会走出去。
综上来看,在可预期的将来,颜值贷的发展空间和收入空间都存在明显的天花板,几乎不可能成为助力聚美主业转型的奇兵。
或许不必过度解读
所以,对于聚美上线颜值贷这件事,大概只是电商平台进行流量变现的常规手段罢了,本身并不具有什么战略性的含义,不必过度解读。
最后谈谈所谓的颜值贷是否涉嫌违规开展校园贷业务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就颜值贷本身所承载的微薄作用和意义来看,聚美几乎不存在任何动力为了颜值贷而去做任何违规的事情,更何况校园贷本身依旧在风口浪尖,无论是监管还是媒体,都盯得很紧,任何顶风作案的侥幸都是愚不可及的表现。所以,笔者更愿意相信,颜值贷修订前的产品协议中提到的大学生字样,真的只是疏忽罢了。毕竟,哪有那么多阴谋论呢。
作者:薛洪言 微信公众号:洪言微语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