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言戏语:呃,其实今天的案例不叫无人售饭,而是自助售饭更合适,但这个模式,一定让你大开眼界!
01
我从供应链端省下的4800万去哪里了?
曾经在一家巨头餐饮连锁的供应链做了3年的刘旋斌经历过一件“灵异事件”,在职3年,公司从300家店开到600家店,他每年都能让供应链端节省4800万成本。然而有趣的是,3年的营收业绩分别是15亿-20亿-25亿,净利润却是5000w-2000w-0,目前已经亏损状态。
是不是很奇怪?“我辛辛苦苦从供应链省下的4800万去哪里了呢?”难道是犯了玄学中的某种低级错误?
猜错了,跟玄学没毛的关系,都让门店给耗尽了。实体店人力+租金成本的攀升让实体连锁餐饮苦不堪言。“合着我全给房东打工了。”这估计是很多餐饮人的心声。
另一端,消费者老爷们“午餐难!”的怨声并未停止,虽然给他们的用餐解决方案并不少——外卖、便利店、路边摊四大天王……但老爷们的“痛点”仍没被解决——“决策难”、“耗时多”、“健康难”、“价格贵”。
餐饮人的出路在哪里呢?刘旋斌想,既然房租人力越来越贵,那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把门店的面积越缩越小,把人力也最小化,同时距离上又更加贴近消费者呢?当然有!
把最有价值的后厨保留,把用餐区域全部打散缩小,最后成了一个个box,放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这就是“餐饮供应链+自助餐柜”组合打法的诞生。
02
“餐饮+自助柜”到底有什么亮点?
调戏电商采访到一米云站的副总裁董哲,而一米云站就是上面所说的刘旋斌先生所创办的。“餐饮+自助柜”怎么运作的呢?
用户通过app或公众号订餐,半小时内就会收到验证码,就可以下楼去自助柜前扫码领取自己的午餐。对于商家来说,这个过程有什么价值?
“我们把交互方式直接换成了自助取餐柜,这是配送效率提升的关键。与快递柜的出现提高了快递小哥派件效率一个道理。无人柜代替人,交互过程可以减少沟通成本,节省时间,从而节省人力。另外柜子占地面积不大,租金成本极大降低。
常规外卖做不了品控,我们能做。外卖平台没有产业链,但我们后端有从‘菜品研发-中央工厂-线下运营点-智能餐柜’的完整产业链:我们有专门的菜品研发专家对中餐产品进行标准化研发,然后把标准交付到中央工厂。由中央工厂进行原料OEM加工成半成品,运往各个线下运营点(加工点)。当接到顾客订单,加工点立马将半成品加工至成品,最后派送至保温自助取餐柜。线下供应点出餐效率最快两个人一个小时可以出200份餐,毫无压力。一个供应点的辐射范围是2公里,保证半小时店内到达辐射区的智能保温餐柜,让用户吃上现炒的热菜。”
有趣的是,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厨师出现,完全是通过去厨师化形成了产品标准化。
目前,自助餐饮企业并非仅此一家,像饭美美、速来食、爱吃吧等等也在做类似的事情,但是做得不太一样:
(饭美美:自动售卖机式,一个出餐口,出餐平均等待30秒)
(速来食:自动贩卖机式,一个出餐口,出餐等待30秒)
(爱吃吧:自动贩卖机式,两个出餐口,内含微波加热,20秒操作取餐)
好像出餐口太少了,每个人熟练操作也要数十秒,30个人呢?50个人呢?就餐高峰仍要排队。
03
护城河怎么造?
供应链整合能力+软硬件研发能力
董哲说:我们最大的优势一个是餐饮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再一个就是软硬件的研发能力。
我们创始人刘旋斌曾是麦当劳、真功夫、雀巢供应链及研发负责人,拥有整合各类知名餐饮连锁公司及上游公司的供应链能力,节省了很多自建中央工厂的成本,还有物流成本,而且我们在产品原料上也占据了优势,最终回到消费者端就可以体验到我们的低价高品质产品。比方说:在超一线城市,我们的三菜一汤的套餐定价12块左右。这就是供应链的魅力!
在技术支持方面,我们联合创始人兼CEO叶文亦是高端智能餐饮柜平台的开创者,对于主流的金融、物流、快递和售票等自助设备都是有相关的研发和大规模生产经验。所以我们的软硬件研发迭代成本会有不小优势。等到以后广泛铺点、批量生产的时候,这个优势可持续扩大。
我们的中餐标准化及口味研发也不弱,有20多年从业经验的原跨国食品公司首席研发总监专门进行菜品研发。两周就可以推新产品。不会让顾客厌烦。
04
一路摸索踩过的那些坑……
戏哥看来,这种业态的确能给用户带来新的用餐体验,会是餐饮零售的一个补充、一个加分点。它的确是一个能够帮助传统行业们解决痛点提高效率的借鉴点。而会不会颠覆餐饮的大格局,那得看他们供应链能做到什么程度,能否对其他餐饮连锁的供应链带来基础的改变和优化,而不只是在前端解决了部分效率和痛点问题。
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对这种新的消费方式还没有熟练养成习惯,市场仍在初级阶段,消费者们仍需被教育。当然,已经有不少企业燃烧自己照亮市场了。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场景都适合这种业态生存,董哲也表示的确只有特定的几种场景能让这种模式发挥最大的效益,有的场景效果好到第一天投放就能立马回本。想知道是哪些场景吗?
除了选址,摸索过程中还趟过很多坑,这些坑有的价值上千万,有的甚至过亿。(并不夸张哦。)甚至目前仍有个别的企业仍然在坑里“自嗨”。想知道是哪些坑吗?
文丨二彤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