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兴亮 (微信公众号:刘兴亮时间)
↡
01
一座神奇的法院
春花秋月何时了,网事知多少,海淘昨夜收假货,申诉无门不堪痛苦中。网络法院杭州立,网事网上了。问君能有几多愁?申诉审判结案网上走。
这是某君听闻杭州互联网法院成立后,发给我的一首小词。从文学的角度讲,差强人意,难说好词。但是对于互联网法院这个新事物,倒也差不多把它说明白了。
好吧,好评还是要给的。
8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和浙江省委书记车俊为杭州互联网法院揭牌。这标志着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互联网法院,将集中管辖、专业审判涉互联网案件。
之前,我们除了人民法院,还听说过铁路法院,海事法院,军事法院。而在昨天成立的这个互联网法院,的确让人脑洞大开。不知是否可以套用一句广告词?——这是一个神奇的法院
互联网法院这个新物种,不仅在中国,甚至放眼世界,也是头一个。它的出现,有着独特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
它诞生于互联网用户最多的中国,有着偶然中的必然。
02
是如何产生的
今天,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了。大家对互联网的依赖如同对空气和水的依赖。「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去到哪里都有Wifi」,这句调侃就是一个深刻的写照。
与此同时,互联网也给人带了烦恼。比如网络上的攻击,谩骂,污蔑;网购买到假货;网络小说被侵权;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借款遭遇合同纠纷……这些事情是越来越多,层出不穷。
这些事情,很多时候具有事情不大,标的额小,当事人距离遥远等情况。
如果走正常的司法程序,劳民伤财,考虑诉讼成本的话就望而却步了。通常的解决手段是借助媒体的力量,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就算了,大多数情况是忍气吞声,不了了之。
举例来说,如果买家在黑龙江,卖家在海南,买家和卖家产生纠纷,按照现行的法律,因购销合同提起的民事诉讼,由合同履行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交货地点就是合同履行地,也就是说如果因假货买家起诉的,买家可以选择在黑龙江也可以选择在海南起诉、庭审,无论哪种,总有一方要劳民伤财。
对于原告或被告来说,这官司打起来,光是差旅费,误工费,加起来,往往是「赢了官司,输了钱」。
这种社会背景下,对于网络纠纷的处理其实一直是一个痛点。要解决这个痛点,就需要一种对双方当事人都非常便利的手段进行诉讼的审理。如果循着网下的方式进行思考,那基本上也是不痛不痒。
所以,杭州的法院大胆突破,探索网上办理的方式,成立了杭州互联网法院。
事实上,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成立,也有着充分的技术背景:
其一,是人脸识别技术的成熟。在审判的过程中,当事人必须到庭,如果网络没有办法证明参加庭审的是当事人而不是替身的话,那么这个庭审程序上是不合法的。如今的人脸识别技术,保证了当事人的真实性。
其二,视频、音频等网络技术的高度发达,保证了庭审过程的可见性,实时性,流畅性。
其三,公民个人信息等数据的互联互通,保证了验证身份,验证证据的方便,快捷,真实,有效。
其四,网络支付的便利,保证了诉讼费用的支付。
其五,个人信用的数据以及使用,保证了当事人对于审理结果的尊重并且执行。网络和社会化信用让个人无处遁形,失信的人会付出非常高的隐性成本。
可以说,杭州互联网法院是「社会痛点+技术成熟+杭州的积极探索大胆突破+上级支持」下的「新生儿」。
可以说,这个「新生儿」的诞生是天时地利人和。
03
产生的意义
杭州互联网法院的诞生,对于司法有着多方面的意义。不言而喻,它是「互联网+」在司法领域的重大探索。
之前,大家对于「互联网+」的探索都集中在经济领域,教育领域,社会生活领域等等,即使是对于法律领域的探索,也仅仅是诸如在律师在网上提供咨询服务,建立法律文档数据库方便查询,通过网络传播法律法规的信息等等。这些探索都没有触及司法机关的司法程序本身的东西。
杭州互联网法院在哪些方面有重大突破呢?
其一,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成立,突破了一个重大的点,就是管辖权的地域问题。只要涉互联网的纠纷,有一个管辖权所在地落在杭州,那么就可以选择:杭州互联网法院。这样带来最直接的好处是避免了奔波劳累,节省了差旅成本。
于此同时,法院虽然在杭州,只是法官办公的地点在杭州,整个审理过程实际是在网络上一个「虚拟」的审判庭里进行的,诉讼双方完全不需要到杭州。
其二,庭审流程的网络化。之前的流程里,一般来说是这样的:
起诉。通常是书面起诉,要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受理。法院经过审查,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的决定立案。
审理前的准备。给被告送传票,被告提出答辩状,双方交换证据,法院允许自行调解。
开庭。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评议和宣判。
整个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从立案到诉讼文书的送达,确认,准备,审理,到最后的结案,对当事人而言,是一件非常耗时间,耗体力并且耗财力的一件事。
而杭州互联网法院,在基本流程不变的前提下,对于流程进行了网络化改造,起诉在网上发起,法院受理在网上决定,并且通过网络通知当事人,开庭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在网上完成,庭审也是通过网络进行
可以说,原来四处奔走的事,如今在家就可以搞定。有人戏称「像网购一样简单」,我深表赞同,甚至觉得,是不是可以作为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标语,或者广告词。
其三,它是互联网「赋能」后产生的新物种。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就目前来看,颠覆式的创新,可谓「多乎哉,不多也」。然而,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成立,让我们看到,互联网的创新,还是大有可为。
这种可为,在于让互联网给很多传统的流程进行改造,创造互联网的新的应用场景。说白了,就是「互联网+」。流程的再造目的达到效率的提高,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者更加满足人性化需要。之前我们的目光一直在经济领域,教育领域等民间背景徘徊。
而杭州互联网的成立,让我们看到了官方对于「互联网+」的场景支持。所以,在之前的官方的一波IT化之后,是不是会迎来新的一波网络化。这种网络化除了在司法领域,其实在行政领域可以有更多的应用场景。
前一段时间《人民的名义》热播,想必很多人对于电视里光明区政府信访办矮矮的窗口,让信访的群众忍受必须蹲下来的痛苦的一段剧情啼笑皆非。想下,如果网络化了以后,会存在这个问题吗?还需要群众去忍受那种痛苦吗?
这次司法领域的这个创新是一个大胆的突破,连审判这么严肃的事情都可以在网上办,可以盘算一下,生活中还有多少事情是不能在网上办的。
行政流程是否可以能够网上办的就网上办?行政领域很多流程如何做到便民?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对流程进行再造?
04
后续思考亮三点
左一点:关于杭州互联网法院的管辖范围问题。
目前,管辖杭州市辖区内基层人民法院有管辖权的涉互联网一审案件,包括互联网购物、服务、小额金融借款等合同纠纷;互联网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利用互联网侵害他人人格权纠纷;互联网购物产品责任侵权纠纷;互联网域名纠纷;因互联网行政管理引发的行政纠纷;以及上级人民法院指定杭州互联网法院管辖其他涉互联网民事、行政案件等六类案件。
从法律的角度看,表述是清楚的;但是对于普通群众,还是很多不懂的,如果有更加详细的说明,可能对于属于非法律专业人士的大多数来说,很有必要。当然了,好在网络交流起来还是比较方便,可以通过网络和法院进行直接沟通,所谓「不明白就问」。
右一点:判决依据问题。
众所周知,在互联网领域里,有很多的立法的空白,比如我在《亮三点》的《数据战争》这期节目里提到的数据的权利,就没有明确的立法。
涉及到这些纠纷的处理,法院审理采用何种依据?这些一方面可能需要等待立法的完善,另一方面需要互联网法院积累经验。不知,是否会出现将「判例」作为依据的可能?
下一点:关于打击卖假货的问题。
虽然,网购提供了便利,但是伴随而来的,就是假货问题,这个问题是「屡禁不止」。特别是近两年兴起的境外网购,假货更是十分的猖獗,众多买家深恶痛绝。
互联网法院审理便利,快捷,相信会得到很多买家的拥护,因为诉讼减少了不必要的诉累,估计这种诉讼会逐渐多起来。但是,是否真正的会对假货有致命的打击?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