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企业起诉自媒体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至少是7月、8月这两个月来,简直是企业对自媒体的诉讼月。
先简单拿出四五个案件吧:7月3日,瓜子二手车起诉“互联网一些事”名誉侵权;7月13日,滴滴起诉“众程”名誉侵权;7月17日,百度起诉“GQ Daily”名誉侵权;7月27日北京海淀法院在其官网发布新闻快讯:《摩拜起诉“磐石之心”侵犯名誉权》);8月7日小米与建华wei业的诉讼,二审开庭;
企业起诉自媒体几乎已经成为行业常态。同情自媒体舆论监督被企业绞杀,但笔者想说的是,自媒体正在形成舆论的扭曲立场,通过扮演“孤胆英雄”的形象施放网络暴政。
“没收过律师函的自媒体不是好自媒体”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一直在写有关乐视的评论文章,文风犀利总能被各大平台转载。坦率来说,他的文笔和逻辑都很不错,很多分析也确实鞭辟入里,不过我总是和他说,稍微收敛一点,这样写怕是要出事。
说“要出事”并不是因为我不认同他文章中的分析或者是观点,而是说,情绪化、猜测性的煽动太多,容易给自己带来风险。
果不其然,两个星期后,他受到了乐视给他发的律师函。这位朋友惊慌失措,开始怕了。发朋友圈问这种事情该怎么处理。
朋友圈有“老司机”和他说,不用理会,“律师函就是吓唬你的”,“没有收过律师函的自媒体不是好自媒体”、“这是名气的体现啊”。
几乎没人和他说究竟如何处理这件事情,那条朋友圈底下反倒成了幸灾乐祸和煽风点火的地方。所幸,后来“律师函”事件不了了之。
其实简单分析,自媒体写批评性的文章其实目的无非是三种。
1、仗义执言,不吐不快,非要说几句实话。这位朋友属于这种,说实话,虽然有时候细节处理不是很好,但还是比较敬佩这种人。要知道,总有企业试图找他做一些“约稿”,他都一口回绝,因为他不想撰稿受到外界左右。坦率说,这个很多人包括我真的做不到,但是我尊重他的选择。
2、有偿黑稿。因为这类稿件往往费用比正常的约稿费用高,所以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接受这类选题。甚至有些自媒体会自恃背后有竞争对手的支持,不畏惧被黑企业,敢于包着正义的外衣一撕到底。
3、纯粹是为了赚流量、赚名气,为之后的影响力变现做铺垫。这种自媒体往往极为隐蔽,批评或许发自内心,但是背后的目的却不纯粹。毕竟如今媒体、观众都喜欢抓眼球的批评性报道,写这类报道不仅容易被转载,而且也容易给自己打名起,对影响力变现来说,往往是最稳妥的做法。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自媒体甚至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关公司,实际上他的目的倒不是“黑公关”,而是借助负面报道赚取的名气让其他认可他的企业和他取得合作。
“孤胆英雄”的暴政,以及舆论的扭曲力场
这种本质其实和娱乐圈没啥区别。你可能看不懂一些明星为何总是要给自己制造绯闻、负面,可是绯闻、负面背后却全是身价和知名度。
媒体圈也是个娱乐圈,有时候一些自媒体嘴上说的是正义,心里却全是生意。
被起诉这件事情看似来是件坏事,但在一些自媒体看来却是提升名气、刷影响力和存在感的好事。
因此你会看见,有些自媒体会和起诉他的企业死磕到底。一旦被起诉后,言必称“公平正义”、“舆论监督”,在死磕时,把自己包装成维护言论自由、维持行业正义的卫斗士。
没有了新闻专业主义,崇尚胡搅蛮缠,逼迫企业自证清白的“孤胆英雄”在朋友圈激烈表达个人情绪时,身边往往还会有一群媒体人甚至是其他企业合作伙伴为他摇旗呐喊。
你说他是“孤胆英雄”,他分明就是裹挟着舆论,暗自指挥多数人对企业进行暴政的魔鬼撒旦。
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企业面对自媒体时反而是弱势群体。笔者之所以用“弱势群体“这个词来形容是有原因的:
1、自媒体在缺乏专业基础和专业数据的情况下进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时,企业很多时候没办法钉对钉卯对卯地进行回应。因为很多业务数据迫于投资人的压力或是保密的压力没办法进行公开,因此只能忍气吞声。
2、自媒体造谣成本太低,但是企业应对成本太高。且不说企业需要走法务部流程,甚至需要聘请律师来解决这些问题,真正核心的成本在于,企业需要消除公众舆论的误解。因为在如今这种“塔西佗陷阱”的舆论环境中,公众往往更倾向于倾听自媒体的造谣言论,而不愿意接受企业的澄清。而且造谣之后的信息往往还会被其他各路媒体引用,进行二次加工和解读,导致更深的舆论隔阂。
3、企业在起诉自媒体之后往往会引发自媒体圈子抱团,小团体相互呼应、炒作指责企业。这种抱团实际上心中各怀目的。有些是为了蹭热度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有些则是为了维护圈子的利益。这种抱团对企业来说还是比较具备威慑力的。企业在选择起诉时往往投鼠忌器,怕因为起诉一个人造成舆论压力。
“以暴制暴”出恶气倒不如“非暴力不理会”
在应对自媒体的批评时,一些企业也采取了“以暴制暴”的做法——找另外一批自媒体进行反制,给“孤胆英雄”贴上黑公关的标签,从道德高地上消灭“孤胆英雄”。
这种方式确实足够“出恶气”,但是这和某些自媒体胡搅蛮缠的做法几乎没有太多区别,甚至还给人留下口舌。
特别是在二手车、音频FM这样的行业,企业之间找自媒体互撕几乎成了常态,竞争对手之间互相揭黑,以至于行业的底裤都露在投资人和公众面前。
与其“以暴制暴”出恶气倒不如“非暴力不理会”,所谓的“非暴力不理会”核心还是两点——不用暴力手段针对自媒体,不给让自媒体有“加戏”“卖惨”的机会,直接走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实际上在一些案例的处理上,笔者倒是看到了一些比较积极的现象。
最典型的像是“建华wei业”,主动“站队”,不断攻击各个手机厂商,在被起诉后又把自己扮演成维护正义的弱者。
实际上这种行为对媒体环境而言影响非常恶劣,因为这不但会引发企业之间的矛盾,也容易造成消费者之间的对立,加剧行业误解。
当然,“孤胆英雄”套路多了公众也看的烦,“建华wei业”可能是历史上最失败的KOL——米粉嫌他常攻击小米,花粉嫌他“高端黑”,“捧杀”华为。
实际上,即使是华为这样的厂商在官方态度上也厌恶过多的“捧杀”,尤其是裹挟着民族主义情绪的捧杀。此前华为内部员工就曾对此类“捧杀”表示“这种病毒式传播,消蚀着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扎根技术努力奋斗的形象”、“这些过度的吹捧华为,并不是在帮助华为进步,而是在替华为建立更多阻力。”
令人欣慰的是,最终这种试图以投机的方式来获得商业利益的自媒体最终还是因为触碰到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最终被公众舆论反噬。
对企业来说,与其把太多精力放在舆论战上,倒不如将注意力聚焦于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为消费者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在面对真正善意的批评和提醒时,也应该坦诚虚心接受,创造言论自由,阳光健康的市场环境和网络环境。
如今国内的自媒体乱象早早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就已经存在,当时媒体新闻界曾发起的所谓的“扒粪运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把当时从事揭露新闻写作的记者们挖苦为“扒粪男子”。
但是 “扒粪运动” 后来发展到了新闻报道自由被滥用的趋向。一些记者和新闻媒体打着言论自由的幌子,却肆意践踏别人的自由和正当权利。
于是,自由至上主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质疑,纯粹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至上主义逐渐被社会责任论所代替。
如今国内自媒体极度发达的环境中,对于自媒体来说,“新闻专业主义”的信条恐怕应该是永恒的准则。
这两个月来,企业频频起诉自媒体,或许对国内自媒体行业而言是一件好事。企业的反制也是对自媒体无止境自由的喊话——回归新闻专业主义。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 华为员工涌入苏沪两地,房东狂欢:租金几近翻倍,跨省租房成新常态
- 制造业巨头空客计划裁员2500人,应对航天业务亏损与供应链挑战
-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江阴市与清华大学携手推进重大科技项目
- 美国或再升级出口管制:考虑限制AI芯片对中东出口
- 刘强东章泽天报案:京东发言人证实夫妇俩遭有组织造谣,警方已介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