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浪又起,科技圈从来不缺少苹果公司的头条,这一次因为取消打赏分成的消息,苹果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距离苹果官方更新《App Store审核指南》,拟向应用内购买收取30%的抽成,仅仅过去一个月的时间。
从最初与微信“斗恶”时的强硬,到如今打算取消30%的“过路费”,苹果态度的转变着实让外界有些偶然。一方面传出了中国监管部门就打赏一事约谈苹果的消息,一方面又传言游戏类产品的收费规则也将进行改进,在开发者和用户的口诛笔伐之间,苹果官方似乎做出了一个妥协的抉择。
“店大欺客”引众怒
从苹果年报和外媒的报道来看,开发者在iOS平台上所缴纳的“苹果税”,在2016年约为85亿美元,虽然只占苹果公司整体收入的4%左右,却一举超越大多数国产手机厂商2016年所有收入的净利润。
在手机行业里,苹果公司的应用生态一直是友商们羡慕的对象,也有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开始尝试去控制应用商店、音乐服务、云服务、移动支付等入口,而仅从App Store为苹果带来的可观收入来看,手机厂商的目的和野心不言而喻。只不过,受制于Android开放的生态环境,诸如华为、三星、小米等厂商在生态服务方面的营收并不乐观,苹果及其封闭的iOS生态成为其中的集大成者。
有意思的是,如果开发者想要提供用户订阅、虚拟道具、会员服务等等,必须使用软件内购买,即采用App Store的支付渠道,苹果也可以从中抽成,可以说在今年6月份之前,这些条款一直是游戏、直播等高频付费行为产品在iOS平台上的既定法则,上文所说的85亿美元收入也主要依赖于这些开发者的贡献。
而之所以引发开发者和用户对30%“苹果税”的不满,缘起于两个事件,一个是苹果试图在新的《App Store审核指南》中,将30%抽成的做法正式“合法化”;二是苹果此举引发了和微信的博弈,微信公众平台在今年4月份“被迫”关停了iOS平台的用户打赏功能,舆论一片哗然。诚然,苹果官方尚未正式确认这一消息,但在这场博弈中苹果明显处于劣势。
左右权衡后的让步
相比于其他手机厂商,苹果的封闭为之换来了在开发者中间更多的话语权,也就有了指定规则的权利,不过这一次苹果的话语权开始受到开发者的冲击。苹果有权利指定自己的规则,却也要遵循市场上的既定规则,尤其在中国。
应该说,微信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拥有近9亿用户的超级APP,却也有了和平台讨价还价的资本,微信的聪明之处还在于“煽动群众”。因为微信公众平台关闭了iOS平台的打赏功能,有内容创作者表示,赞赏收入大幅下降了70%,尽管微信也曾建议采用打赏二维码等形式,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受牵连的不只是微信上的内容创作者,一大批的直播、短视频等平台也并未急于接入iOS平台的应用内支付,而是选择等待博弈的结果,利益受损人群扩散到了主播等更大的范围。
开发者、创作者等利益链条上的“群起而攻之”,站在苹果的角度来看或许有些难以理解,而矛盾的核心恰是出现在对“用户打赏”不同的理解上。微信等开发者倾向于将这一付费行为理解为用户赠与,而苹果将其理解为应用内购买的消费行为。不少人质疑苹果试图依赖对iOS的支配地位,而强行损害用户和开发者的权益,只是放到苹果的角度来看,或许也有几分不得已而为之。
从国内市场第一季度的销量报告来看,华为、OPPO、vivo等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名列前三,苹果的市场占有率仅为9.2&,同比下降3.5%,且这已经是苹果在中国市场连续5个季度的下跌。曾几何时,中国市场曾经被库克视为苹果最重要的营收来源之一,目前来看可能有些不尽人意。不同的是,与增长疲软的手机业务不同,App Store的收入一直逐年大幅攀升,2015年同比提高35%,2016年同比增长达到49%,前景要乐观许多。
想要再次激活中国市场,苹果需要在市场存量占优势的情况下,稳固已有的盈利来源,并想法设法提高新产品的销量。就在不久前,苹果任命了新的大中华区业务负责人,Apple Pay进入中国市场后进行了首轮补贴活动,在“打赏抽成“问题上选择妥协,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市场反感,或是苹果处于未来利益的权衡。
Alter,互联网观察者,长期致力于对智能硬件、云计算、VR等行业的观察研究。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