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硬件巨头华为,软件巨头腾讯,因《华尔街日报》一篇名为《华为和腾讯陷入用户数据之争 后者要求政府介入》的报道而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华为手机曾在此前推出一款荣耀Magic手机,它也被称为华为第一款人工智能手机,它可以通过收集数据从而达到智能推荐等功能,而这些数据里面就包括了微信聊天记录等大量信息。
在《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双方互撕的焦点集中在用户数据上。腾讯方面认为,华为手机收集微信用户数据的做法实际上夺取了腾讯数据,侵犯了微信用户的隐私。而华为方面却认为,华为手机所收集的数据,用户已经在手机设置中给予授权,所以并不涉及对用户隐私的侵犯,而且数据属于用户所有,它并不属于微信。
华为腾讯互怼,已经不是第一次
其实,这并不是华为和腾讯的第一次互怼。
同样是来自《华尔街日报》,一篇题为《苹果在中国最难对付的对手是微信》的文章称:“在苹果手机上,微信钱包的支付管理中,有一个指纹支付的选项,在华为手机里是找不到的。”
事实上,华为早在2015年发布Mate7的时候就支持微信指纹支付,并在当时将该功能做了介绍。但从mate7之后,后来的mate8、P9、mate9到今年新发布的P10都不支持微信指纹支付。
而据坊间传闻,华为手机之所以不支持微信指纹支付,是因为微信要求华为上传用户指纹,而华为因为有自己的芯片,有一套自己的指纹验证系统,所以双方在合作上没能谈拢,所以导致华为手机不支持微信指纹支付。
华为和腾讯,一个是国内的硬件巨头,一个是国内的社交老大,谁也不比谁差,在自己的领域都死佼佼者,双方因为数据问题而产生交集。
这本来并不是一个不能谈的问题,最后双方却不欢而散,想来除开双方的沟通和态度有问题外,想来还是利益之争居多。
华为腾讯数据之争,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用户隐私?
从当前媒体的报道来看,大多将双方的数据之争聚焦在用户隐私上。有认为腾讯有理的,有支持华为的,当然也有人认为数据是用户的,只有用户才是数据真正的主人。
有人认为国家该立法来保护用户隐私,有人认为腾讯微信太不把用户当回事,数据之争实为利益之争。
其实就当前的用户数据来说,一是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二是国内用户对个人隐私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说是华为腾讯,其实就是一个数万人用的APP,都有可能掌握用户大量的隐私数据。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谈论对隐私的保护实际很无力。即使用户很在意自己的个人隐私,也不见得能很好的保护自己的隐私。
虽然我们的隐私都有被利用的风险,但我们还是希望尽可能的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我们希望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尽早出台,保护我们的数据被企业合法使用。用户数据被利用既然我们无法避免,那我们就尽量保护用户数据被合理使用。
在何玺看来,腾讯华为的数据之争,虽然都有保护用户隐私的意愿在里面,但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其最后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华为腾讯数据之争的背后,AI才是重点
华为腾讯数据之争,咋看用户隐私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但隐藏在后面的,却是两大巨头对合法数据的渴求,对AI时代基础资源的抢夺。
我们知道,如果云计算是AI时代的基础设施,那么大数据则是AI时代的基础资源。所以在AI时代,拥有越多的基础资源将使得自己的竞争优势更有保障。
海量数据有利于企业对算法进行优化,对模型进行升级,并研发出领先别人的产品来。
所以数据不仅仅对华为腾讯,对其他的企业来说都十分重要。可以说,谁在现阶段的AI竞赛中拥有足够多的数据,谁就在现阶段的AI竞赛中拥有更多的先发优势!
可以预见,接下来的各企业对数据的渴求将会更加明显,各企业对数据的争夺将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在工业、农业、畜牧业等行业将会有越多越多的数据之争。
而政府机构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也将加速,可以预见,不久就有相应的法律出台,规范企业数据获取,保障用户数据被合法使用。数据授权将会成为新的行政许可手段。
所以在未来,有合法使用用户数据的企业将会走得更远。
何玺相信,作为硬件和社交领域的巨头,华为和腾讯未来在数据的合法获取上应该都不会有太多问题。但我们也要知道,数据只是AI时代的基础资源,它并不是决胜AI时代的核心。
何玺曾在《“智能音箱”们会革了谁的命?》一文写到“AI时代对企业有较高的要求。
首先企业必须具有超大的格局,并具有提供“全能服务”的基础实力,不管是技术还是服务。其次企业还必须有强大的资源整合以及接入能力,整合和重构能力,才能构建场景化需求来打造自己的智能服务。当然,仅仅是软件上的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做到把硬件和软件相结合才是企业应该思考的,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巨头都在进军人工智能领域和构建生态。
AI时代,只有打破边界、全面整合在一起的服务才是人们所需求和渴望的,人类需要的是被服务而不是去寻求服务,需要的是便捷的一体化的服务而不是繁复的割裂的服务”
AI时代,华为和腾讯都应该打破现有的边界,抛开现有的成见,超越自我,用AI理念去做企业人设,做出世界级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跳出当下,成为真正的世界AI巨头!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