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华云公布融资将近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中,业界对华云为什么能拿到15亿元的大笔投资,仍在热议。如果按照单笔计算,华云D轮10亿元以及D+轮5亿元,两轮的时间间隔较短,创下业内融资之最。
投资人看重的是未来不是现在。华云“背后的力量”是什么?从当前市场格局以及华云一系列披露的信息看,私有云是华云最看重的方向;为此,华云从市场研究、产品布局、生态圈等多个角度准备,已经有成熟案例。按照这种节奏走下去,15亿的融资并不算多。
华云建设私有云和其他厂商的云有何不同?
◆私有云市场巨大
只要提起中国云计算品牌,立即想起这些公司: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华云、UCloud、七牛、青云等等。这些公司在知名度、市场品牌、行业拓展方面取得不俗成绩,曾经都是公有云玩家。
在中国,公有云的普及率很低(记得有一个研究机构给出的数据是5%),但最终公有云的玩家只剩下3~4家;公有云拼的是规模、耐力长跑和服务能力。估计再过几年,如果不转型,以上玩家会有新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公有云玩家最近能获得大笔投资的原因。而且,这些玩家规模在扩大,没有资本的支持,不可能继续走下去。只有垄断占据一定的市场,才能迎来盈利点。
所以,中国公有云玩家相爱相杀,都在拼体力拼命抢夺市场。除此之外,有些公有云开始转向私有云,为什么?因为私有云才是真金白银是未来。
相对于公有云,中国私有云市场的概念较多。Gartner细分为四类:托管私有云、外包私有云(本地)、自主自建私有云和托管基础设施云化。每一类玩法均不同。加上中国行业众多,“上云是常规,不上云是例外”,中国大多数企业开始往私有云迁移,这才是应用最为旺盛、需求最多,企业最舍得投资的云市场。
Garnter的调研中,40%的受访者表示:企业中80%的应用将要放在私有云上;16%的受访者表示:企业60%的应用将放于私有云。加上中国特有的环境,私有云要比公有云的部署更多。
但是,私有云有门槛,不是每一个厂商都能进入。举例来说,就算一个行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发展环境、业务路径和核心竞争力不一样,对私有云的需求就不同。如此差异性大的私有云市场不可能由公有云这样的厂商“包打天下”。为什么华云要看重私有云,它的目标指向“专注在可定制”私有云市场,它有什么“独家技术”?
◆门槛越高价值越高
中国私有云有自己的特点,可以简单梳理几个关键词。
合规,法律遵从。这是这两年谈的最多的词,也最重要的词,这涉及到安全等级、涉密、可靠性、可控性。比如从政府角度来说,原则上,涉密的业务不放到外网中,这也是中国政府私有云网络复杂的原因。
资源像公有云那样,动态可扩展,弹性部署。这是业务要求也是技术要求。由于私有云概念的混乱,有些大型企业把过去的数据中心加虚拟化技术就等同于私有云,这完全是简单粗暴的理解。
平台和生态。这是说私有云不仅要以下层资源调度为主,还能兼容各种云平台,平滑扩展以及动态调整。不仅仅要有IaaS基础还要有PaaS基础,根据应用构建不同的资源平台,尤其现在强调大数据、人工智能,私有云如何构建这样的技术平台?
以业务为中心。不要盲目建设底层资源,而是让应用为牵引,动态调整资源,各类技术以插件的方式支持业务的灵活性,尤其是IT关键性业务的部署实施。不要唯技术论。
服务理念。如何做好服务,这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运维和运营、及时响应、有利于快速部署等。真正做到行业性的差异性,做到IT和业务的融合,相互促进。
这里仅仅是列出几个关键词。所以说,搭建和运维私有云异常复杂,要综合考虑,有来自技术方面要求,有来自对行业的理解,有来自对业务的分析,还有来自对“云”概念的理解,以及是否真正拥有云的资源。
从华云的角度来说,产品线有高品质公有云、企业级私有云、企业级混合云、企业级大数据以及面向传统数据中心的IDC转云五大核心产品线,成为业界鲜有的具有“全云能力”的云服务商,能适应不同行业对底层资源的要求。
从技术和产品来说,华云企业级私有云由四大核心产品组成:CloudUltra™企业级私有云平台、StorUtra™企业级对象存储、OpsUltra™自动化运维平台和Amall™云应用管理平台。这里不展开说,只说这几大产品具有公有云的特性,还可以自定义流程交付。传统的高可用性、可续续运营以及模块化的设计,均是特点。
同时,华云还扎实推进数据中心网络节点建设,目前已有效覆盖国内15座城市。这保障了大型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资源优势,这也是大多数私有云厂商不具备的。
最重要的如华云所说,要以应用和业务为中心,提供统一的云平台,这种对云的理解能力不是以技术为导向而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这种观点决定了华云能走多远,也与市面上大多销售云资源的厂商不同。
生态决定走多远
以上我们从技术角度和运营角度谈私有云的重要性,以及华云私有云的产品和技术优势。除此之外,华云正在营造私有云的生态圈。
为什么要营造生态圈?从大的角度说,行业千差万别,不是一个厂商能通吃所有行业;从技术角度来说,术业有专攻,每个厂商只要将自己的优势产品做好足矣;从发展角度说,强强联手,才能创造更大价值;从用户角度说,它需要一个云计算平台的“总包”厂商——也就是集建设、运营和运维、服务为一体的厂商,而不是要上某个项目,需要某个需求,再单独找某个厂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云时代的运维厂商、安全厂商等等。
这些,谁能搞定?如果华云搭建了云平台,它的生态自然而成。这不,我们看到VMware、英伟达、东软、英迈都是华云的合作伙伴。这几家的优势各不相同:VMware是构建虚拟化和云平台厂商;英伟达最近在人工智能上发力,大有超赶英特尔的姿势;东软在医疗行业耕耘多年,英迈在20多个国家有自己的云服务平台等。
由此可见,华云正在团结从底层芯片厂商到云平台厂商再到应用开发商,全面为用户提供“定制化、一体化”的私有云平台。
这只是我们目前看到的生态圈状态。按照这个节奏,华云的生态圈必然会增加底层的芯片开发商、硬件供应商、操作系统厂商、中间件厂商、数据库厂商、平台供应商、开源组织、各类应用开发商、行业系统集成商等等,只有这样,华云才能够在行业中扎的更深,平台价值也就越大。
华云的15亿元D轮(包括D+轮)的投资值不值?每个投资者、用户都有自己的判断。从现在华云要做的事情来说,要服务大企业,搭建不同的、可定制化的云平台,让用户充分信任,跑起上层丰富的应用。中国大企业较多,也正是数字化迁移的关键时刻。谁能掌握了用户的需求,谁就有可能帮用户搭建私有云,最后做起连日后的运营和管理,那样才是价值点所在。
从华云当前私有云项目看,无锡地铁、中国电建、中科大、苏州大学、中国声谷、国金证券以及需要甲级涉密资质的的军工项目,哪一个不是大项目,哪一个不需要前期投资?现在尚不明确华云对行业的战略规划。但从华云现在的产品布局看,不会满足单个项目,迟早会“通吃”行业,搭建行业专属云,那样,华云的想象空间会更大。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