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关闭Android开源项目:一场“开源”名义下的商业收编

·极客说3月27日 早前媒体报道谷歌将停止维护Android开源项目(AOSP),将Android开发全面转向内部闭源分支,目前这一消息已经得到谷歌官方确认。

认为,谷歌这一决定看似是技术流程的简化,实则是安卓生态从开放转向垄断的关键一步,其影响远超技术层面,直指商业控制与生态霸权。

微信截图_20250327191345.jpg

事件本质:安卓开源的终结

AOSP曾是安卓生态的根基,凭借Apache 2.0许可证的开放性,允许厂商自由定制系统。但近年来,谷歌不断将核心组件(如拨号器、消息应用)从AOSP剥离,移入闭源分支。

此次彻底关闭公开分支,标志着安卓开源时代的终结。

尽管谷歌声称“仍会发布源代码”,但开发过程不再透明,代码更新仅以打包形式延迟公开,实为“假开源,真控制”。这种模式与甲骨文对OpenSolaris的“延迟开源”如出一辙,最终导向闭源。

动机:成本缩减与生态霸权

谷歌此举的动机可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经济成本压力,AOSP维护涉及多分支协同,管理成本高昂。2025年初,安卓部门已开始裁员,此举或为削减开支。

二是强化商业控制,通过闭源迫使非认证厂商(如智能家居、车机厂商)签署GMS协议,捆绑谷歌服务,扩大广告收入。未签约厂商需支付更高成本,最终转嫁消费者。

本质上,这是谷歌对安卓生态的“收网行动”——将松散的开源联盟转化为高度控制的商业帝国。

影响:温水煮青蛙式垄断

至于此次事件的影响,我们分析,主流厂商可“无痛”过渡,比如小米、OPPO等已签署GMS协议的厂商仍可获取闭源分支代码,用户感知微弱。但这加深了厂商对谷歌的依赖,削弱自主性。

小厂商与开发者则遭遇困境,非认证厂商被迫选择支付许可费或退出市场,消费者选择减少。第三方ROM开发者只能基于旧版AOSP“苟延残喘”,最终因无法跟进更新而消亡。

华为成唯一例外,因制裁提前脱离AOSP的华为鸿蒙系统,反而成为唯一不受影响的玩家,其他厂商则陷入更深的技术依附。

长期隐患:生态封闭与安全危机

长期来看,闭源将导致安卓生态创新停滞。谷歌掌握代码主导权后,厂商定制化空间被压缩,差异化竞争沦为空谈。更危险的是,中小厂商若因成本被迫使用旧版系统,安全漏洞无法及时修复,可能引发大规模隐私泄露风险。

综上,我们认为此次事件是谷歌以“简化流程”之名行垄断之实,暴露了开源理想在商业利益前的脆弱性。AOSP的消亡警示:当开源沦为巨头生态的“诱饵”,技术民主化终将让位于资本控制。

可预见,安卓闭源不是终点,而是科技霸权扩张的新起点——除非有新的开源力量能打破这一闭环,否则移动生态的未来,将只剩谷歌与苹果的“二人转”。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3-27
谷歌关闭Android开源项目:一场“开源”名义下的商业收编
商业控制与生态霸权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