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说2月24日 2月春寒料峭,全球汽车业上演了一出“跨国联姻”的荒诞剧。日本政商界高层组团向特斯拉递上“聘礼”,力邀马斯克投资陷入困境的日产汽车,甚至点名要其接手日产在美国的工厂。然而,这场看似双赢的“联姻”,却被马斯克一句“特斯拉工厂本身就是产品”的回应,泼了一盆冰水。
日产断臂求生
日产的困境早已不是秘密。自2018年“戈恩事件”后,这家老牌车企便陷入销量下滑、产能过剩、管理层动荡的泥潭。2024年财报显示,日产上半年净利润暴跌94%,被迫裁员9000人、削减20%产能。其中,其美国田纳西州和密西西比州的工厂年产能高达100万辆,但实际产量仅52.5万辆。
为求生路,日产先与本田谈合并,最终因利益分歧破裂;后又传出富士康收购传闻,但日产显然更希望“抱上特斯拉的大腿”。日本政商界牵头的财团,甚至拟定了一份“特斯拉投资日产提案”,核心是让特斯拉接手日产美国工厂,并拉富士康做“小股东”平衡利益。消息一出,日产股价单日暴涨12%,仿佛抓到救命稻草。
马斯克内涵回应
然而,马斯克的回应却让这场“热脸贴冷屁股”的戏码瞬间降温。他在社交媒体转发相关报道,轻描淡写写道:“特斯拉的工厂本身就是产品,Cybercab生产线在汽车行业独一无二”。短短一句话,既炫耀了特斯拉的制造工艺,又暗讽日产工厂“不够格”。
这并非马斯克第一次强调“工厂即产品”。从上海超级工厂的“帐篷经验”到柏林工厂的“解构式流程”,特斯拉的工厂设计高度集成化、自动化,甚至能像乐高一样快速复制。而日产的老旧工厂,对特斯拉而言更像是“古董流水线”——改造难度大、成本高,远不如自建新厂高效。
分析认为,这场“单相思”闹剧背后,是传统车企与新能源巨头的根本性差异。特斯拉的竞争力不仅在于电动车,更在于其颠覆性的制造模式。
- 日产美国工厂“求收购”!马斯克内涵回应:工厂即产品
- 抛弃OpenAI后自研Helix模型,Figure AI新一代机器人“人”味十足!
- “低价”的iPhone 16e,能挽救苹果在华销量颓势吗?
- AI Pin低价“卖身”惠普:曾扬言取代iPhone,如今产品被除名
- 全球AI大佬如何看待DeepSeek?美日欧心态大不同,有人高兴有人愁
- AI大地震!微信百度同日接入DeepSeek,“技术洗牌”后是“流量大迁徙”?
- 比亚迪“卷王”入局,智驾江湖再起风云,车圈大佬慌了神?
- 手机大厂“敲定”AI伙伴:苹果选阿里,三星选智谱,DeepSeek为何被冷落?
- 智驾“卷王”来了,比亚迪实现高阶智驾全覆盖,6.98万的海鸥也不例外
- 1月新能源汽车格局生变:小米首超赛力斯,长安硬刚特斯拉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